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

ID:876942

大小:1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诗《题西林壁》教材分析: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秀丽多姿和作者自己从观望山景中得到的启发,意在揭示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我们观察事物,所站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印象也不同。如果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事物之中,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有站在事物之外,对其进行冷静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物矛盾中找出解决的办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一生活哲理。学情分析:同学们接触古诗很多,能背诵的也不少,但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却是难点。对这一首蕴含着深刻这里的古诗理解起来更是难点。教学目标:在正确流利地读诗文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文意思。结合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写作背景,从而深刻的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2.《盲人摸象》故事录音。设计思路:复习背诵,营造学习古诗氛围---导出课题,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初步了解写作背景---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资料,深入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中蕴含哲理---改写诗句,感情诵读,创造升华---拓展延伸,加深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背诵: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能背出那首呢? (同学们自由背古诗)(本节旨在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同学们能背上来的古诗很多。)二.导出课题:1师:我们背的和学过的故古诗中,唐朝的诗比较多,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北宋时期的诗----题西林壁(老师板书题目)师:同学们看看题目,你明白那个字的意思,不明白那个字的意思?生:“壁”是墙壁的意思。生:我知道“题”是书写的意思。生:我不知道西林是什么意思。生:我看古诗书了,“西林”是一座寺庙。生:我知道西林寺在江西的庐山上。师:大家利用课外书自己获得知识的习惯非常好。我们理解了题目中每个词的意思,能试着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生:在西林寺墙壁上题写的诗。师:完全正确。该怎么读题目呢?(学生练习读,再齐读。)(这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课外学到的知识理解题目意思)三.了解作者:师:同学们,是谁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诗呢?生:苏轼。(师板书作者) 师:说道诗人苏轼,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发言(略)师:就是这样一位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却遭到了诬陷,屡次被贬职。1084年,他由黄州被贬赴汝州任职的过程中,游览了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诗情逸兴,于是写下了五首游庐山的诗,《题西林壁》师最后一首。(同学们课前充分查阅了有关资料,初步知道了写作的背景。)四.初读古诗:师:诗人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了些什么呢?大家读一读诗的内容,注意,要把每个字读正确,每句诗流利。(学生自由读古诗)(指名读,略)(读正确读流利是学习的基础。)五.理解诗意:师:同学们,学习古诗,光读正确读流利不行,还得怎样?生:(略)师: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这首诗中就蕴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师:大家再反复地读古诗,有一句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书上的注释来理解,边思考边动笔,把读懂的地方画一画,把不懂的地方标一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师: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懂。生:“横看成岭侧成峰”是说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又是陡峭的山峰。生:山岭和山峰时不同的。师:哦,有什么不同?生:“峰”是山的尖顶,“岭”好象没有那么陡。师:为什么横看和侧看不一样呢?生:......师:我们来做一个比方吧,一教室里一个组的同学作比方,每一个同学好比一座座山头,横着看就好比是这样的位置(教师站在某一组旁边的中间),看到的庐山就是这样的(手势),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就好比是站在这样的位置(教师站在某一组的前边),看到的庐山又是这样的(手势),是每一座山头突出的尖顶,所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教师板书:横----岭侧----峰)师:还读懂了哪些?生:“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说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的形态都不同。师:在你的想象中,从不同的地方看庐山,它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呢?生:从远处看,有的高,有的低。 生:庐山在一片云雾中。(板书:远)生:从近处看,也许看不到它的山顶,很高。(板书:近)生:从高处看,把庐山踩在脚下,也许觉得它有些小。(板书:高)生:从低处看,觉得它很高很高。(板书:低)师: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庐山各不相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身处庐山当中是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的,只有跳出庐山之外才能真正看清他的面目。师:说的太好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生:因果关系。师:能颠倒吗?生:能。师:颠倒过来说一说。生:因为在这座山当中,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师: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说吗?生:......(略)师:诗的意思不难理解,同学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或者说明白了什么呢? 生:在山中看不清山的真正面目。生:处在某个环境中可能被某些现象所迷惑。生:从一个角度看事物,只能看到一部分。生:全面地看问题,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师:同学们得到的启示非常深刻,正如一句成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也是本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也正因为如此,诗的后两行成为了千古佳句。我们再读后两行,把它深深地记在脑海中。生:(读)(只理解诗文的表面意思是比较容易的,同学们结合注释,并且充分展开想象,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对其中蕴涵的哲理对于个别同学来说还是不好理解。)六.了解写作背景:同学们,其实去过庐山的人很多,大家所熟悉的大诗人李白也曾去过,他曾写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生:(背《望庐山瀑布》)师:为什么只有苏轼写下了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呢?生:......师:联系我们前边在资料里对作者的了解想想。生:...... 师:苏轼原来认为只要有才华,就应该被皇上赏识,希望皇上能全面的看他这个人,但事实不如他所想,他不仅没有得到赏识,还遭到了诬陷,并多次被贬职,他没有看清封建社会的黑暗。在游览了庐山后,由看山联想到了看事,才突然醒悟过来,自己看问题、看事情也要全面地看,不仅要看表面,更要看实质。(在这一部分中,又一次结合资料,理解写作背景和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同学们的理解应该有所深入。)七.改写诗句:师: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后两行诗句,大家的感受一定会更深。生:(感情诵读)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也写两行诗,告诉人们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生:要识庐山正面目,就要站在庐山外。生:要识庐山真面目,就要反复多接触。师:说得真好。(这一节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对同学们语言文字的表达也是一次锤炼。)八.感情诵读:师:现在,我们都是诗人,身在美丽的庐山之中,想想古人吟诗的样子,你也来吟诵一番。生:(自由吟诵,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捋胡子。)师:谁来上台吟诵?(指生上台)师: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是和作者融为一体,感情诵读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古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内化为自己内在的情感。)九.延伸训练:师:古诗学完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听听吧,题目是《盲人摸象》。(故事略)师:想说什么?生:故事中的人说的都不对。生:是说得不全面。师:你能劝劝这几位盲人吗?下去后把你劝说的话写下来。(最后这节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诗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作者简介:本教案由晋中市城内学校教师王丽芳提供。王丽芳老师于1987年走上教育教学岗位,二十余年中,她一直担任语文老师,由于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被评为省级模范班主任、省级教学能手,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省、市各级刊物上发表和交流。在山西省举行的首届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