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首诗,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介绍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画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 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汇报一句诗意,没有任务的小组说感受,每个组员都得参与。)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应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想象画面,体会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 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五 拓展延伸 请学生背诵苏轼的其他古诗。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惠崇》等。 课后习题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