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学生用)主备人:罗培集体备课: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2.理解排偶句和铺陈手法的表达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2.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三、德育渗透目标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学设想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3.本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可利用录音等手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后三段。教学时数3课时预习案导入新课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作者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找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他针对当时现实而论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1)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
...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关于贾谊的悲剧一生,毛泽东曾写过一首七绝《贾谊》(放映幻灯):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学生齐读全诗两遍,关于贾谊的生平资料,说说每句各写了什么事及毛泽东对贾谊的死持何观点。明确:对贾谊的自伤身世,郁郁而死,毛泽东是持否定态度的(“寻常事”,“何须”“付一生”)。贾谊的盛年而逝,一方面固然由于怀才不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自己想不开。苏东坡就曾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见苏轼“贾谊论”一文)。同时也可以说明,贾谊的才,是文学之才,若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显然还是不够成熟的。他的《过秦论》,也是文学家所写的政论文,富有汉赋的气势、笔法。鲁迅先生就曾认为《过秦论》是“西汉鸿文”。贾谊不但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难得的政论家,学习《过秦论》,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这两方面的才能。(2)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教学步骤一、学生自学课文,完成自读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①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万乘()之势②宁()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静乐()毅安乐()③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应蒙恬()④逡()巡鉏耰棘矜()矜()持度()长絮()大度()德量力内立法度()(2)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或查字典(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给课本上没有注释的下列加点字词作解释:①务耕织()守战之具()②会盟()重宝()③明智忠信()尊贤而重土()④兼韩、魏……之众()杜赫之属()⑤于是六国之士()于是从散约败()⑥开关延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⑦因利乘便()延及孝文王()⑧享国之日浅()陈利兵而谁何()⑨斩木为兵()同年而语()(3)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序八州而朝同列(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②秦无亡矢遗链之费()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⑤一夫作难而七庙隳()(5)在横线上填空:①“内立法度,务耕织”句省略了主语。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一夫作难”指;“身死”后面省略了词;“为天下笑者,何也?”是修辞句。(6)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横线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行课案一、学习目标1、重点讲授文言文翻译方面的知识。2、从分析段内层次入手,学习运用材料为中心服务的技巧。3、了解作者对秦亡原因的见解,评说其进步性及局限性。4、学习本文从对比中引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文言词句的理解和翻译练习。(一)、研习课文第1自然段:1.朗读指导:指名让学生朗读,然后放录音或教师范读本段,让学生体会句中的逻辑停顿,从而明白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要有停顿,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要有停顿,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也要有停顿,这是一般的规律。本段的动词——“据”“拥”“有”之后要有停顿;“内”“外”之后还应有停顿。下面各段的朗读指导仍围绕逻辑停顿进行。2.提问: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答:...
...3.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答:4.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答:(二)、研习课文第二段。1、下面是第2自然段第一句的译文,其中有些地方译得不正确,请指出来,并说说理由。译文: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孙子秦武王和昭襄王承接了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在南边夺取了汉中,在西边攻取了巴、蜀,在东边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在北边收复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答:2、第2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有下面几种意见,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1)分4层:“孝公既没……要害之郡”是第1层,“诸侯恐惧……已困矣”是第2层,“于是从散……弱国入朝”是第3层,其余是第4层。(2)分2层:“孝公既没……弱国入朝”是第1层,其余是第2层。(3)“弱国入朝”前是一段,可分三层,分法如第一种意见前3层的划分;“延及……国家无事”应单列一段。答:3、提问:在第2自然段第1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2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答:(三)、研习课文第三段1.提问:第3自然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是写其“守”的。答...
...2.提问:第3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答:(四)研习第4段1.朗读一遍,然后概括这一段大意。答:2.讨论:(1)作者写了陈涉起义的哪些弱势(不利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的不利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答:(五)、研习第5段1、默读本段,给这一段分层并归纳层意。答:2、第一层将陈涉之众与九国之师在哪些方面作了对比?第二层又怎样照应全文?答:二、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特色1.联系全文,谈谈如何理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答:2.本文有哪些对比?答:三、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名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席卷、包举、囊括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2.动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追亡逐北却匈奴七百余里约从离衡序八州而朝同列外连横而斗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形容词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以愚黔首且夫天下非小弱也4.文言句式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③陈利兵而谁何。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四、布置作业:思考“练习”一、二。练习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约从离衡 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以德报怨B.轻而易举斩木为兵揭杆而起焚书坑儒C.翁牖绳枢比权量力度长絜大同年而语D.亡矢遗族深谋远虑云集响映逡巡不前2.下列关于“以”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③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④秦以区区之地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④不同,②与③不同D.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
...括四海之意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⑦序八州而朝同列 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C.②④⑥⑧/①③⑤⑦D.①⑤⑦/②⑧/③④⑥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5.默写。(1)有席卷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__________之心。(2)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3)然后践华为城,__________,__________,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因利乘便(因为)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奋六世之余烈(威信)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揭竿为旗(揭开)D.将数百之众(率领)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池)7.对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追亡逐北 ⑤天下云集响应 ⑥赢粮而景从 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A.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C.①⑤⑥/②③⑧/④/⑦D.①⑤/②④/③⑧/⑥⑦8.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几组对比,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B.本段文字以陈涉起义的史实为论据,用反衬的写法,揭示了秦王朝覆灭的原因。C.作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意在讽今。“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点出全文写作意图。...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三、语言运用10、根据要求改写下面一段话,使之文字简洁、紧凑、严密。(改后的文字不超过95个字)杨小楼做“单刀赴会”,只在戏台上的时候是关云长,下台就成了普通人,所以并没有大弊。倘使他扮演了一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以关老爷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梅兰芳做“黛玉葬花”,只有在戏台上的时候是林黛玉,下台就成了普通人,所以并没有大弊。倘使他扮演一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锄头,以林妹妹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头发昏了。要求:以下面一句话为开头,接着写下去,要求文段意思不能变。杨小楼做“单刀赴会”,梅兰芳做“黛玉葬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