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十七日观潮》。2.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钱塘江雄伟、壮丽。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七日观潮》。教学难点: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钱塘江雄伟、壮丽。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1、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本学期学习的《观潮》课文中,作者笔下的“潮”有哪些特点?
生:(答)板书.2、《观潮》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答)板书。二、板书诗题,理解诗题,初读感知。1、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有关观潮的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十七日指的那一天?作者在农历的这一天去干什么?“观潮”中的“观”什么意思?“潮”指哪里的潮?3、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农历的八月十七去钱塘江观潮?4、了解作者,课件出示。5、初读古诗,明确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2)边读边思考,圈出不理解处。6、检查朗读情况,相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7、教师泛读(注意停顿),学生初步感知意境。三、理解诗意,体味意境。1、体会“慢慢长沙走白虹”的诗意。(1)出示图1,当你看到这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滩时,你会想起哪些词语来形容?
(2)出示图2,当你看到这幅图你会想起《观潮》课文中的那句话?(3)《观潮》课文中的作者把它看成“白线”,你觉得它像什么呢?(4)补充句子:()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2、体会“瑶台失手玉杯空”的诗意。(1)如此奔腾汹涌的浪潮是如何形成的呢?(2)那么一千年以前的陈师道猜想是:瑶台仙人把玉杯中的琼浆泼洒向了人间。(3)自由读诗,想象画面。3、体会“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浪中。”的诗意。(1)出示图4,当作者看到倒映在江水里的蓝天也会因滚动的钱塘江潮而摇动不止,所以作者写出了“晴天摇动清江底”的诗句。(2)出示图5,当作者看到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所以有了“晚日浮沉浪中”的感慨。(3)这满江涌动的潮水得有多大的力量才能让倒映其中的天地日月也有了变化?(4)品读诗句。
四、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1)再次自由读,想象画面。(2)同桌交流,描述画面。(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4)欣赏吟诵。五、拓展延伸观察两组图片:钱塘江被污染的画面;一组是古代的钱塘江的画面。说说钱塘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做?城关二小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