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材分析】“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课标表述】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6.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7.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评价方案】1.通过自主学习单第一题读词和第二题写字、第三题解词,落实学习目标1的达成。2.通过自主学习单第四梳理文章写作顺序、第五题朗读课文,落实学习目标2、3的达成。3.通过自主学习单第六题提出不懂的地方落实学习目标4的达成。【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直接导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潮起潮落吗?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齐读课题。(板书:观潮)2.下面就跟随这段视频了解一下涨潮时的壮美景象吧。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去感受海潮的壮美。3.请学生谈一谈看完之后的什么感受。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战国时庄子在《南华经》中写道:“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这是历史上有关钱塘江的最早记载。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绘过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和观潮的风俗。出示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宋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宋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二)汇报字词学习情况1.课前,同学们都完成了自主学习单,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一下第一部分的词语都会读了吗,开始吧。(1)在这些词语中,哪一个最不好读,或者容易读错,请你来提醒大家。(2)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些词语,每个词语读一遍。2.我看到,好几位同学在学习单中提出“薄”这个字不好写,尤其要注意薄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下面请看老师写一个。
(1)师范写。(2)请同学在学习单上的田字格里,认认真真写一个“薄”字。小结:同学们写得很认真,字也很漂亮。写完后,请坐好。3.课前同学们还借助不同的方法,弄清了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组内进行交流。二、初步感知,概括大意1.同学们通过预习,对文章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借助学习单,说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1)出示:观潮一课,作者先写( ),再写( )最后写()。(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和你想的一样吗?小结:预设一:(说得很好)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同学们很了不起。预设二:(交流中个别存在错误。)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此时江潮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我们把它总结为潮来前。三、理清主线,深入学文(一)潮来前——朦胧壮美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通过阅读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交流,教师整理:观潮时间——八月十八日(为什么是八月十八日这一天?拓展资料。)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加上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观潮最佳地点——盐官镇(为什么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拓展资料。)钱塘江发生这样壮观的潮涌,与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变成陡立的水墙,形成初起的潮峰。观潮人群——翘首期盼(从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可以体会出人们对钱塘江大潮的期待。)钱塘江景色——平静、朦胧美小结:虽然潮来前钱塘江江面风平浪静,但此时的海塘大堤上人们心情急切,翘首期盼。【板书:人动江静】(二)潮来时——气势雄伟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1)学生交流。小结:抓住“从远处传来”、“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这三个词语能看出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潮水的?预设一:(说得很好)作者从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描写潮水。【板书:声音形态】预设二:(交流中个别存在错误。)同学们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教师适当指导、总结。2.根据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潮水的声音和形态都有哪些变化?声音:隆隆的响声→()→()形态:一条白线→()→()→()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声音:隆隆的响声→声音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态: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形成两丈多高的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3.自己读读第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听。预设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1)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2)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听听看。(3)作者用哪个词来描写声音?作者用那个词语形容这声音?(闷雷滚动),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预设二:“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这时,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条白线。宋朝诗人杨万里在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把这条“白线”比作了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2)“人群又沸腾起来”,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什么?生:人们跳着,叫着,挥舞着手。生: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师:想象画面来读书,文章就更生动了,让我们想象着画面读好这个句子。【板书:想象画面】师:人群又沸腾起来。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人声鼎沸)。(3)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预设三:“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1)此时潮水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激动的心情,潮水拉长变粗,气势越来越大,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生再读这句话。预设四:“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1)此时的潮水像什么?(2)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请你们再读读,体会潮水的壮观。预设五:“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前一个分句抓住了潮水的形态来写,后一个分句是从声音来写。(2)写法上作者运用比喻。把潮水比作千万匹战马,突出其气势很庞大。后一个分句说潮水的声音大,山崩地裂,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声威。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全班齐读。【板书:气势雄伟】古文拓展:观潮(节选)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三)潮头过后——余波汹涌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出示: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1.这里的“静”和潮来前的“静”一样吗?2.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板书:余波汹涌】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这篇文章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2.仿写《日出》(1)仔细观察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2)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日出的美。板书:1观潮潮来前人动江静声音潮来时气势雄伟想象画面形态潮头过后余波汹涌
1《观潮》评价单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一、我会读lǒngzhàoyìdǐngbóguàn笼罩屹立人声鼎沸薄雾横贯江面恢复依旧奔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漫天卷地小组评价1.读字音准确☆2.声音响亮☆二、我会写我认为最难写的字是课堂练习同桌评价1.部件紧凑☆2.占格准确☆3.“薄”的结构正确☆4.书写姿势正确☆三、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笼罩:屹立:若隐若现:人声鼎沸:齐头并进:教师评价1.词语准确全面☆2.词语意思理解正确☆四、自读课文,思考:观潮一课,作者先写( ),再写( )最后写()。教师评价1.总结准确☆五、有感情朗读课文3、4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小组评价1.朗读流利有感情☆2.谈出自己的感受☆六、学贵有疑,解决了以上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交流吧!教师评价1.语句准确全面☆2.课文理解正确☆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