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 B.弃甲曳兵而走C.养生丧死无憾 D.然而不王者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 例:养生丧死无憾 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树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8.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10.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1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数罟(cùgǔ)洿池(wū)B.鸡豚(tún)狗彘(zhì)庠序(yǎng)C.孝悌(tì)饿莩(piáo)供养(gōng)D.衣帛(yī)王天下(wàng)不可胜用(shēng)1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5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七十者衣帛食肉。B.填然鼓之。C.王无罪岁。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⑤/③④/②15.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文理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6.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画线句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7.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18.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4分)(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19.翻译下列各句: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0.“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5
21.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6分)22.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4分)5
《寡人之于国也》(教师答案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C ) 例:养生丧死无憾 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C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C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C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树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8.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D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C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10.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B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12.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B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5
13.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画线句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B)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9题(35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4.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D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1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4分)( A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16.翻译下列各句:(14分)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1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3分)18.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6分)(第一段:①不违农时②数罟不入洿池③斧斤以时入山林。第二段: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19.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4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