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成案)教学课题《观潮》年级四年级教学用课时2课时编写者使用者使用的日期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过程与方法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教学重点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教学难点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教学集体备课时间内容提要(主要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提要、时间)教学流程/时间反思与评价学生学习事项·学生用什么学习组织形式和方法去完成什么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教师教导事项·教师需要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事项顺利完成(布置与指导/讲授、提问、举例、演示、板书……);·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并反馈。1、导入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3、解决生字词障碍。4、整体感知,全班齐读课文。学生谈谈对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感受。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课学习要求读、拼、写找出文中的中心句,重点词——“天下奇观”,全文就围绕一个“奇”字来写。了解课文的结构: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涨潮的视频。出示学习目标指正错误及易出错的字词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但我发现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景象比较陌生,于是我思考给学生播放录像和展示相关图片。
5、品读课文,研读句子。课文小结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找出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并和同学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探讨,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听和看感受出钱塘江大潮的 雄伟,壮观。难怪被认为称为“天下奇观”多媒体播放短视频,听听涨潮的声音。展示相关图片,看看涨潮前中后的对比小结课文,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研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并和同学一起分享说说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最后我再放录像,学生再次目睹了真正的钱塘江大潮,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有时是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有时运用过早有可能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应因课施教。
课外拓展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朗读,背诵课文3、4自然段。课外拓展:了解钱塘江大潮涨潮的原因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当堂练习 1、写近义词。 霎时( ) 昂首( ) 颤动( ) 2、比较词语填空 (1)奔腾 沸腾 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了。 霎时,潮头( )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 (2)恢复 重复 这个动作,他掌握不好,( )几十次以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 掌声雷动,过了好久,剧场才( )平静。 (3)观赏 欣赏 妈妈站在花坛边,( )着盛开的牡丹板书设计:潮来前“天下奇观”潮来时潮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