寡人之于国也
加入VIP免费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

ID:876031

大小:33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毋、无、莫……)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谁、奚、焉、安、胡、曷……)3、介词的宾语常前置;(注意:介词“以”的宾语很活跃)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判断句1、用虚词“者”“也”相呼应表示;A、……者,……也。eg:陈胜者,阳城人也。B、……,……也。eg:其巫,老女子也。C、……者,……。eg:栗者,民之所种。D、……,……。eg:贾生,洛阳之少年。E、……者也。eg: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如果主语是代词,就一律不用“者”eg:此劲敌也。/此则寡人之罪也。3、用副词表示,常用的有“乃”“即”“则”“非”构成“……(副)……”的形式eg:吾乃梁人也/梁父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身非木石4、也有用“……是……”构成判断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返回 《孟子》简介《孟子》是先秦优秀的诸子散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简介《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返回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拓展: 背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急于气力。”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邦国的主权在民。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政事以民为归宿。用人以民意为准。国君以保民为职分。施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反对不义的战争。返回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上》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才能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才能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民本思想 邦国的主权在民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wū)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与也。”——《孟子·梁惠王上》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又说:“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pù)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万章上》 用人以民意为准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又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张选拔某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及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这种观点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效果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效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韩非子》的峻峭。 《孟子》写作特色:1.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2.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 本文艺术特色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之姿。二,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本文“以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第五六两段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锵,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本文三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四,语气逼真,接近口语,生动风趣。 以1、介词(1)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以大中丞抚吴者。(《五人墓碑记》)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2)起提宾作用,表对事物的处置,可译为“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相当“于”,译为“在”“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5)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同“与”,译为“和”“跟”;有时译为“率领”: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连词。用法多同于“而”,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为“而”“又”“而且”“并且”,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修饰关系,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3)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作《师说》以贻之。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4)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3、副词。通“已”,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5、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于1、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向、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在……中”等:得复见将军于此。(在)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到)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从,自)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给)(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良曰:“长于臣。” (3)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于是”不完全相同:(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吴之民方心痛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2)放在谓语前或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