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作者、朝代、作品、字号)2.正确写岀文中出现的字词读音、字形。3.明确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并说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正确判断出句式类型。4.正确判断词类活用现象,能解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5.准确默写背诵部分。【课前训练】【练1】文学常识填空孟轲,名轲,字,时邹人,儒学人师,有之称。《孟了》是一部记录孟了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了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认为“人性本善”。《孟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了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子》向以长于著称。【练2】字音字形互填移其粟(•)弃甲曳兵()数罟(•••)()庠序(•)孝悌(■cugu()湾池()衣启()••)不入袴池鸡Wn()狗zhi()xiang()序饿pido()【课堂训练】【练1】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和虚词(1)涂有饿苹而不知发发:(2)非我也,兵也兵:(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⑷河东凶亦然然:(5)邻国之民不加少力fl:(6)弃甲曳兵而走曳兵:走:(7)或百步而后止或:(8)数罟不入滂池数罟:(9)申Z以孝悌Z义孝悌:(10)非我也,岁也岁:(11)斯天下之民至焉斯:(12)填然鼓之Z:(13)树Z以桑Z:(14)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15)斧斤以时入山林以:【练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1)则无望民Z多于邻国也,通—,含义(2)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3)涂有饿苹而不知发通—,含义,通—,含义(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含义【练3】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其古义。(1)养生丧死无憾,干-道之始也⑵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练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填然鼓0■(2)树之以桑■(3)七|•者衣帛食肉■(4)然而不王者,未Z有也■(5)王无罪岁■(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7)谨庠序Z教■【练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⑴申Z以孝悌之义⑵树Z以桑⑶是何界于刺人而杀之⑷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⑸未之有也⑹非我也,岁也【练6】重点句子翻译①谷与尙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牛丧死无憾也。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苹而不知发,人死,则口:“非我也,岁也。”【练7】默写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③五亩之宅,树z以桑,五I•者可以衣帛矣。,,。④百苗Z田,勿夺其时,数口Z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参考答案:【课前训练】【练1】文学常识填空子舆战国亚圣譬喻和雄辩【练2】字音字形互填suyecuguxiangtiwuyi数罟豚彘庠苹【课堂训练】【练1]解释F列句中的实词和虚词(1)打开粮仓,赈济百姓(2)兵器(3)尽(4)代词,这样(5)更(6)逃跑(7)代词,有的人(8)细密的渔网(9)尊敬父母,敬重兄长(10)年成,年景(11)则,那么(12)助词,不译(13)助词,不译(14)介词,凭,拿。(15)介词,按【练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含义(1)“无”通“勿”不要(2)“颁”“斑”,头发花口⑶涂通“途”,道路⑷“检”通“敛”收敛,积蓄【练3】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其古义。(1)养生供养活着的人(2)可以两个词,可以凭借(3)然而两个词,这样却【练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击鼓,名词作动词(2)种植,名词作动词(3)穿,名词作动词(4)称王,统一天下,读“wang-,名词作动词(5)归罪,归咎,名词作动词(6)活着的人,动词作名词(7)谨慎地办好,形容词作动词【练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⑴状语后直句⑵状语后置句⑶状语后置句⑷(状语后迸句(5)宾语前置句(6)判断句【练6】重点句子翻译①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供养活人,葬送死者而没有什么遗憾了②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付、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③七十岁的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了这些却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不曾有过。④(如今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饿死了反而说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练7】默写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②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③鸡豚狗彘Z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④谨庠序Z教中Z以孝悌Z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