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祝福·课文精讲【学前导引】初中时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给我们又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的作用。【基础知识精讲】一、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1919~1922)、《彷徨》(1924~1926)、《故事新编》(1922~1935);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散文诗集《野草》(1927);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等;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二、背景资料《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此集里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揭露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流弊和余毒。三、识记积累1.正音钝(dùn)响 寒暄(xuān) 朱拓(tà) 陈抟(tuán)老祖胆怯(qiè)谬(miù)种形骸(hái)间(jiàn)或一轮荸荠(bíqí)驯(xùn)熟讪讪(shàn)蹙(cù)缩歆(xīn)享牲醴(lǐ)踌蹰(chóuchú)老监(jiàn)生2.形近字辨析喧——喧闹霭——暮霭聘——聘请讪——讪笑暄——寒暄蔼——和蔼娉——娉婷汕——汕头3.多音字辨析倔强(jiànɡ)执拗(niù)勉强(qiǎnɡ)拗开(ǎo)强盛(qiánɡ)拗口(ào)4.多音多义字辨析(1)不更事的少年(ɡēnɡ)(经历)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ɡēnɡ)(改正)三更半夜(ɡēnɡ)(古时计时单位,一更两个小时)更上一层楼(ɡènɡ)(再)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一注钱(古钱币单位)孤注一掷(赌注)《近思录集注》(注释)全神贯注(集中一处)5.多义词辨析(1)屋舍俨然(整齐)(2)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陪着(严肃、庄重)(3)俨然是一个身扼重关力敌千军的守关武士(很像)6.词语识记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到底。寒暄:(问)寒(问)暖。指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少不更事:年轻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向沸水一样沸腾。盈:满。怔怔:文中指因吃惊而失神愣住的样子。咀嚼鉴赏:细细体味和欣赏。诡秘:诡诈神秘,令人难以捉摸。四、课文剖析(一)故事情节情节内容时间序幕鲁镇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三个半月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两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约两年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二)倒叙的结构及其作用1.结构:本文在序幕之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采用了倒叙手法。2.作用:(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2)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三)人物形象及其意义1.祥林嫂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女性,但又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愚昧懦弱。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牺牲品。一生屡遭打击,不断反抗挣扎,但不明白应当反抗什么,怎样反抗,因而显得反抗无力。她撞香案抗拒改嫁,捐门槛希望赎罪,但丝毫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她在备受摧残之后终于对封建观念萌发了怀疑,这是她的反抗性格的发展。她的死,也是对吃人的黑暗社会的无声的抗议。2.鲁四老爷顽固、自私、懒散虚伪。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维护封建礼教、迫害祥林嫂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由他的授意或得到他的支持、默许的。由于他诬蔑祥林嫂“败坏风俗”,使祥林嫂在捐门槛之后仍旧不能洗刷改嫁之“罪”,这一致命打击,直接导致了祥林嫂的惨死。3.柳妈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他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对动物“不杀生”,却主张祥林嫂“撞死”,不是自相矛盾吗?然后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也算是无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员吧。柳妈还一脸“诡秘”拿地狱来吓唬祥林嫂,看祥林嫂脸上“显出恐惧的神色来”,也许像那些“老女人”一样,心里很满足吧。4.“我”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对鲁四老爷和鲁镇的恶浊环境十分不满,反对封建主义,同情祥林嫂,但又有软弱性,无力帮助祥林嫂找到一条解放的道路,只能悲愤地离去。“我”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是结构全篇的线索性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四)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本文环境描写主要有五处:1.开篇的自然环境的描写;2.鲁镇年底祝福景象的描写;3.鲁四老爷家书房及其祝福景象的描写;4.年底时天气状况的描写;5.结尾处鲁镇祝福景象的描写。作用: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形象地展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社会背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具体分析见“方法点拨”)(五)人物描写本文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尤其是肖像描写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无声的控诉。对祥林嫂肖像的三次描写次 数面貌外形眼 睛服饰用物初到鲁镇脸色青黄,但脸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只是顺着眼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再到鲁镇脸色青黄,脸颊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些泪痕,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一个圆蓝,一个小铺盖。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沦为乞丐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瞪着眼睛,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竹篮,破碗,拄着一支竹竿,下端开了裂作者通过人物肖像的变化和对照,概括了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几个发展阶段,反映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推上死路的过程。鲁迅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先生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顺着眼”,反映了她善良朴实的性格。第二次到鲁家,还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这是心灵饱受创伤的结果。听了柳妈讲故事后,第二天两眼上“围着大黑圈”,捐了门槛后“眼光也分外有神了”,四婶大声断喝后,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最后沦为乞丐后,只是“瞪”着眼睛,“眼珠间或一轮”才能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一系列的描写,既展示了人物的心灵历程,又是对黑暗社会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它有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当然作者描写衣着、用物、面貌等,也是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六)小说主题《祝福》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它不仅描写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而且揭示了悲剧的社会根源。作者说过:“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指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本文锋芒所向,不在一人一事,而在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因而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作品还清晰地表明,祥林嫂命运的悲惨,不仅在于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迫害(这是主要的方面),而且还在于劳动群众(包括祥林嫂本人)思想上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毒害。在旧中国,封建主义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是迫害人们的可怕的精神力量,作品深刻揭示了这把软刀子的吃人罪恶。(七)小说命题的深刻含义一是由于祥林嫂是在祝福声中死去的,题为“祝福”就突出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时刻,并以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之死的寂寞清冷。二是祝福这种封建习俗正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是愚弄和毒害人民的。鲁四老爷说祥林嫂“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扫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祥林嫂正是死于这种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三是用祝福来对比和揭露。富人所祝到的“福”以及鲁四老爷书房里所写的“寿”字,都是建立在穷人不幸、痛苦和死亡的基础上的。可见,作者多次描写祝福,并把作品取名为“祝福”,是有深刻的寓意的。(八)疑难解析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首先反抗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她一点反抗性也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什么疑问,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己的“罪过”,希望得到饶恕。2.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思想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3.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是否能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努力不断的追求,拼命的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学习方法指导】一、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描写具体的环境是小说的基本特征,也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又有神情描写、服饰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描写等等。2.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好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发掘各色人物的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认识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例子见“课文剖析”中的“人物描写”部分。)三、小说的环境1.小说既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环境。2.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如《祝福》中那“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年终祝福,鲁四老爷那阴冷、破旧的书房,对地狱的迷信、对寡妇的鄙视以及人与人之间毫不关心的冷漠关系,构成了一幅当时的社会风俗画,在这风俗画里,无不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这便是祥林嫂生活和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社会环境。正是在这落后、愚昧、被封建礼教统治的土地上,才会产生祥林嫂被迫害、被摧残的悲剧。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二者相互统一。如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中人”形象,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产物,是环境制约的结果;可他却又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如《祝福》中关于年底祝福景象的描写,就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3.分析典型环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例如,《守财奴》中的葛朗台,当把他置于看见金子的环境中时,他的反应是一纵,扑了过去;当把他置于诀别之时、充满感情的环境中时,他看见镀金的十字架,仍然作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在不同的环境中,他的反映是一样的,那就是去抓金子,葛朗台嗜财如命的性格由此得到了充分体现。(2)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环境不仅为人物塑造服务,还有它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例如鲁迅的《祝福》开头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年底祝福的风俗画;曹雪芹的《红楼梦》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广阔的当时社会风情画,给人以艺术的美的感受。优秀的小说家,总是通过对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环境描写,展示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人们提供一幅幅社会历史的图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尔扎克才把自己的小说称为“风俗史”,才去花大量笔墨描写巴黎生活场景和外省生活场景。也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才宣称他从巴尔扎克的小说中得到的东西,比从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还要多。【知识拓展】封建思想1.贞节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2.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3.妇女的三从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严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目为“罪人”。4.祭祀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