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自学古诗三步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曾在杭州、密州、湖州、黄州、颍州任职。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西林寺创建于东晋年间,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后有著名的唐建千佛塔。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正面看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侧面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面貌庐山所呈现的景象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是巍然耸立的高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在这座山当中,视野太窄了。诗的大意是:
远
近
高
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表面上是说作者身在庐山之中,视野狭窄,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细细品味,却暗含着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认识事物的本质来观察分析事物。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2)“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诗歌描写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所看到的不同景象),启发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不会被局部的想象所迷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