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哲理句 引导语:《题西林壁》是苏轼的作品苏轼的这首诗可谓是千古名诗从我们上小学开始这首诗就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首诗也是哲理诗那么诗中的哲理句是一句呢 题西林壁的哲理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中的哲理 这诗中的哲理既可以理解为世事因人成相而人人各据一端所见不同欲见真相需要脱出自身的处境从高远处观照;也可以理解为人生陷落在世俗的事物之中乍惊乍喜忽忧忽乐为生老病死、荣辱贵贱所困如果上升到无限的时空观反观这一切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宋诗好说理是普遍的现象很有些作品因此而变得干硬枯燥但苏轼的诗较少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像上述一类优秀之作则既有深厚的内涵又不乏诗意情趣 这主要是因为苏轼常常从一个具体环境、具体经历、具体景物中触发思考善于把哲理与抒情写景熔为一体善于通过亲切妥帖、富于才思的比喻表现哲理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能够这样写哲理诗的人为数并不多 【中心思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题西林壁》中的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庐山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含鄱口、三叠泉、芦林湖、五老峰、黄龙潭、好汉坡、三宝树等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 神话传说
一种传说早在商初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其名为裕是较为合理的俗字是误传俗、续二字罔音也是传闻之悦但普遍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 为了方便这里依照人们熟悉的称呼此外还有称匡俗为庐俗这种传说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为氏以氏为姓倒还符合古代的惯例至于他确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无从着手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 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庐山’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文化价值
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生物资源 庐山山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提供了保存植物的古老类型和引种新的植物种类的有利的环境因此庐山有着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庐山有野生植物2155种首次在庐山发现或以庐山(牯岭)命名的主要植物有40种 庐山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至今尚知兽类有33种鸟类171种庐山之麓的鄱阳湖还有世界著名的候鸟保护区珍稀动物金钱豹分布于山麓山顶庐山昆虫有2000余种其中多稀珍品种和新种首次在庐山发现或以庐山(牯岭)命名的昆虫有33种鄱阳湖鱼类有13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