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四(3)班刘风华
不识庐山真面目,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前两句用了平白直意的语言,描写出庐山的奇秀,作者从横看,竖望,远视,近瞧,仰望,俯瞰等多个角度,描写了庐山的奇秀,真是美不胜收。后两句也揭示了认识论上的一个真理,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不但要入其内,还要出其外。不但要从理念上看,还要从外面看,只有这样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
第一关:知诗人解题意——刨根问底,知诗人——慎思明辨,解题意
第二关通诗句析诗意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三关想画面入诗情我能把诗中描写的景色画下来。
第四关吟诗文悟诗情1.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来看庐山的?分别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2.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呢?3.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呢?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你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请你说一说。
作业: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有许多名篇。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苏轼的名篇、名句,并把自己喜欢的介绍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