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书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就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钱塘江,去观赏她,感受她。(板书:观潮)理解“观”的意思。(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给生字标上字音,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查找工具书。2.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奔腾依旧恢复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2)指名读,正音。(3)齐读。(三)畅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指名回答,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思考:(1)课文时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段(第1自然段):点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等待观潮的急切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奇特壮观的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来后江面的变化。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那我们接下来就按照作者观潮的过程,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1.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中有一个词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天下奇观)课题中“观潮”和“天下奇观”中都带有“观”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观看景观)在这篇课文中,“天下奇观”中“观”指的是什么景观?(清塘江大潮)它用一个字来形容,是什么?(奇)2.默读第二自然段。A.复述本段主要内容,指明观潮时间、地点。B.快速朗读课文,指出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描写到了?(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给人什么感觉?(平静)C.人们在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人们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切)D.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补充课后资料袋内容)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A.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请你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形态的词语,说说这些词句用的好不好?(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态: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一堵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这些词句形象、动态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奇特与壮观)B.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具体描写潮水来时的景象的?(由远到近)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潮来时的景象吗?C.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1.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潮来时,声势浩大,那潮过后呢?这里的“平静”和第二自然段中的“平静”一样吗?(潮水大)三、升华总结,齐读课文。四、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平静山崩地裂江水涨高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2.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