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辛集市辛集镇第十小学吕雁冰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字典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好奇心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我国浙江省的钱塘江畔,总有很多游客慕名来观潮。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观潮。(板书:观潮)此时要求学生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并齐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同学们想了解这一天下奇观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板书:天下奇观)2、比较“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回答,老师作补充。【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给学生以亲近感。让学生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
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由“观”到“奇观”再到“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一层递进,扎实有效】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师检查学生对本课词语的认读情况。指导书写:贯蒙3、学生反馈:作者先写潮来前,再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头过后。三、品读感悟欣赏大潮(一)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及人们的心情(1)用横线画出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2)用波浪线画出人们心情的句子。(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4)学生汇报:读“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体会到什么了?(潮来前——平静)学生汇报读“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要读出观潮人心情的急切。(心情——急切)(二)潮来时江水的景象和人们的反应(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学生一块儿欣赏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设计意图:此时播放视频资料,直观感受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积极反应,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2)作者是怎样由远及近描写湖水的?勾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潮水的形态: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让学生模拟雷声轰隆隆……并齐读)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沸腾”的场面并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生齐读读出沸腾的感觉来。【设计意图: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
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读出激动的感觉)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分组比赛读、齐读理解“两丈”到底有多高读出壮观的感觉)【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潮水的声音: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从颜色、数量、声势写大潮)(学生读句子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直观感受。)(个别赛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给视频配上解说词)(三)潮头过后过渡:大潮奔腾西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最后一部分。(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了平静)(板书:恢复平静)四、总结赞潮加深记忆师总结:同学们,课文通过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让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难怪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千古名句。所以作者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朗诵毛泽东的《七绝.观潮》毛泽东1957年9月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2、观看钱塘江的视频资料:交叉潮、十字潮、人字潮等。总结: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如果我们有机会去旅游观潮时一定要做到文明观潮。
板书设计:1、观潮天下奇观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教学反思:《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课前,我找来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制作了课件,也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为课堂学习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我就谈谈上课的体会。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和看视频、配解说词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大潮的神奇。三、总结紧扣主题,点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出示毛泽东的《七绝.观潮》和补充的其他形状的大潮,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升华到文明观潮。四、改进不足,完善课堂教学。一堂课下来,感觉有几个地方把握不好:1.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于提高。2.评价的方式单一。
总之,这堂课,有满意,也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改进不足,尽力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有所收获。课例点评:情景交融赏大潮——评析吕雁冰老师执教的《观潮》一课点评人:辛集市辛集镇第十小学郭彦琴《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今天听了吕雁冰老师上的这篇课文,受益匪浅。吕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一、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首先吕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用谈话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导入课题后,紧接着告诉孩子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同学们想了解这一天下奇观吗?通过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二、抓重点语句感受大潮的神奇语句教学实在,文中描写潮水声音、形态、气势的语句都很精彩,为了突出大潮的雄伟壮观,老师出示图片、视频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对描写雄伟壮观的语句的教学方法多样,下足功夫。如,“顿时人声鼎沸……潮来了!”一句的教学,教师在学生感知读后,让学生通过表演人声鼎沸丰富学生的感受如,教“战马句”时,除了内容理解,再根据比喻句特点感受雄伟壮观的特点。再根据画面配上解说词,既达到了背诵的目的,又加深了对大潮的理解,受到自然美的熏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强化和表达感受句子教学颇有章法。三、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学生通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写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放录像,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势的雄伟和壮观。要求学生给录像配解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实现了背诵这一教学目标。此外,吕老师还注意了字、词教学的指导,字词是理解文段的基础。课堂结束前出示毛泽东的《七绝.观潮》;又补充其他形状的大潮到来时江面的壮观景象,再次掀起了情感的高潮,整堂课教师情感充沛,非常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最后升华到一个高度,那就是“文明观潮”。很好的渗透了道德情感价值观这一目标。板书采用文字加简笔画,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总之,吕老师这节课,做到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努力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她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采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