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教案巴黎圣母院雨果内容简介:《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小说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爱斯梅拉达是一个纯洁、美丽的波希米亚女郎,在巴黎街头卖艺为生。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对她动了邪念,指使教堂敲钟人卡I丿4莫多刼持爱斯梅拉尔达,但少女被皇家弓箭队队长弗比斯救岀。弗比斯仪表堂堂,却自私轻薄;而单纯的爱斯梅拉尔达为其花言巧语所惑,爱上了这位救命“恩人”o弗罗洛出于妒恨在弗比斯与爱斯梅拉尔达幽会时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爱斯梅拉尔达。在处决少女的那天,卡西莫多,这个受到过爱斯梅拉尔达帮助的奇丑,从教堂前的刑场上把少女救下,抢入巴黎圣母院屮,爱斯梅拉尔达得以暂时避难。卡西莫多悉心照顾少女,显示出他丑陋的外形下美好的灵魂。然而爱斯梅拉尔达被教会视作女巫,法院不顾圣地避难权要求逮捕她。巴黎卜-层社会的人民赶來营救他们爱戴的美丽少女。弗罗洛在自己的兽欲要求遭到少女拒绝之后,把她交给了前來追捕的官兵。爱斯梅拉尔达被绞死在圣母院前的广场上。卡西莫多恨透了邪恶的弗罗洛,虽然这位副主教从小把他抚养大并一直为他所崇拜,他终于把副主教推下圣母院顶楼摔死。卡西莫多到公墓里找到爱斯梅拉尔达的尸休,躺在他深深爱慕的少女身边死去了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雨果及写作背景,识记有关常识。2.学习本文多重对比描写和场面描写方法以及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Z-: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4.能够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多重对比描写和场面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能够对人性屮“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巴黎圣母院基本资料:1.教堂所在地:法国巴黎西岱岛东南端2.建造时间:1163年—1345年3•建筑风格:哥特式;在13-15世纪的法国,形成了一种叫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建筑高大华美。4•简介:圣母院可以说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尽管原名上并不带地名,但我们却习惯于称它为“巴黎圣母院”。不少法国的天主教教堂都以“圣母院”(Notre-Dame)命名,却没有哪一座的名声和地位能与巴黎圣母院媲美。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西岱岛被誉为巴黎的头脑、心脏和骨髓,是司法、治安和宗教的中心。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主入口的上部设有巨人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钊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
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坐东朝西,正而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具误认作他们病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冋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屮根窗子,屮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屮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儿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人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尽管教会竭力把教堂建成神秘的地方,实际上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的人教堂在当时正反映了城市力量的兴起。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乂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爪将军的葬礼等。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曲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巴黎圣母院广场上有法国公路网“零起点Pointzero"标志,从巴黎到什么地方有多少公里,是从这个“原始点”开始测量的;从什么地方到巴黎有多少公里,也是指的到达这个“圆点”的距离。二、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2.26—1885.5.22)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著名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政治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生于军官家庭的他,童年时随拿破仑军队辗转欧洲各地。拿破仑失败后,到巴黎读屮学,后入法学院。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煬,以后写了人量开国情调的诗歌。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儿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刀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III:称涪,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0年法国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志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坠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人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等身,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雨果早期诗作《短歌集》,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将中世纪理想化。后受进步思想启发,摆脱了保皇党观点,1827年《克伦威尔》剧本问III:,雨果在前言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想,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1830年《欧那尼》演出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传统古典主义的胜利。1831年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出版,成为雨果又一部浪漫主义杰作。路易•波拿巴政变后,用果被迫逃亡国外。此斤流亡的20年期间,用果完成了他作品中最广阔最有独创性的部分。这些垂耍作品包括《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历代传说(1859)、《撒旦的末日》、《上帝》、《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等。《论莎丄比亚》(1864)是一部文艺批评专著。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杲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1885年在巴黎去世,葬于先贤祠。三、《巴黎圣母院》创作时代背景《巴黎圣母院》写于法国风云变幻、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推翻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随之建立;人民群众的处境日益恶化,巴贝夫的秘密组织一一平等社的活动遭到失败,保皇党的叛乱不断发生。拿破仑以平息国内判乱和击退国外封建联军而震动全欧洲,但随后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查理十世执政,是波旁王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极端保皇分子入内阁,夭主教会势力更为猖獗,这样就促成了人民群众反对波旁王朝斗争的高涨。1830年七月革命后,掠夺革命果实的银行家统治着法国,金融资产阶级进入全面胜利和巩固时期,但同时,无产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法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折之中,各种斗争十分激烈、尖锐。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屮期以前,由于雨果少年时期一直在崇信君主政体和天主教的家庭教师和母亲影响下,他的政治立场和文艺观都是保守的。1926年,随着国内反查理十世的斗争和国际上争取独立解放的革命浪潮对神圣同盟的冲击,雨果的政治和文艺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用理论文章和创
作实践向古典主义进行斗争。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精神。1831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是雨果对自C曾是保王主义作了一次清算,表达了对波旁王朝和天主教会的憎恶,因而,小说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四、《巴黎圣母院》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路易I-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屮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木。五、《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简介爱斯梅拉达:她是作者理想屮“美”的化身。她既有美丽动人的容貌,更有纯洁无邪的心灵和诚挚善良的品徳,表现出外貌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她纯真、仁慈,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当失意落魄的诗人甘果瓦在黑暗中误人“奇迹王朝”的“圣迹宫”的人厅,即将被处死时,爱斯梅拉达不忍心看着这个素不相识的无辜的年轻人死去,表示愿意嫁给他,和他结为名义上的夫妻;当卡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绑在广场的转盘上示众,惨遭鞭打,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她不计前嫌、不顾众议,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卡西莫多干裂的嘴边,使卡西莫多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有生以來第一次”流了泪。爱斯梅拉达纯洁无邪,热情天真,对爱情充满憧憬和渴望。正因为她以为世人都像她一样的真心实意地待人,所以当弗比斯在巡逻中偶然救了她后,她就把爱情献给了他。正因为她纯洁无邪地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所以至死爱着弗比斯,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还幻想他还会再来搭救自己,其纯真令人心痛欲裂。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他从小被父母送到修道院接受神学教育,博学多识,信仰虔诚。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士时,他恪尽圣职,遵从教条,过着刻板严肃、清心寡欲的生活。为显示£1己对世俗生活的决绝,他连到圣母院造访的公主殿下也拒绝见面。为了补偿过错,赎救罪行,他苦口婆心教育从小沦为孤儿的弟弟;他慈悲为怀,抚养II陋的弃儿卡西莫多长大成人,并让他当了圣母院的敲钟人。这时的弗罗洛体现出一个献身宗教的神职人员的本分。然而,中世纪犬主教的刻板教条严重扭I山了他的灵魂,而这样的压抑愈是长久,其爆发的强力也就愈大。在当上了副主教以后,他难以抵挡世俗权力的诱惑。为了占有金钱,躲在密室里苦心研究炼金术、幻想“假如我炼成一些金子,那么法兰西国王就会是弗罗洛而不是路易了”,极人地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伴随着世俗贪欲的膨胀,压抑H久的情欲也在折磨着他。当天使一般的少女爱斯梅拉达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其郁积的情欲便如开闸的洪水一般不可阻拦。从此刻开始,弗罗洛也成了一个悲剧人物。当他想尽办法也得不到满足时,他走向了对爱斯梅拉达的迫害。在他那遮羞布一样的道袍的掩盖下,他施展了各种恶毒手段,亲手把爱斯梅拉达送上绞架,成了一个伪善而凶残的恶魔。他既是宗教伪善和教会恶势力的代表,又是禁欲主义的牺牲品。卡西莫多:一个被父母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前的畸形儿,长相丑陋乂聋乂哑的钟楼怪人。这是小说中对卡酋莫多外表最直接的描述。从来就不被人关注,收养他的弗洛罗从来不把他当人看,就好比自己的奴隶一般。就好比当时的法国最
底层的人民,他们从來不被世人关注,有的只是无尽的压迫和负担,在这样的压迫和负担卜-他们变得扭曲,变得毫无生气。他爱慕爱斯梅拉达却不敢表达,他害怕,从來都只能躲在暗处默默关心着她,只到她被送上绞刑架,他再也无法沉默终于挺身而出救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是革•命者的代表,法国最底层的人民向往革命甚至羡慕革命,可是他们终究不敢革命。他们把口己的命运和法国封建贵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当压迫触及了他们的底线时他们忍无可忍,投入到革命的洪流屮去,从而改变命运。弗比斯:皇家卫队队长,徒有华丽外表,内心却是-•包烂瓢的花花公子。他长得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整天周旋在上流社会,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马王子。聪明的弗比斯非常善于利用他的有效资源,他选择了拥有丰富嫁妆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同时乂去追逐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弗比斯的可恶Z处在于他只爱恋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却丝毫也不爱惜爱斯梅拉达的生命。爱斯梅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屮从医院逃岀来后,为了不使£1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以解救爱斯梅拉达的生命。六、《巴黎圣母院》艺术特点《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小说,它以不同寻常的人物,奇特巧合的情节,强烈绚丽的色彩,显示了动人的浪漫主义风采。1・离奇的情节,巧合、夸张、怪诞、富于幻想。作者写的是15世纪的巴黎,小说的情节神秘莫测富于戏剧性,作者极尽夸张虚构的手笔。小说的情节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关于圣迹区的描写,关于弗罗洛化装跟踪弗比斯的描写,关于三个主人公结局的描写,都给人以曲折奇幻的感觉,引人入胜,小说中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怪诞情节,如作者对“奇迹王朝”的描写,对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的描写,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雨果通过对环境、情节、人物描写的丰富想象,自由而充分抒发了他的爱憎感情,热切地倾诉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2.多方面运用了对照方法,使人物和主题都得到了更鲜明的凸现。雨果早就阐述过在艺术作品屮美丑对照的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整部作品通过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法庭,两种审判;两个社会,两种场面;两组人物,两种命运的鲜明对照,突出了作品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七.《巴黎圣母院》赏析在十九卅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越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这部伟犬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深刻的社会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Z后,述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小。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屮,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丁•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Z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丹的对比。《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徳•弗罗洛和外表丹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
洁,富于同悄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卡酋莫多在烈F1卜•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竞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至于副主教克罗徳和敲钟人卡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彖。克罗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白私、阴险、不择手段。而卡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乂聋乂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推向极端的美刊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人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徳。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徳。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人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发。八、相关问题《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暢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人名)。面冃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人名)为救女郎舍身。书中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在作家笔下构成一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的对比。小说揭露了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浪漫主义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善与恶美与丑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