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预习提要一、关于作者:见《导学教程》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二、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①平民,②治理人民,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的“齐民”即是此意)无藏盖(cánggài)。”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三、自读课文及注释,结合课文前“预习提示”疏通课文,并完成下面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①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万乘()之势②宁()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静.乐()毅.安乐()③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蒙恬().銛()④逡()巡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絮()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2、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或查字典(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给课本上没有注释的下列加点字词作解释:①务耕织()守战之具()②会盟()重宝()③明智忠信()尊贤而重土()④兼韩、魏……之众()杜赫之属()⑤于是六国之士()于是从散约败()⑥开关延敌()天下诸侯已困矣()⑦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⑧享国之日浅()陈利兵而谁何()⑨铸以为金人十二()自以为关中之固()⑩斩木为兵()同年而语⑾天下非小弱也()为天下笑者()3、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然陈涉瓮瞩绳枢之子④序八州而朝同列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②秦无亡矢遗链之费()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⑤一夫作难而七庙隳()5、在横线上填空:①“内立法度,务耕织”句省略了主语。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一夫作难”指;7
“身死”后面省略了词;“为天下笑者,何也?”是修辞句。6、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附:练习答案:1、①zòngyíngcóngchéngshèng②Nìngnìngníngyuèlè③Zháidíshàozhàotiánxiān④qūnqínjīnduóduódù2、①致力,从事;防御和进攻②诸侯间聚会而结盟;贵重③懂事理,有远见;尊重④同时并有;类⑤介宾短语,在那时;介宾短语,从此⑥迎接;困窘,困厄⑦凭借有利的形势;延续⑧享有;时间短暂;陈列;锋利;兵器⑨以,连词;为,做;认为⑩树木;兵器;论⑾国家;变小,缩小;削弱,变弱;介词,被;天下的人3、①名词作状语②使动用法③名词作状语④使动用法4、①夸张②夸张③夸张④比喻⑤借代5、①秦孝公②之③陈涉起义;介;于;设问6、C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广东版《教师教学用书》:“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湖南版《高一语文跟我学》:“不施仁政,而使秦始皇执政前后攻守的形势不同造成的啊。”任志鸿《中学教材优化全析》:“不施行仁政,使进攻和防守的形势截然不同啊。”张必东《中学语文备课全书》:“没有施行仁义,而进攻与防守的形势不同了。”《高中语文疑难解析》:“是由于它没有实施仁义的政治,而攻守的形势不同了。”第二自然段第1句的译文: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孙子秦武王和昭襄王承接了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在南边夺取了汉中,在西边攻取了巴、蜀,在东边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在北边收复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例句及译文(例句下A、B为译文):(1)振长策而御宇内。A.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且守卫边防。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7
B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A(秦始皇)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十分坚固。A.(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第4自然段导读:练习:(1)读本段和上段有关内容,填写下表:地位出身军队数量军队素质武器状况地理条件陈涉秦始皇(2)我们之所以将陈涉与始皇作比较,是因为陈涉起义时虽然“始皇既没”,但“”,说明秦当时国势未衰。从比较中可以看到,秦灭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陈涉,也不是因为秦国的不强大和条件发生了变化。(3)从本段的“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可以看出陈涉起义的原因,不是上段中的秦“”;从本段对陈涉的地位、出身等叙述看,陈涉反秦的原因也不是上段所说的因为秦“”和“”,而是因为秦“”。(4)从第2自然段中,知山东诸侯“会盟而谋弱秦”时,招致人才的办法是“”;从本段“天下云集响应,赢穆而景从”来看,“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的原因,并非是陈涉有“”之贤、“”之富,其原因是三段中的“”“”“”等,总之一句话,如下段所说的,是因为秦“”。第5自然段导读:练习:(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这是作者进行比较的前提,也是排除秦亡是由于国家变小变弱的原因。这句话是对前文叙述事实的高度概括和所作的判断。这些事实通过文中这些语句可看出来:第1段的“”及“”;第2段的:“”、“”及“”;第3段的:“”及“”;第4段的“”。(2)陈涉与“九国”的比较,实质上仍是以秦之今与秦之昔的比较。从第2段中我们知道,昔日作为一国诸侯的秦,与拥有“,”的九国较量的结果是而不是败;而今与陈涉这位不能与九国“”的甿隶之人较量,竟然失败!这就告诉人们:一个国家疆域广大,实力雄厚,未必就是战胜对手的永远的和最起作用的因素。什么是决定的因素呢?读者在对比之后,不能不深思而发出“”的问话。(3)如何评价作者关于秦灭亡的结论?提示:①从科学性看这一结论是否严密,有无局限性?战国四君(孟尝君、平原君等)“宽厚而爱人”,但结果如何?②从“仁政”的阶级内容看有无局限性?③从作者主张的客观效果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看其是否有进步性。过秦论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文题:7
“论”,文体。本文为史论。“过”,错误,过错,这里用为动词;过秦论,即论秦之过。《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为上篇。写作目的: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劝谏汉文帝治国施以仁政,对百姓实行宽缓政策,以使国家长治久安。2、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20岁为汉文帝朝博士,后迁太中大夫,深受倚重;因主张改革,遭权贵排挤、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复召回朝,旋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骑马坠地而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年余后郁郁而死。时年33岁。主要著作:明人辑《贾长沙集》,今人辑《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较有影响的作品:《吊屈原赋》、《鵩鸟赋》、《陈政事书》(《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二、字词与语言:1、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 通 横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 通 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 敝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 呵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 通 崛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通 影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有 通 又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没 通 殁2、古今异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今:喜爱、热爱 古:吝惜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今:划船的工具 古:盾牌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今:泛指河流 古:专指黄河-山东豪杰遂并起亡秦族也 今:山东省 古:崤山以东地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今:全球、世界 古:一定范围的国家分裂山河 今:有矛盾而分开 古:划分3、一词多义: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蒙故业,因遗策 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weì 给予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刀戈剑戟类金属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棍棒类武器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军事策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爱惜、疼爱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请,放进来延至孝文、武、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延续到4、虚词把握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7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助词 相当于“的”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振长策而御宇内 连词 表修饰关系尊贤而重士 连词 表并列关系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连词 表转折关系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连词 表因果关系5、词类活用句a)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 用绳子b)使动句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诸侯)相斗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衰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百姓力量)愚蠢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同列)来朝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匈奴)退却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诸侯国)灭亡c)名词作动词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做帝王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d)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尊贤而重士 看重e)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卒f)成语度长絜大 量一量长短,比一比大小同年而语 比喻一样看待,相提并论6、文言句式a)判断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b)被动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省略句铸以(之)为金人十二7
委命(于)下吏蹑足(于)行伍之间,倔起于阡陌之中三、理解与分析:1、结构层次:第一部分 叙述秦王朝兴亡过程 (1) 势力的崛起(2) 进一步扩张(3) 始皇统一天下 (4) 王朝的覆灭 第二部分 分析秦王朝灭亡原因 对比: 陈涉与六国比 秦的盛与衰比 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写作借鉴(1)以观点统率材料,叙议结合;(2)对比的论证方法;(3)语言铺排渲染的辞赋色彩。四、补充与拓展1、补充注释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卬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卬,愿与为好会而罢 兵。会盟既已,商鞅掳公子卬而袭夺其军。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首次合纵在前334年到前332年之间。苏秦说六国合纵,任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前318年,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从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括方式,跟史书记载不同。伏尸百万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阙,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军,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军,杀卒45万。其余不足十万者皆略而不书。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徒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司马迁也表示过同样的意思。《史记·陈涉世家》云:“陈胜虽已死,其所遣侯王将相竞亡秦,而涉首事也。2、知识拓展:(1)与苏洵《六国论》比较阅读:(2)阅读与贾谊有关的几首诗:《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咏贾谊》(毛泽东):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7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载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3)有条件通读《过秦论》中、下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