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中进士后任左拾遗,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任杭州、苏州刺史和太子少傅等职。他目击当时日益腐朽的政治,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文字通俗易懂,流传较广。著有《白氏长庆集》等。作者介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歌朗读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可爱,令人爱惜。字词解释残阳:铺:瑟瑟:可怜: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残阳:夕阳。瑟瑟:碧绿的颜色。可怜:可爱。
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露水像珍珠一样发亮,月牙弯弯像弓一样。古诗大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配乐朗诵
《暮江吟》这首诗作者通过对深秋时江水夜晚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爱怜的思想感情。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拓展延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秋夕作者:杜牧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排行十三,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宰相杜佑之孙。擅诗、赋、古文、书画,尤雄于诗,为晚唐大家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⑴秋夕:秋天的夜晚。⑵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⑷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⑸坐看:坐着朝天看,同“卧看”
秋夜,白色而精美的烛在秋夜里发出微弱的光,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遥望着织女星。【译文】
【赏析】宫怨诗,一句一景,以景托情;诗人通过阴冷索寞的环境的描绘,暗示出宫女孤凄索寞的命运,表现出宫女孤寂的情思和幽怨。通篇未写一个「愁」字,而愁情浓郁,意在言外,极委婉含蓄之致。清人孙洙评此诗说:「层层布景,是一幅暮色人物画。」,说得极是。最后一句中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段落分析】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冷、凉既写秋夕实况又是女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写照。二、四句写宫女,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繁杂感情见语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