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导学案时间:2015—3—17参编李习庆占文娟审核:谭荣喜审批: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在儒家文化的大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继往开来,高举着“仁政”“民本”的大旗,奔波于各诸侯间的黄尘古道上,想以自己单薄的力量阻止那些“非义”的战争;他著书立说,阐释着自己“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仁者无敌”的政治观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历史湮没了黄尘古道,而他的思想凝聚成了光照万世的《孟子》。学习孟子的文章,一要了解其思想,二要学习其论辩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学习归纳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学习重点1.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2.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学习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课前预习案一、走近孟子1、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仁政”。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识、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2、《孟子》简介《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3、背景资料《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4、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3
高一语文必修3导学案时间:2015—3—17参编李习庆占文娟审核:谭荣喜审批: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预习检查1.记住加点的字音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胜食(shēng)数罟(cùgǔ)洿池(wū)衣帛(yì)鸡豚狗彘(túnzhì)畜(xù)庠序(xiáng)孝悌(tì)然而不王(wàng)饿殍(piǎo)2.完成下列填空孟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_时邹人,是___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______”。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_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河凶可以无罪古义:________古义:________古义:_________古义:________今义:泛指河流今义:凶恶,厉害今义:同意,认可今义:没有罪过走养生然而古义:________古义:_________古义:_________今义:走路,行今义:保养身体今义:连词5.解释下列活用的加点的字(1)养生丧死无憾:(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谨庠序之教:(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填然鼓之:6.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数直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系向牛头充炭直数罟不入洿池3
高一语文必修3导学案时间:2015—3—17参编李习庆占文娟审核:谭荣喜审批:胜兵驴不胜怒,蹄之非我也,兵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兵连祸结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日出江花红胜火,草木皆兵予观夫巴陵胜状发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邻国之民不加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舜发于畎亩之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万钟于我何加焉: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7.翻译下列重要语句(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课堂探究案三、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2、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如何实行王道?提出了那些措施,有何结果呢?3、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呢?3
高一语文必修3导学案时间:2015—3—17参编李习庆占文娟审核:谭荣喜审批:拓展思考案四、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联系实际言之有理)本文写作特色: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课文结构梳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