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ID:878063

大小:134.4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观潮教学要求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教具准备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教学课时两课时课文详解观  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①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两个特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农历❶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❷大堤(dī).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句导读:这句话用“宽阔”一词首次向我们展现了钱塘江的雄伟,“横卧”又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姿态和气势.]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zhào)着一层蒙蒙的薄❸雾.[②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潮水”,而写此刻“江面很平静”?]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yì)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句导读:知识点详解☜  ①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说明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❶农历:我国传统历法.因其与农业生产有关,故称“农历”.❷海塘:为防御海潮侵袭而筑的堤坝.❸薄,注意此处读“bó”,不读“báo”.  ② 这三句话写出了潮来之前钱塘江的宁静,与下文潮来时的景象形成对比,突出钱塘江潮的奇.]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③“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象和观潮人的心情.?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❹雷滚动.[句导读:用“闷雷”来形容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十分贴切.也暗示出钱塘江大潮气势宏大.]顿时人声鼎(dǐnɡ)沸(fèi),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④为什么潮水会是“一条白线”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ɡuàn)❺江面.[句导读:写出了“白线”的变化,“横贯”一词比上文的“横卧”更有气势.]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❻,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⑤这两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绘了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áo]浪吼(hǒu).[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潮头虽然西去,可是余波未平,依旧气势宏大,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huī)此处写潮来之前的“静”是为了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❹闷,此处读“mèn”.“闷雷”指声音沉闷的雷.  ④因为此时江潮开始从远处涌过来了,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望就像一条白线.❺横贯:横着通过去.❻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⑤重点句解析:这两个句子连用了三个比喻: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意在表现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把白浪头比作“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推前浪,可见水势之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当之感; 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⑥从哪儿能看出钱塘江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描写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多高的景象.把潮声比作“山崩地裂”,足以表现钱塘江大潮的震耳欲聋,声势之动人心魄.  ⑥“霎时”说明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可见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江面依旧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学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三 自主学习,识字解词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容易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ó.(2)指导难写字.①“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  ②“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③“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④“贯”上半部分的笔顺是,共四笔.(3)理解词语.①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②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③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④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四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的景象.课后反思  1.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é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ēng和mě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2.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全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2.文章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第一句,即第一段.)3.读第一部分,“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第一个“观”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第二个“观”是看的意思.)4.你能用“观潮”和“天下奇观”说一句话吗?(因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许多人来观潮.)二 分段感悟,体会情感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1)用“  ”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3)再读第二部分,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2.学习第三部分.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读第三部分,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1)知潮声.①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②出示幻灯.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③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2)知潮形.①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  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③再次看录像,感受其壮观的景象.④读出大潮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3)知其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①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②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③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④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3.学习第四部分.(1)轻声读第四部分. 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2)读出自己的体会.三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作者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课后反思  1.结合全文的两幅图画,理解“平静”“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想象潮水的变化和声势.2.第3、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应以读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中体悟,并加以评议.3.录像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随意、过多地播放,使学生沉溺其中,这样反而会冲淡对课文的兴趣.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yán盐官镇  笼zhào 罩   bó薄雾2.在下列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内画“?”.(1)“天下奇观”在课文中指什么?①世界上出奇少见的事物.( )②世界上雄壮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②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3)钱塘江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为什么?①当地特殊的地形.(?)②当地特殊的气候.( )3.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2)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4.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简单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过程.潮来前:午后,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不久,响声越来越大,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来时:白线飞快地向人群方向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潮过后:霎时,潮头奔腾西去,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许久,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过程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观潮过程,从以下三点可以看出:①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②形状: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③其他:远处——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备课资料1.钱塘江潮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后的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特别是中秋后的两三天,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这时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  2.钱塘江涌潮的成因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潮的成因除日、月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形似喇叭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的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千米,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千米,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变窄,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来,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着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的涌潮.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