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省宁阳xx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师说》
加入VIP免费下载

x省宁阳xx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师说》

ID:879381

大小:678.74 KB

页数:173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x部分: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积累“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学习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方法。养成良好的从师学习风尚。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学习建议这是韩愈提倡从师学习的一篇重要论文,文章中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重要,有些语句的含义也比较难以理解,建议学习本课时采用以下方法:1.用一节课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掌握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2.理清文章结构,逐句理解,熟读、逐段背诵,培养语感。3.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就一些难点问题进行再分析,做一些落实与巩固性的练习。旧知识铺垫:“而”的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蟹六跪而二螯2.表示递进关系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表示承接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示修饰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x课时预习、梳理充分预习、熟读后完成下列内容1.注音句读或不焉经传贻笑大方读书不能传道心旷神怡聃蟠苌弘近谀冉潘无长无少须臾2.通假字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或师焉,或不焉(通)3.一词多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④吾师道也()⑤不耻相师()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古今异义①古之学者       (古:  今:  )②句读之不知     (古: 今:)③小学而大遗     (古:  今:)5.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有、、、、、、、。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x课时一.解释文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恶劣社会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因有进步的一面,在当时是具有移风易俗影响的。二、研读第1段(诵读、自译、质疑、疏通)x理解:1、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古:学者今:古: 所以今:古:从而今:2、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3、分析层意:中心论点: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择师的标准——。三、小结: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四、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五、课文背诵 x课时一、复习巩固二、学生诵读x段,疏通文句:(诵读、自译、质疑、疏通)三、x理解:1、解释加点词。吾师道也()师道之不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师道也()惑而不从师()不耻相师()耻学于师()不耻相师()则耻师焉()2、古今异义词辨析。古:众人今:古:小学今: 3、“之”“其”的用法(1)古之圣人择师而教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士大夫之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于其身也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三、x句子解释。(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四、思考下列问题: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五、诵读本段。x课时一、复习巩固二、学生诵读x、四段,疏通文句(诵读、自译、质疑、疏通):三、x理解: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不拘于时5、学于余 6、作《师说》以贻之四、梳理全文结构及论证方法思考: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五、全文背诵x课时巩固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贻(yí)  嗟乎(jiē)  针砭时弊(biǎn)B.蹉跌(cuō)严谨(jǐn)不拘于时(jū)C.鞭笞(chī)阿谀(ā)杀一儆百(jǐng)D.沏茶(qì)联袂(mèi)不屑一提(xiè)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x河阳(今x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x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5.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何陋之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未见其明也    明:聪明。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然。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句中的停顿。D.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7.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其出人也远矣D.今其智乃反不能反8.对下面句中“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耻学于师 ②不拘于时 ③学于余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其皆出于此乎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①和③相同,②与④相同,⑤与⑥不相同B.①和③不同,②与④不同,⑤与⑥相同C.①和③相同,其余皆各不相同D.①和③不同,其余全部相同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不同10.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韩愈的传世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事业无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砚说(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②哓(xiā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B.文章x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做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三、轻松练笔本文x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从而有利地论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彰显文化底蕴,丰富写作素材。请引用名言名句写一个400字左右的片段。四、类文欣赏我的老师(节选)贾平凹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了,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唯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止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屎。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是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好呀,你瞧,他写的这副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斟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仗!”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上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肯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赏析:作者选取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刻画了一个小小的老师的形象。孩子惜花时的爱心,不怕尖刀的勇敢,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老师?向孩子学习,就是向真善美学习,生动地印证了《师说》中的观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 说答案一、1.B 解析:A项“砭”应读“biān”;C项“阿”应读“ē”;D项“沏”应读“qī”。2.C 解析:C项“习”解释为“学习”。A项分别解释为“超出”“出自”;B项分别解释为“疑惑”“糊涂”;D项分别解释为“道理”“方法”。3.D 解析:D项,连词,表顺承。A项,x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x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x个“其”,代词;x个“其”,语气词。C项,x个“乎”,介词,相当于“于”;x个“乎”,语气助词。4.C 解析:C项,范仲淹应为欧阳修。5.D 解析:D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二、6.D 解析:D项“惑”解释为“糊涂”。7.A 解析:B、C、D三项均为代词;A项表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8.C 解析:①③向,介词;②表被动;④比,介词;⑤从,介词;⑥对于,介词。9.C 解析:①④道理;②说;③道德。10.(1)参考答案: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们是聪明的。解析:注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宾语前置特点。(2)参考答案: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真是令人奇怪啊!解析:x个“其”是代词,他们的,即“士大夫们的”;x个“其”是语气词,用在句首,有加重语气的作用。课后练习与提高二、1.B 解析:B项,“示”是“给……看”的意思。2.D 解析:D项中“仿古、造假”属无中生有。3.(1)参考答案: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做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解析:“宝藏”译为“珍藏”也算对。(2)参考答案: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解析:注意“是非”“好古”“特”“同好”等词语的翻译。参考译文:  我家有方古砚,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的,接受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当做一方(普通的)砚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贵的)古砚。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做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我听到了这样的劝告后,也就依从了他的话(把这方砚)当做了宝贝。但没时间来辨识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时的物件。  虽然这样,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时的东西,当初的人也仅仅把它当做一个砚台来使用罢了,哪里知道一定不能毁坏、还一定要把它传到现在而成为一件古物呢?传到现在,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时(的宝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时,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当做珍宝的人,对这块(五代、宋时的)砚台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拿来给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人看,那时期的人看这些器物又怎样呢?  人们看到世上那些和和乐乐的人,沉醉于奢华艳丽的享乐中,在权贵和地位显赫的人的门前来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样子,遭受羞辱却不知道羞耻。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改变这种风气,高高直立守道自重,凭淡泊的心态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书图画、器物爱好来娱乐自己,并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欢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随并模仿着他们。于是读书人中那些追求财利求得上进的人,一定想竭尽办法拿出权贵们没有的东西,来巴结侍奉那些权贵要人;权贵要人也时时拿出自己的器物在读书人中夸耀。可是那些羡慕“好古”却不知追求什么的读书人,也每每与世人竞争角逐,一定要仿效他们所拥有的器物而后快。   唉!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既然与平庸世俗的人爱好相同,可是还要吵嚷着要拥有好古的名声,来显示与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样。不知道他们的名声是这样,而他们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的。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想学习(先人或前辈的)道义,写他们那样的文章,思念他们的人却不能相见,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们的遗墨、遗物来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见到他们真人一样,因此喜好而从不满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留下的器物,而是他们的为人。  我看当今世人所爱好的,大都像这样。不能详尽阐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写了一篇《古砚说》。三、轻松练笔答案示例:  我有一个梦想,碧蓝的天空鸟儿快乐地游嬉,蓝天下尽是那“风吹草低见牛羊”,尽是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尽是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要把这梦放进篮子里,让它在篮子中发芽。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不告诉你。  我有一个梦想,碧水荡漾在清澈的湖里,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澎湃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在这梦想里,尽是秦淮河畔来回的船只和歌女的吟唱,还有身着素衣,在溪水边洗衣的浣纱女,坐在船上唱着山歌的刘三姐。我要把这个梦放进篮子里,让它在篮子里发芽。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不告诉你。我有一个梦想,到处都是深竹幽篁,鸟儿鸣唱,有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有着宁静致远、淡泊雅致的世界。我也要把这个梦装进篮子里。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不告诉你。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最后一个。我要让地球妈妈等等我,等我的梦想发芽,等到春天,我要提着篮子把梦送给她。 x部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2、辞的体裁特点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近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x课时x部分:自主性学习1、背景介绍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2、人物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x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3、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舟遥遥以轻飏(  ) ②眄庭柯以怡颜(  )  ③云无心以出岫(  )④景翳翳以将入(  )  ⑤或棹孤舟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乐琴书以消忧  ( lè ) B.既窈窕以寻壑  (yǎo)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wéi) D.聊乘化以归尽  (chéng)(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悟已往之不谏   (   ) ②知来者之可追   (   )  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④眄庭柯以怡颜   (   )  ⑤策扶老以流憩   (   )⑥云无心以出岫   (   )  ⑦请息交以绝游   (   )⑧曷不委心任去留  (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策扶老以流憩   手杖B.帝乡不可期    期待  C.景翳翳以将入   太阳D.善万物之得时   喜好,羡慕(5)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或棹孤舟D.悦亲戚之情话 4、我的疑难问题 x部分:x难点知识解析教学过程:x课时一、关于作者陶潜(365—427),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x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他在诗歌诗赋的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关于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压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三、诵读、疏通小序1、解释加点词幼稚盈室生生所资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足以为酒何则?尝从人事于是怅然慷慨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自免去职2、概括小序的内容四、读悟第1段1、解释加点字田园将芜胡不归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2、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3、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4、背诵默写x段  x课时一、读悟第2段 1、解释加点字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2、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4)从此段中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3段 1、解释加点的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2、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三、读悟第4段1、解释加点词语寓形宇内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思考: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x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x课时x部分知识梳理与框架梳理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这篇“辞”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6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愉快心情和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成化,乐安天命的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挚,富有抒情味。x段写辞官归田的决心。先是自责之词,后是自宽自恕之词。表达了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x段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和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作者归心似箭,浑身轻松;望见家门,欣喜若狂;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有室,有酒,有樽,作者饮酒自遣,有室中之乐;涉园观景,有园中之乐。此乃真正的隐者之乐。x段写作者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先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再写与乡里故人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铺垫;后又写出游方式,“或命巾车”,“或棹孤月”,“窈窕以寻壑”,“崎岖而经丘”;最后写出游所见,后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铺垫。x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内心自白。“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发自作者内心的独白是那么的真挚,不假涂饰。陶渊明既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赢取富贵,也不指望逃脱人生的苦难而飞临仙境,便投身自然,来保全自己心灵上的一份任意自得的境界。于是他欣然地从四周的事物中,看到了种种可爱的人生妙趣。本文语言清新流畅,骈散相让,音节和谐,犹如天籁。感情真挚,文气平和,诗意浓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李格非有“《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之评语,元好问也曾叹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x部分习题设计一、  背诵、默写课文 归去来兮,田园_____,?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__。乃瞻衡宇,__________。僮仆欢迎,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菊犹存。携幼入室,___________。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扶孤松而盘垣。归去来兮,___________。世与我而相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命巾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富贵非吾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同步达纲练习】1.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云无心以出岫(xiù)             B.舟遥遥以轻飏(yáng)C.眄庭柯以怡颜(mie)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zhào)2.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恨晨光之熹微(光线微弱)B.云无心以出岫(云彩)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急急忙忙,心神不安的样子)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向往中的仙境)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游                    B.农人告余以春及B.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5.从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王之蔽甚矣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鸟倦飞而知还6.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C.时矫首而遐观                    D.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答案x课时1.①yáng  ②miǎn  ③xiù  ④yì  ⑤zhào2.C,应为wèi3.①止,挽回  ②补救  ③接近  ④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 ⑤拄着  ⑥山穴  ⑦停止  ⑧随,顺从4.答案:B应为“至,及”5.答案:C  A、B、D都是形容词的意动,C是名词作动词。x课时1、解释加点词盈,满。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亲故,亲友。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靡途:没有门路会:正赶上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以惠爱为德:把……作为美德以余贫苦:因为遂见用于小邑:于是被于时:这时候风波:指军阀混战。惮:害怕去家百里:距离足以为酒:足够用来造何则:那是为什么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慷慨:感慨一稔: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宵:连夜寻:不久去职:离开2、概括小序的内容“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交代了作诗的原由四、读悟第1段1、解释加点字芜:荒芜胡:何,为什么。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形体所驱使奚:为什么不谏:不可挽回是:正确非:错误2、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3、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x课时一、读悟第2段 1、解释加点字 以: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恨:遗憾乃:无实在意义载欣载奔载:语助词,有“且”、“乃”的意思引:拿来怡颜使颜怡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4)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二、读悟第3段 1、解释加点的字焉求:宾语前置,求何 悦:意动用法亲戚:亲人情话:知心话 有事:指耕种之事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动用乐:意动用法:有事:指耕种之事 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动用窈窕:山路深远曲折善:羡慕。行休:将要终止。指死亡。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三、读悟第4段1、解释加点词语寓:寄身曷:为什么胡为:为什么何之到哪里去乘化:随顺著大自然的运转变化乐:意动用法奚疑宾语前置句,还怀疑什么呢2、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C(miǎn) 2.B(山穴,此处泛指山峰) 3.B(A、C、D“以”是连词,B为介词) 4.D(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有事:古指耕种之事,今泛指;窈窕:古是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D(A、B、C为被动句) 6.C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词类教学案课型:新授课时:x课时 编者:孔令玉日期:x年7月x部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语法基础知识能力目标能较好的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情感价值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x部分:自主性学习1、旧知识铺垫大家说话时要一句一句的说,一句话中又由许多词和短语组成,这就是说,词组成短语,词和短语又组成句子。2、新知识预览:(1)词的分类(2)短语分类(3)句子成分3、我的疑难问题 x部分:重难点解析:(一)词类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虚词各6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二)词类解析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x、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语法特点: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分类: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 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边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多少二、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拟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x部分:知识整理与框架梳理 名称定 义语法特点类  别举  例(一)名词(附)方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 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代词 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边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多少(三)动词(附一)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醒、病、游行、觉悟 能愿动词(助动词)(附二)趋向动词②及物动词(他动词)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①不能重迭。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①不能重迭。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四)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五)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①基 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 数x、x、x③分 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 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 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六)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②单音节量词能重迭,重迭之后含有“每”的意思(个个、条条是每个、每条的意思)①名量词(物量词)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②动量词去一次、说一遍、看一眼(七)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一般不能和名短语合。①表示程度的很、太、最、十分、非常②表示范围的都、全、只、统统、仅仅③表示时间的正、刚、又、曾经、终于④表示否定的不、未、没有(看见)⑤表示语气的偏偏、也许、简直、难道(八)介词①介词后边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②不能重迭。③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结构。①表示对象、关系的把、被、对、对于、关于、连、周  起转介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④介词结构也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有少数也能作补语或定语。②表示处所、方向的在、向、从、往、朝③表示时间的从、自从、当用、以、按照④表示状态方式的⑤表示原因的由于、因、因为⑥表示目的的为、为了、为着⑦表示比较的比、跟、同⑧表示排除的除了(九)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词。 只能起连接作用,不能起修饰和补充作用。①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跟、与、同、及、而、或、或者②表示偏正关系的如果、只要、因为、虽然、即使、不但(十)助词 附着在词、短语、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①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②每个词的个性很强。①结构助词的、地、得②时态助词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吗、呢、吧(十一)叹词 表示感慨、应答的词。①表示喜悦的哈哈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同其他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子成分,它能独立成句。唉、哎哟②表示悲痛的③表示愤怒的哼、呸④表示惊讶的唉呀、咦⑤表示呼唤的喂⑥表示答应的嗯、唉(x)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①经常充任修饰语。②能单说。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嘟嘟!摩托车开来了。x部分:习题设计1、基础巩固性练习一、填空题: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为依据。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两大类。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二、填表题1、把下列词语按所属词类的不同填入下表:条、亩、桌子、漂亮、私营、四、我们、些、辆、其他、这、去、欧式、十、笔直、特等、那样、哪儿、何尝、回想、中级、通红、银、大型、正在、一致、一概、女、担心、遇到、精装、喷香、非常、经常、什么、大陆性、几、思想、那、远距离、个、次、是、时期、下来、那会儿、丈、经验、姓、遍、突然、忽然、条件、自己、态度、一百、现在、二、从前、x、刚刚、偶然、偶尔、平时、初六、笔、红彤彤。实词1.名词:8.代词2.数词:3.量词:谓词4.动词:5.形容词:加词6.区别词:7.副词:2、把下列词语按所属词类的不同填入下表:但是、并且、即使、吗、被、及、呢、啊、打从、或、所、得、吧、或者、地、对于、把、了、尽管、对、用、而、关于、着、而且、朝、过、似的、比。 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二、能力提升性练习分析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属的词类。(1)这件事已经讨论过了。(2)天渐渐冷起来了。(3)他正在教室里看书。(4)自行车他骑出去了。(5)我拿着—本书。(6)你吃了饭再走。(7)他是外国人吗?(8)你应该努力学外语。(9)他刚才来过。(10)最好听的是这首歌。(x)房子上面铺着瓦。(x)这是一本袖珍词典。(13)老张请我吃饭。(14)幸亏他来。(15)我忽然想起来了。(16)这件事很突然。(17)无论谁都说好。 (18)他连忙说不行。(19)问题要彻底解决。(20)我们应该科学地分析。(21)我们又继续战斗了。(22)屋里有一扇门。(23)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24)所有人都不得离开。(25)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26)我们要不断改进服务态度。(27)共产党员要加强自我修养。(28)他作了一个报告。(29)我们要赶快行动。(30)工程刚刚开始。学习心得:高一新生知识过渡现代汉语语法 第一节短语教学案课时:x课时编者:孔令玉日期:x年7月x部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语法基础知识能力目标能较好的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情感价值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x部分:自主性学习1、旧知识铺垫——词的分类——词是组成短语和句子的语言单位。2、新知识预览:短语短语的分类3、我的疑难问题: x部分:重难点解析(二)短语一、定义: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二、分类:汉语短语基本结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联合结构: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具有联合关系。具体包括“AB”以及“A和B”两种模式。如:     名+名:人和马理想和现实x、上海、x    动+动:踢打解释说明又唱又跳    形+形:生动活泼平凡而伟大又快又好  (2)偏正结构:短语内部的组成部分之间有偏正关系。有“A的B”和“A地B”两种结构。如:    定+中:荷塘月色自由的人民文章的修改    状+中:极其关心紧紧地搂着十分困难        都可以不怎么样  (3)动宾结构:短语的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动宾关系。如:    看书来人告诉他坐汽车吃快餐回老家    写字想家赞成这样做知道你来喜欢打篮球  (4)中补结构: 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有“AB”和“A得B”两种结构:    动+补: 说清楚 爬了起来 变得更好    形+补: 热极了 快得很 急得发火  (5)主谓结构: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主谓关系。汉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比较松散,所以,通常可以有停顿或者可以插入一个成分,这种个性往往被当做判定主谓结构的标准。即:呀、呢副词主语+时间词+谓语处所词介词短语……按照这个标准,下边的短语都是主谓结构短语:     名+动: 老李开车菊花盛开     名+形: 头脑清醒身材高大     名+名: 今天星期四明天元旦     名+主谓:  产品样式多他心地善良  (6)连动短语: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连动关系。其特点是:几个分别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行为的动词短语连用。几个连用的动词短语分别能够和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几个动词短语的顺序不能颠倒。如:    我去找他问问。    你坐我的车回家。    他拿起工具冲出门外。    老张接过自行车一溜烟跑了。  (7)兼语短语: 短语内部的构成成分之间有连环套叠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汉语的兼语短语是一种复和式,研究表明,它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因表达的需要粘和在一起的,由于两个短语的共同部分(动宾的宾和主谓的主)在粘合过程中叠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短语结构:    让他来    派他去    __      __      ̄ ̄       ̄ ̄    动+兼+宾  动+兼+宾(8)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的短语。“介”在前,“宾”在后。举例:他(在教室里)看书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x部分:知识整理与框架梳理名称定    义举     例联合短语 由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有的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不用。个人和集体 赞成或反对 讨论并且通过了 多快好省 伟大、光荣、正确的偏正短语 由中心词(正)和对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词(偏)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偏”在前,“正”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的”、“地”连接,有的不用。精妙的对联 好孩子 不断地提高 认真学习动宾 由动词(述)和被动词支配的词(宾) 短语两部分组成的短语。“述”在前,“宾”在后。又称动宾短语。看书 洗衣服 联系实际 建设中国中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中)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短语。“中”在前,“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有的不用。写得简明扼要 好得很 看完 看不完 交代清楚主谓短语 由被陈述的词(主)和陈述的词(谓)两部分组成的短语。“主”在前,“谓”在后。(他写)的对联 (意义深远)的大会 (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连动短语几个分别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行为的动词短语连用。 我去找他问问。 你坐我的车回家。兼语短语由于两个短语的共同部分(动宾的宾和主谓的主)在粘合过程中叠合在一起让他来  派他去动+兼+宾  动+兼+宾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的短语。“介”在前,“宾”在后。他(在教室里)看书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x部分:习题设计1、基础巩固性练习一、填空题:他(在教室里)看书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1、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 2、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是。3、“今天春节”是关系的短语。4、“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5、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6、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7、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等是短语。8、“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9、“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中“是”是词,“他是老想着大伙儿”中的“是”是词。2、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⑴坐在床上()⑵来了三位()⑵敢想敢说()⑷领导带头()⑸放学之前()⑹派他完成()⑺卖菜的()⑻拍着手笑()⑼我们三个人()⑽对这些人()二、填表题1、将下列短语按结构关系类填入下表:大家一同去、支持或者反对、叫小张来、著名语法学家吕叔湘、老王心肠很好、美丽的草原、害怕老张、明天六一儿童节、金梭和银梭、十分困难、讲清楚、同意我们去x、死了一个犯人、东岳泰山、去拜访老同学、让他走、累得一身汗、指派老李参加、微笑着演讲、他自己、上街吃晚饭。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4、将下列短语按功能类填入下表:不久的将来、对于文学思潮、高兴地说、十分愉快、关于住房问题、大规模、边唱边跳、清理操场的、便携式电脑、首都x、喜欢孩子、孩子们的快乐、超大型、去买东西看望老人、老狼的凶狠、高速度。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加词性短语 二、能力提升性练习将下列动补短语按补语的类型填入下表:交代清楚、干不了、高兴得不得了、踹了一脚、钻进去、摔得很重、快活死了、吃不得、搞懂、好看极了、爬上、吃得、讲不明白、累得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跳下去、去一趟、跑快、赶上、处得来、做得不太好、住了三年。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学习心得:高一新生知识过渡现代汉语语法 第一节句子成分教学案课型:新授课时:x课时编者:孔令玉日期:x年7月x部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语法基础知识能力目标能较好的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情感价值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x部分:自主性学习1、旧知识铺垫词的分类短语的分类2、新知识预览:句子成分3、我的疑问:x部分:重难点解析(三)句子成分句子成分的含义 汉语的句子,除了独词句之外,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  所谓“句子成分”,说的是根据句子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不同的组合关系,以及各自语法职能划分而来的句子的结构成分。如主语、谓语等等。一、分类: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二、分别解析:(1)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从具体情况来看,汉语主语通常由以下各种成分来充当。主语的语法构成:  1.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这是汉语最为常见的主语构成形式。如:    ①他松了一口气。    ②小王走了。    ③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④这来的便是闰土。    ⑤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2.数词、量词、数量词组作主语。如:    ①九是三的三倍。    ②个个是英雄。    ③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3.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组作主语:    ①郊外很干净。    ②中午太热。    ③村子的东面是一条河。  与这类主语相配和的谓语通常是描写、判断或者说明性的。  4.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主语。如:    ①去是正确的。     ②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③写得清楚不等于写得好。    ④向群众宣传是对的。    ⑤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    ⑥俭朴是一种美德。    ⑦聪明伶俐是他的天性。  5.介词短语充当主语。如: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    ②靠西墙是一片竹林。  上边较为详尽地讨论了汉语主语的语法构成情况。之所以要如此细致地分析汉语主语的构成情况,目的还是在于提醒人们:汉语的主语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都是由名词性成分充当的,一些非名词性成分,甚至于个别由虚词参与构成的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主语。隐含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最为基本的原因还在于: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一对多的或者交叉的关系。主语的语义类型  上边谈到的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主语的自身来讲的:汉语的主语都是由哪些成分充当的。此外,汉语的主语还可以从它与句中动词的逻辑、语义关系上来观察。这就是主语的语义类型。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汉语的主语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施事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    ①小王已经吃完饭了。    ②他走了。  2.受事主语:句中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    ①信写完了。    ②饭吃过了。    ③他被人推醒了。  3.当事主语:交际双方交谈时涉及到的x者。如:     ①这个学生我教过。    ②老张这个人我听说过。  4.工具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工具。如:    ①这把刀我切过菜。    ②那个筐子只能装菜。  5.时间、处所主语:主语表示时间、处所。如:    ①中午太热,就不要来了。    ②山顶上是一片树林。  通过上边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语义上,汉语的主语不一定都是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等等也都可以充当主语。研究汉语主语的构成,可以明确汉语主语在语法构成方面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并以此印证汉语语法的特点。谓语的语法构成  1.在通常情况下,汉语的谓语由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构成,如:    ①他来了。    ②我愕然了。    ③他能干、会说。    ④故乡好多了。  2.主谓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①他神色慌张。    ②什么事他都明白。  3.有时谓语可以是谓词性代词,如:    ①他怎么样?    ②他这人就这样。  4.此外,数词、量词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①他二x。    ②歌声阵阵,白云朵朵。  5.有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谓语:    ①他x人。    ②那个人黄头发。   分析表明:汉语的谓语不都是动词、形容词性的,一些名词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谓语。当然,在语法研究上,这种条件是值得研究的。(2)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宾语的语法构成:  汉语宾语的语法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  1.最常见的宾语当然是名词性的:    ①我是教师。    ②他写完信了。    ③我正在打电话。    ④他打了一场篮球。  2.动词、形容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宾语:    ①他们开始行动。    ②我学会了开车。    ③他认为干得不错。    ④自己觉得很美。    ⑤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上边的讨论证明:汉语的宾语不都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的。语法研究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在何种条件之下,汉语的非名词性成分可以充当宾语。宾语的语义类型:  宾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宾语自身来考察宾语的情况。而宾语的语义类型则是联系它与动语的关系而进行的。从这一点出发,汉语的宾语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受事宾语: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这是最典型的宾语,有人称为“逻辑宾语”。如:    ①他打人。 ②我吃饭。    ③小王写字。④老李打井。  2.施事宾语: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    ①前面走过来一个人。     ②胡同里飞出来几只燕子。  3.工具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工具,如:    ①他在刻钢板。    ②我用毛笔,你用钢笔。  4.处所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我一直吃食堂。  5.原因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原因,如:    ①他正在笑自己。    ②他一直呆在家里养肝病。  6.目的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如:    ①他在跑调动。    ②我去忙器材。  7.角色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角色,如:    ①他唱青衣。    ②小李踢中锋。  研究表明,汉语宾语的语义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具体语义类型一时难以列举完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汉语的宾语在语义上不都是受事。补语 补语的语法构成  从总体上说,汉语的补语在语法构成上,也是比较丰富的。一般认为,除了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字短语之外,其它的汉语词、短语都可以充当补语。研究表明,汉语的补语构成起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形容词性成分充当补语。如:    ①太阳映了大地。(形容词)    ②他们干得。(形容词性短语)  2.动词性成分充当补语:    ①他站了。(动词)    ②他说得。(动词性短语)   3.数量短语充当补语:    ①武汉我去过。    ②这种事我经历过。  4.主谓短语作补语:    ①他感动得。    ②小李讲得。补语的语义类型:  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型是根据补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来确定的。由此出发,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的补语。如:    ①这句话听了。    ②家具修了。  2.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及性状的程度的补语。如:    ①他气了。    ②病好了。    ③好得。  3.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的补语。如:    ①他走了。    ②他拿一支笔。  4.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补语。如:    ①他又看了。    ②他被人踢了。  5.可能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可能与否的补语。如:    ①这件事做。    ②饭还吃。  6.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的补语,如:    ①他已经走到。    ②把这个拿回。     ③鲁迅生于。    ④他讲了。具体例析:(1)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鲁迅《社戏》)(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说明: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6)我给她 一本书。“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痛得我差点儿跌。( 《荔枝蜜》)(8)我独自一人游荡。(《挖荠菜》)(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背影》)(x)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明: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3)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定语1、定语的含义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如:    ①(桌子的)材料是木头的。    ②我喜欢(大)房间。    ③我想找点儿(吃的)东西。2、定语的构成  汉语定语的构成成分范围比较广泛,在各类实词、短语中,除了副词和“的”字短语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定语。如:    ①他买了些新鲜水果。    ②一连开了三天的会。    ③他们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    ④正在跑过来的小女孩是他的孩子。3、定语的种类  定语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定语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组合式定语”和“粘合式定语”。  (1)组合式定语:直接附加在中心语之前,中间不加“的”的定语。即“定+中”。比如:    ①(他)弟弟考上清华了。    ②我喜欢看(古代)小说。  (2)由结构助词“的”与中心语连接的定语。即:“定+的+中”。如:    ①《呐喊》是(鲁迅的)小说。    ②(黑色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    ③他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   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定语也可以区分为两个种类:“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1)限定性定语:从领属、时间、处所、范围、数量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限定的定语。在形式上,限定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具有应对性。如:    ①(他们的)教室很大。(领属)→*教室他们    ②(今天的)事情都做完了。(时间)→*事情今天    ③(中间的)商店是卖花的。(处所)→*商店中间    ④(所有的)报纸都卖光了。(范围)→*报纸所有    ⑤(x个)月是一年。(数量)→*月x个(2)描写性定语:从性质、状态、特征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描述、说明的定语。在形式上,描写性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具有应对关系。如:    ①女孩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性质)→衣服漂亮    ②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状态)→庄稼绿油油    ③(脖子上吊着望远镜的)连长转过身来。(特征)                →连长脖子上吊着望远镜此外,一些数量短语充当的定语似乎也可以看作是描写性定语:    ①他拿出来(几件)东西。→东西几件    ②今天买了(两条)长裤。→裤子两条    ③屋子放得下(四张)桌子。→桌子四张  其实,将上边的两种定语——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点:  a.在定语中,限定性定语是多数的,定语通常都必须能够对中心语进行某个方面的限定。  b.描写性定语则是定语中的少数的。况且,即使是描写性定语,也是具有限定性的:它的描写性在处于定语位置时还只是隐性的,此时,限定性才是显性的。只有它位移到中心语之后,对原中心语加以描写、说明的时候,它的描写性才得以显化。  描写性定语可以看作是定语的特殊类别。  (四)多层定语及其顺序  1.多层定语  事物往往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规定或者说明。与此相应的是,在语法中,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中心语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限定、描写,这就形成多层定语:一个中心语之前带有多个定语的现象。  2.多层定语的顺序  语言是一种线性的序列,几个定语通常一字排开,先说的在前,后说的在后,这样,多层定语与中心语的空间距离有远有近,于是,就形成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研究表明,汉语多层定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  领属词/名词+时间/处所词+数量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名词性短语+粘和名词/形容词+中心语    ①(我们今天晚上那个——歌咏)比赛改期了。    ②(——未有过的—新的—)生活开始了。    ③(——一个新来的—理科的)毕业生分来了。    ④(—地上两本封面掉了的—中学)教材随风翻动着。    ⑤(我们—两位有30年教龄的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上边的顺序是一个普通的顺序,有时,出于强调的目的,也可以打乱上述一般顺序。状语 状语的定义和构成  1.定义   状语,是动词、形容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  2.构成   汉语的状语在构成成分上是非常广泛的,研究表明,汉语的各类实词大都可以作状语,各种短语中,除了“的”字短语之外,都可以充当状语。  (1)最常见的是副词、形容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    ①我[马上]去。     ②他[大度]地说。  (2)名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①他[昨天]走了。    ②咱们[x]见。  (3)非名词性的代词充当状语,如:    ①他[怎么]说?    ②他[这么/那么]说过。(4)动词性成分作状语,如:    ①他[感激地]看着我。    ②事情[有计划地]进行着。  (5)数量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我[一眼]就看见了他。    ②我曾经[多次]去过x。    ③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6)介词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我[为大家]做饭。    ②小王[把自行车]丢了。  (7)主谓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他[表情复杂地]看着我。    ②她正[感情丰富地]唱着一首歌。状语的位置  1.汉语的状语通常位于主、谓语之间。例略。  2.有时,也可以位于句首:    ①[昨天],我们去了郊外。    ②[在价格方面],他们也格外关照。  很显然,这种位于句首的状语是出于表述的需要,由句中前移过去的,因而,通常可以还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①'我们[昨天]去了郊外。     ②'他们[在价格方面]也格外关照。  3.有时,状语还可以位于句子的末尾,如:    ①他们走过来了,[悄悄地,慢慢地]。    ②我要去x,[今天晚上]。  这最后一种位置,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悄悄地,慢慢地”和“今天晚上”分别是一些独立的小句,不是倒置的状语。句首状语与主语的区别  如前所述,主语是位于句首的名词性成分,而汉语某些名词性成分充当的状语也可以位于句首,那么,“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到底是句首状语呢,还是主语?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表明,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出现在句首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可以分别处理。  1.句首是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其后续成分属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这个句首时间词、处所词应该是主语:   (1)后续成分是形容词性成分。如:   早晨很凉。郊外很肃静。   (2)后续成分是名词性成分:    今天星期四。明天春节   (3)后续成分以“是”为核心:    桌子上是书。刚才还是乌云密布,现在却是x明媚。2.句首是一个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其后是一个主谓短语,且句首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后移到主、谓语之间,则句首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是状语:    ①[明天],我们去春游。→我们明天去春游。    ②[今天],红旗如海,歌声如潮。→*红旗今天如海,歌声如潮。3. 句首是一个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后边是表示“出现/消失”意义的动词,宾语表示不定指的人或物,在句首的时间词/处所词是状语。即:    [时间词/处所词]+出现、存在、消失类动词+不定指名词  例如:    ①[上午]走了一伙客人。    ②[西屋]有一张床。    ③[台上]唱着戏。  总之,状语是汉语各种句子成分当中使用比较灵活的一个分子,其中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x部分:知识整理与框架梳理下边的图表反映了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词类:名/代动词形容词副词句子成分:主/宾谓语定语状语句子成分: 成分名称定    义经常用的词或短语举    例主语 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名 词社会主义好代 词他天天锻炼身体短语群众的智慧无穷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学习语法很有必要想明白是说话前必须注意的事情干部深入基层很有必要谓语 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动 词他走了敌人全被消灭了形容词身体健康叶子红了短语他又说又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宾语 动词后边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等,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名 词我写字,你读书代 词大家喜欢他短语我们要学习对联格律和有关知识我看见他来了补语 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序动 词你继续说下去形容词这本书写得好数量词文章看了几遍了代 词你学得怎么样了介词结构鲁迅生于1881年短语他做的又快又好小李说得大家都笑了 定语 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形容词红花 红的花数量词三个人 两本书名词、代词祖国的儿女 他的书短语又高又大的建筑你来的时候状语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副 词刚来 很好形容词快走 慢慢地说代 词多么高 这么说介词结构从x来 为人民服务短语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很高兴地说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者短语指同一样事物并作同一个句子成分的一种成份。称代式复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或者短语放在句首,句中和它相应的是一个代词,称代句首的词或者短语,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名字啊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才是我们应有的风格重迭式复指:两个词或者短语紧紧相连,从不同的角度表示同一事物,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她的女儿郑萍,是个优秀的小学教师中国的首都x是一个美丽、清洁x市独立同志们,加油干哪! 成分 不作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也不同它们发生结构关系的一种成分,位置较灵活,往往能够自由移动。呼语:词、短语应答语:词好,编写方案就这么定了感叹语:叹词啊,祖国——母亲插说:词、短语那满山的枫树,你看,叶子全红了昨天的书展,少说也有几万人参加x部分习题设计1、基础巩固性练习划分下列句子成分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x、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x、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学习心得:高一新生知识过渡现代汉语语法第一节句子类型教学案课型:新授课时:x课时编者:孔令玉日期:x年7月x部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语法基础知识能力目标能较好的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价值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x部分:自主性学习1、旧知识铺垫短语的分类句子成分分类2、新知识预览:句子类型3、我的疑问:x部分:重难点解析句子和词、短语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句子是有句调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成品。是话语的基本单位。  (1)句子的含义  句子,是具有特定语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调,实际上是一种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的现象。句调在语言中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在口语中,句调通过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来实现。如:    ①他来了。(平调/缓降调)    ②他来了?(缓升调)    ③他来了!(急升调)    ④你来!(急升调)       你去吧。(缓降调)  在书面语中,句调通常由语气词来帮助实现,如“吗、吧、啦、嘛、啊、呀”等等。还可以使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如“。“表陈述调,“? ”表疑问调,“!”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标示感叹调和祈使调。  “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说的是每个句子都可以表达一定语义信息。还是上边的几个例子:    ①他来了。(告诉对方一件事)    ②他来了?(提出一个疑问)    ③他来了!(表达某种情绪)    ④你来!(发出某种劝诱)  不过,句子的语义信息也仅仅止于此。比如,“他来了。”“他”是谁?“他”从哪里来?是怎么来的?干什么?等等,都不是一个句子所能够一次性明确的。这正是句子表义含量的局限性,也是大段话语、篇章制作的必要性。 (2)句子的分类  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a.内部结构b.整体功能。(一)内部结构类型——句型:句型是根据句子内部结构模式划分而来的类别。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A、主谓句主谓谓语句的含义  用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如:    ①小王‖心地善良。    ②那个人‖身材高大。B、非主谓句 (1)非主谓句的含义  汉语多数句子,尤其是书面语中的句子,都是可以分析出主语和谓语来的句子,叫做主谓句。但是,也有一些句子,尤其是用于口语中的句子,往往是分析不出主语和谓语来的句子,这就是和主谓句相对而言的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就是结构上分析不出主语谓语来的句子,即句子的主题结构不是由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     ①刮风了。    ②蛇!(2)非主谓语句的种类  根据句子具体构成成分的复杂程度,汉语的非主谓句总体上可以分别为以下两种:无主句和独词句。1.无主句  (1)无主句的含义  无主句,是结构上没有主语的非主谓句。2.独词句  (1)独词句的含义  独词句,是由一个词或者作用相当于一个词的短语充当句子主体的非主谓句。如前述“蛇!”就是。  独词句也是一种完整的句子,名词性的独词句不同于主谓句的主语,而非名词性的独词句也不同于主谓句的谓语。它不依赖于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也照样可以表达清楚、明确。  和无主句一样,独词句也没有省略什么,因此也补不出确定的主语或谓语来。  (2)独词句使用的环境  汉语的独词句通常用于以下几种环境中。  a.用于某些感叹的情景:    好大的雨! 这种人! 天哪! 真好!  b.叙述某种时间、场所或者提醒出现了某种新的情况:    ①星期天上午9:30,办公室。    ②x年冬天。 ③老鼠!  c.用于特殊的祈使情景:    ①(甲对乙一伸手)钥匙!    ②(顾客对饭店服务小姐招招手)筷子!  d.用于呼应情境:     ①喂!老王!老王!    ②哎!来了!  e.用作敬语:    ①劳驾!    ②谢谢!    ③客气!  由于传统习惯、观念的影响,以往的汉语语法研究者们大多只是关注汉语主谓句的研究而不重视或者说忽视汉语的非主谓句的研究,这种操作上的偏颇所带来的缺憾已经在实践应用中日渐明显,因此,不论如何,有关汉语非主谓句的研究或观察都应该重新得到足够的重视。句子的结构类型通常可以表示为如下的系统:联合复句(并列连贯递进等)复句动宾谓语句偏正复句(因果假设转折等)中补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偏正谓语句句子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连动谓语句单句主谓谓语句………名词非主谓句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二)整体功能类型——句类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类型划分而来的有关句子整体功能、用途的类别。通常有四类。     ①小王过来了。——陈述句    ②小王过来了?——疑问句    ③小王过来了!——感叹句    ④小王,过来!——祈使句 (三)句式  除了上述两种类别之外,句子还可以根据一些结构形式上的特征分别为各种不同的格式。这种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独特之处的句子格式,叫做“句式”。汉语的句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a.“把”字句。如:   ①我把书丢了。   ②小王把自行车摔坏了。  b.“被”字句。如:   ①他被同伴打了一顿。   ②他被打了一顿。  c.“是”字句。如:   ①我是昨天来的。  ②他是没听见。  d.“有”字句。如:   ①桌子上有三本书。   ②床上有一堆衣服。  e.“连”字句。如:   ①这首歌连我都会。   ②这事,连小孩也会做。汉语句式是汉语语法教学中的难点。 x部分:知识整理与梳理语法的构成是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体。一方面,语法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语法单位,如语素、词、短语、句子。另一方面,这些单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语素词短语句子       这是汉语四级语法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的示意图表,从中可以观察到汉语语法系统的构成特点:语素到词、词到短语两个过程是构成关系,而短语到句子、词到句子之间则是实现关系——在多数情况之下,汉语的一个实词或短语可以通过添加句调的方式实现为一个句子。由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下边的认识:  (1)语素:是词语的构成要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又叫词组、结构,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语法单位。  (4)句子:是具有特定句调的、可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x部分习题设计1、基础巩固性练习将下列句子按句型的不同填入下表: 什么东西?冬天。跑!慢!多好看的姑娘呀!老王离开了上海。禁止吸烟!哎呀!刮大风了。明天星期四。前台坐着主席团。外面很冷很冷。那个小男孩已经四岁了。周庄风景优美。孩子们又停了下来。他的身体比我好多了。这本书我没看过。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名词句: 非主谓句动词句:形容词句:叹词句:2、能力提升练习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及句式。(1)宋师傅病了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2)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3)他想再跟杨辉详详细细地谈一谈。(4)抗日战争爆发后,革命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5)自从早晨散会以后,菊英就在后院奶奶家里等侯通知。(6)我毫不犹豫地和她一起走了出去。(7)结结巴巴地,他把昨天的事说了一遍。(8)在市中心大医院的急诊室里,到处挤满了人。(9)他们昨天在教室里就考试问题热烈地讨论起来了。(10)曾将军吃完饭就带了少数战土袭击敌人去了。(x)他得在坡里砍几根棍子回去修补一下。(x)小风紧紧靠在一棵树上站着。(13)我师完全有力量担负解放峰山岛的任务。 (14)我求他给我讲解。(15)姚长度的行事越发叫姚大婶不放心。(16)所有这些都使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与日俱增。(17)赵立明特别介绍袁延发和党委书记相见。(18)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19)震海随手把头上的大草帽摘下递给了媳妇。(20)他鼓励我写。学习心得: 高一新生知识过渡现代汉语语法第一节复句教学案(选学)课型:新授课时:x课时编者:孔令玉日期:x年7月x部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语法基础知识能力目标能较好的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情感价值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x部分:自主性学习1、旧知识铺垫短语的分类句子成分分类2、新知识预览:句子类型3、我的疑问: x部分:重难点解析一、复句概说1.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蓝蓝的天空,巍巍的群山,火红的战旗。 2.复句的特点       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句末有较大的语音停顿。复句内部的各个单句叫分句。例如:(1)她病了,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上面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复句,它包含两个分句,这两个分句是按照因果关系组合在一起的。注意:两个单句要是在意思上没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就不能组成复句。例如:  (2)他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她今天没有来上课。  例(2)“他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她今天没有来上课”,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它们不能组合成一个复句。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定有较小的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一般用句号(。)表示。例如:  (3)如果你想去,我就陪你去。  (4)他们的房子,都是用木头造的;他们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 (5)如果你浪费时间,时间就荒废你的青春;如果你重视时间,时间就珍惜你的生   命。  例(3)这个复句,只有一个层次,分句之间用逗号。例(4)这个复句,也只有一个层次,但是因为各分句内部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已经用了逗号,所以分句之间用了分号。例(5)包含四个分句,不止一个层次,在x个层次的分句间用了逗号,所以在x个层次的分句间用了分号。例(5)可具体分析如下:  (5)①如果你浪费时间,②时间就……;③如果你重视时间,④时间就……。  3.关联词语的运用       复句之间有关联词语的叫关联法,不用关联词语表达分句间结构关系的叫意合法。4、复句的分类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复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表示并列关系。有的并列复句,各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情况。例如:  (1)你讲你的,我们讲我们的。  (2)我每时每刻在找她,她日日夜夜在寻我。 有的并列复句,各分句说明或描写同一事物或同一事件的几个方面。例如:  (3)生活里的惊涛骇浪击不碎它,砍不断它。  (4)这个女人太阴险,太毒辣了!  (5)她的个子娇小玲珑,皮肤白晰,声音甜甜的,嘴角常蕴着笑意。上面所举的并列复句,都没有用关联词语。并列复句中也经常用关联词语,有的只在后一个分句里用,有的前后分句都用。例如(关联词语用黑体字标示,下同):  (6)我们自己要生活得快乐,也要让别人生活得快乐。   (7)她既要服侍公婆,也要服侍丈夫。  (8)小黑狗又是蹦,又是跳,又是在主人的脸上乱舔。  (9)她既有风韵,又有头脑。  (10)爷爷一面吃,一面看报纸。 (x)他一会儿敲冰块,一会儿捧咖啡,一会儿又与刚坐下的顾客寒暄。  (x)走这条铁路线一来可以省钱,二来可以省时间。  并列复句各分句之间的停顿,在书面上通常用逗号表示。但如果分句内部又有小的停顿,已用了逗号,那么分句间的停顿就用分号表示。例如:  (13)风,在城市上空盘旋;树,脱帽为它送行;街,成了叶的舞台。  例(13)这个并列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各个分句都是主谓句,而主语和谓语之间都用了逗号,所以在各分句之间便都用了分号。(二)承接复句  承接复句表示事件或行为动作的先后承接关系,所以这种复句总是按时间顺序叙述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或接连进行的几个行为动作。例如:  (1)小红笑着把盒饭推给洪经理,顺手递过一双筷子。  (2)林美枝她突然冲过马路,截住一辆“的士”,钻入车厢里。  (3)他上了活动中心,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翻开夹着书签的那页,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有时,后一个分句开头用“然后”来显示这种承接关系。例如:  (4)她将客厅的落地玻璃窗门轻轻推上,然后回到卧室休息。  (5)张天佑在快餐店买了个汉堡包,然后骑上车去公司了。  有时也用其它关联词语来表示承接关系。例如:  (6)论文一通过,就马上赶回去和她结婚。  (7)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感觉。  (8)他一倒下去,便呼呼入睡了。  “一……就/便……”用来强调前后的两件事或两个行为动作是紧接着发生的。  承接复句内各分句间的停顿都用逗号表示。(三)选择复句   选择复句表示选择关系,各个分句分别说出不同的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其中,有的表示“或此或彼”的意思。常用的关联词语是“或”、“或者”、“或是”、“要么……,要么……”以及“还是”等。例如:  (1)看来他们彼此互不认识,或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2)这个时期,他或者到同学家里玩乐,或者跟同学三五成群地去逛街。  (3)她下班后常常到公园去坐坐,或是拉着朋友去看一场电影,或是去逛百货商场。  (4)要么就快快乐乐地相聚,要么就爽爽快快地分离。  (5)你准备报考文科,还是报考理工科?  有的则表示“非此即彼”的意思。前后所用的关联词语常常是“不是……,就是……”或“不是……,便是……”。例如:  (6)他不是静静听老师讲课,就是自己默默地自修。  还有的表示“衡量得失而后选择其一”的意思。这类选择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与其……,不如……”、“与其……,勿宁……”等。例如:  (7)与其让别人道听途说胡乱报道,不如由你根据事实写一篇比较有意义的报导。  (8)与其将来后悔,倒不如现在慎重地考虑。  (9)与其说我依然钟爱巴金的《家》,勿宁说我仍怀念着最初看白话小说的那一段日子。  有时也用“宁可”或“宁愿”等连词,后面常有“决不”、“也不”与之呼应。例如:  (10)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x)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宁愿住自己的老平房,也不愿意搬进高楼大厦去住。  选择复句的各分句之间的停顿也都用逗号表示。(五)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表示递进关系,即表示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在意思上进一层。根据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又可分为两小类:  x类是前一分句不用关联词语,只在后一个分句里用“而且”、“更”、“尤其”、“甚至”或“何况”、“进而”等关联词语,以显示递进关系。例如:  (1)我不认识他,而且我父亲也不认识他。  (2)他不懂得爱惜自己,更不懂得照顾别人。   (3)他完全秉承了他父亲的性格,尤其是那一股倔强劲儿。  (4)我看不起他,甚至恨他。  (5)他觉得一个星期打两三小时的工不算多,何况所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儿。  (6)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总是先观察到事物的种种表面现象,进而认识事物的内  部规律和本质。  x类是前一分句用“不但”、“不仅”、“不只”等关联词语,后一个分句用“而且”、“同时”、“还”、“更”、“也”等关联词语。例如:  (7)现在的手表不但款式繁多,而且设计也十分精巧。  (8)这山是座矿山,我们不仅能从它那儿开采出优质的铁矿石来,同时能在它上面  种果树,种庄稼。  (9)研究工作不但需要人才,还需要资金。  (10)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  (x)我们不只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实践。  有时,递进复句也用“尚且……,何况……”来连接两个分句,这种递进复句含有逼进一层的意思,后一分句通常是一个反问句式。例如:  (x)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  递进复句的各分句间的停顿一般也都用逗号表示。(四)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都表示转折关系,即主句不是顺着从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口气一转,说出与从句相矛盾甚至相对立的意思来。例如:  (1)他薪水比人家低,工作却做得比人家多。  例(1)就是转折复句。按说薪水比人家低,工作应该比人家做得少,而例(1)说的情况不是这样。所以从意思上看,它后一分句显然不是顺着前一分句说下来的,而是与前一分句的意思相矛盾的。  转折复句中,有的从句不用关联词语,主句也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2)叫他在家好好休息,他偏不听。  但更常见的是主句里用“但(是)”、“可(是)”、“只是”、“就是”、“却”、“然而”、“不过”等关联词语来显示转折意思。例如:  (3)我并不反对处罚孩子,但不主张打孩子。  (4)任务很重,但是我相信他们能按时完成。  (5)在飞机上,我的头疼得像针扎似的,可我不敢告诉我的同伴。  (6)她人很瘦小,可是手劲相当有力。   (7)他看上去还挺精神,只是步子有点蹒跚了。  (8)我什么都肯学,就是不知道学得成学不成。  (9)关于媚媚他谈得很多很多,却忘了告诉我她长得如何。  (10)人生常有不如意事,不过只要肯拼搏就一定会赢。  以上这种转折复句,转折的意味相对说来略为轻些,所以一般把这一小类转折复句称为“表示轻转的转折复句”。  有的转折复句,从句里先用“虽(然)”、“尽管”、“固然”等关联词语来表示让步的意思,主句里再用“却”、“但(是)”、“可(是)”、“就是”等关联词语表示转折,这一种转折复句一般称为“让步转折复句”,也叫作“表示重转的转折复句”,因为这种转折复句的转折意味比较重。例如:  (x)花园中野草虽经常请人拔除,可是过不了几天就又长得老高老高了。  (x)他们对人性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都相信教育能使人向上向善。  (13)方法虽然不同,目标和理想却是一致的。  (14)虽然有些字儿看不太懂,图片倒是很清楚的。  (15)尽管有人喜爱淑女的弄姿、绅士的作状,我却更喜爱毫无掩饰的胸怀。  (16)勤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先要立志。  (17)腊肠狗好玩是好玩,却也给妈妈制造了许多的麻烦。  (18)这学生好是好,就是太内向了。(五)假设复句  假设复句表示假设与结论的关系,从句提出一种假设,主句说出根据前面的假设所推出的结论。假设复句,也可以在从句和主句中都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1)你有本事,你去报考好了。   (2)酒喝多了,会伤身体。  也可以只在主句中用“就”、“便”等来表示这种假设与结论的关系。例如:  (3)他能找到工作,我就定心了。  (4)搬到新居,便不能种那么多仙人掌了。  但常见的是,从句里用关联词语“如果”、“要是”、“假使”、“假如”、“倘若”等,主句里用“就”“便”、“那”、“那么”与之呼应,来表示假设与结论的关系。例如:  (5)如果想尽快学好汉语,就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6)要是你早一天来,便能见到他了。  (7)假使你哥哥能帮助我们,那就好了。  (8)假如你愿意,就跟我们一起走。  (9)倘若他不同意,那么我们只好另想办法了。(六)条件复句  条件复句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从句在前,提出条件,主句在后,说明结果。具体说,条件复句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三小类:  1.表示要讲条件的条件复句。从句里主要用“只要”、“只有”等关联词语,主句中分别用“就”、“才”与之呼应。例如:  (1)只要你坚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就一定能学好汉语。  (2)只有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经济才能搞活。  这两个例子虽然都讲要有条件,但一句用“只要”,一句用“只有”,二者有区别。从意义上看,用“只要”表示条件宽,有句中所说的条件就行;用“只有”表示条件严,非得具备句中所说的条件不可。从用法上看,用“只要”,后面只能用“就”或“便”与之呼应;用“只有”,后面只能用“才”与之呼应。下面的实例很说明上述意思上的差别:  (3)只要考70分,你就能被录用。  (4)只有考70分,你才能被录用。  例(3)用“只要”,表示在说话人心目中,考70分这个条件不算高;例(4)用“只有”,表示在说话人心目中,考70分这个条件是比较高的。  2.强调“无条件可讲”的条件复句,简称“无条件条件复句”。从句里主要用“无论”、“不论”、“不管”等关联词语,主句常常用“都”、“也”、“还是”、“仍然”等关联词语。例如:  (5)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谦虚谨慎。   (6)不论是干部或是普通老百姓,都要遵纪守法。  (7)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所谓“无条件”,实际是说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一般说,书面语上,“无论”、“不论”用得多;口语里,“不管”用得多。  3.表示排除条件的条件复句。从句里用连词“除非”,有时不用;主句里用连词“否则”或“才”。例如:  (8)除非你亲自去请,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9)除非你亲自去请,他才会来。  (10)你得亲自去请,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例(8)、(9)里的“除非”如改用“只有”,句子意思基本一样,请看:  (10)只有你亲自去请,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x)只有你亲自去请,他才会来。  但角度不同:例(8)、(9)是从排除条件的角度说的,而例(10)、(x)则是从强调唯一条件的角度说的。(七)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顾名思义,是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从句在前,说原因;主句在后,说结果。在口语中,因果复句里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例如:(1)她孩子病了,一早就抱着孩子去医院了。  (2)我今天酒喝多了,脑袋有点儿疼。  但是在书面语里,因果复句的从句中常常用“因”、“因为”、“由于”等连词,主句中常用“所以”、“因此”、“因而”等连词。例如:  (3)因为他肯下功夫学,所以他的汉语成绩一直很好。  (4)由于他烟酒过度,因此患了严重的心脏病。  (5)由于他平时不努力,因而考试成绩很差。  (6)由于傍晚下了场雨,所以今天晚上凉快多了。  (7)因为人多,二十亩稻子一会儿就收割完了。  (8)由于他敢于开口用汉语跟中国人说话,汉语水平提高得非常快。 (9)今年雨水比较多,所以今年夏天不是很热。  注意,“因为”只能跟“所以”搭配,不能跟“因此”、“因而”搭配。例(3)不能说成:  (10)*因为他肯下功夫学,因此他的汉语成绩很好。  (x)*因为他肯下功夫学,因而他的汉语成绩很好。  “由于”既可以跟“所以”搭配(如例(6)),也可以跟“因此”、“因而”搭配(如例(4)、(5))。  一般,表示原因的从句在前,表示结果的主句在后。除非是为了突出主句的意思,才把从句放在主句后,让它处于补充说明的地位。例如:(x)原文没有读到,因为这本杂志不公开发售。  现代汉语中也已形成一些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凝固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  (13)这儿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完全是因为这里的出土文物声名显赫。  有时也可以主句里不用“之所以”,只在从句里用“是因为”,这种从句也一定得放在主句后。例如:  (14)你们读书没有长进,是因为不会动脑子思考问题。(八)目的复句  从句说明目的,主句指出为要达到那目的所采取的行动。目的复句也可以从句在前,主句在后,其格式是“为了……,……”。例如:  (1)为了帮助黄昆松重返社会,曾家成积极活动四出奔走。  (2)为了找回自己,我最近细心地读着这一本本在八十年代推出的诗集。  (3)为了教育下一代,我们曾请了三位还健在的老红军战士,来给孩子们作报告。  可是,更多的是主句在前,从句在后。分句中可以不用任何关联词语,例如:  (4)工会应监督顾主,使他们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5)我必须在清晨六点钟前起身,帮忙父亲准备早餐。  但也经常在从句里使用“是为了”、“为的是”、“目的是”、“以”、“以便”、“以免”、“免得”等关联词语。例如:  (6)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是为了要听林肯的演说。  (7)他们长年累月地工作,省吃俭用,为的是维持x的父母和亲人的生活。   (8)艺术家燃烧了自己的生命,为的就是要把美丽、真理和幸福带给人们。  (9)他想再学日语,目的是能查阅有关人工智能的日文资料。  (10)新一代的歌星应学习乐理、乐器并接受声乐训练,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  (x)春节前夕,家庭主妇们都要把家里大扫除一番,以便除旧迎新。  (x)现在许多年轻夫妇不愿意太早生儿育女,以免个人的自由受到束缚。  (13)没有事就不要老把电视机开开关关的,免得弄坏了。  二、复句组织中要注意的问题  写文章,常常使用复句这种形式。组织好复句,这是写好一篇文章最起码的一个条件。怎么组织好复句呢?下面谈三个问题。  (一)分句之间要有逻辑联系,脉络要清楚  复句是各个分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所以分句之间一定要有逻辑联系。否则,便不能组成复句,即使硬凑在一起,也是病句。例如:  (1)他壮得简直像头牛,所以常常是事事抢在别人前头。  (2)陈美玲在人们心目中完全是一个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但她怀着一颗赤热的中国心。  例(1)“他壮得简直像头牛”和“他常常是事事抢在别人前头”这二者之间毫无因果联系,根本就不能组合在一起。例(2)“一个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难道不该或不可能“怀着一颗赤热的中国心”吗?这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要删去。组织复句时如不注意分句的逻辑联系,不注意句子的脉络,会严重影响意思的表达。请再看一例:  (3)曹风歧身为副经理,经常在总经理面前说经理搞行贿,是为了能向上爬,这完全是一派胡言。  这个复句只包含四个分句,但分句之间的关系弄得很不清楚。x,“是为了能向上爬”这一分句,是“曹风歧”对“经理”的诬陷之词呢,还是作者用以指出“曹风歧”“说经理搞行贿”的目的呢?这不清楚。x,“这完全是一派胡言”里的“这”是复指什么?作者的用意是想用来复指“说经理搞行贿”,可是按现在的句子组织,“这”应复指前面两个分句的内容,这样句子意思整个儿拧了。这个复句应重新组织,可改为:  (4)曹风皮身为副经理,经常在总经理面前说经理搞行贿,这完全是一派胡言,其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向上爬。   一个复句脉络是否清楚,分句之间是否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这跟说话人自己对所要谈的问题、所要说的意思是否想得很清楚有关。因此,自觉地注意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使复句脉络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促使自己把问题想得清楚些、透彻些。  (二)防止偷换主语  在复句中,如果几个分句主语相同,主语可以只在一个分句中出现,这是正常的现象。例如:  (1)他诊过脉,在脸上端详一回,又翻开衣服看了胸部,便从从容容地告辞。(鲁迅《兄弟》)。  (2)见了它们(指小燕子――引者注),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吗?(郑振铎《海燕》)  例(1)包含四个分句,主语“他”只在前一个分句出现,后面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这叫“承前省略”。第(2)主语“游子们”在后一个分句中出现,前一个分句省略了。这叫“蒙后省略”。  如果几个分句主语不同,一般说,不宜随便省略,否则,会犯偷换主语的错误。例如:  (3)刘凤英干活速度快质量好,集装箱凡经她焊接的,从未出过废品,一再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报)  (4)为了打通婆婆的思想,秀英和婆婆讲了许多计划生育的好处,还讲了一个由于孩子多而影响工作影响家庭经济生活的具体事例,最后终于想通了,x天就去做了绝育手术。  例(3)x个分句的主语是“刘凤英”,x个分句的主语则是“集装箱”,x个分句的主语省略了,而所省略的主语并不跟x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却跟x个分句的主语“刘凤英”相同,这样隔句省略就会在表达上造成混乱。这种毛病就是偷换主语。x个分句宜改为“所以她一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例(4)由于滥省主语,句子又组织得不好,叫人搞不清作者的意思。按现在这样的句子,似乎是婆婆去做了绝育手术,这当然不是作者的原意。最后两个分句宜改为“最后,终于把婆婆的思想打通了,x天秀英就去做了绝育手术”;也可以改为“最后婆婆的思想终于打通了,秀英x天就去做了绝育手术”。  (三)要正确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在组织复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关联词语运用得正确恰当,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本章x节的x小节“为什么要学点儿语法”中我们所举的鲁迅先生《祝福》里的那一段话,关联词语就运用得绝妙、传神。下面比较两个复句:  (1)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毛泽东《愚公移山》)  (2)眼看火车就要撞上战马和钢炮了,欧阳海叔叔马上跑过去,用全身力气使劲推开战马。车上的人们得救了,国家财产保住了,可是,欧阳海叔叔英勇地牺牲了。(x市小学语语文课本x册《欧阳海》)  例(1)和例(2)的最后那个复句都是表示转折的复句,可是,例(1)里用了“虽然”,例(2)里却不用,而且也决不能用“虽然”。这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连词“虽然”(包括“尽管”),表示让步,它对所在的从句意思起冲淡、减弱的作用。例(1)用“虽然”正是表示了愚公对高山的蔑视和移山的信心,因此,例(1)里的“虽然”不能去掉。例(2)则不同,作者急切需要告诉读者的是“车上的人们得救了,国家财产保住了”,同时,以崇敬沉痛的心情告诉读者,我们的英雄欧阳海正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财产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用了“虽然”,这将冲淡从句的意思,削弱使车上的人们得救、使国家财产免受损失的意义,这样一来,将反会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所以,例(2)决不能用“虽然”。  在运用关联词语时,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x,该用关联词语时,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用时不要用。  该用时如果不用,就会使复句的脉络不清楚。例如:  (1)作者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刻画了“小天鹅”朱梅丽的可爱形象:她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貌,有着崇高的心灵,对爱情坚贞不移。  (2)由于选本(指《古文观止》——引者注)具有特色,自问世以来三百年中,广为流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参考价值的书。例(1)“不仅”管到哪里?是只管到x个分句“有着美丽的外貌”,还是一直管到x个分句“有着崇高的心灵”?不容易一下子让人看清楚。从小说的前后上下文看,应该管到x个分句,宜在“对爱情……”这一分句头上加连词“而且”。 例(2)也是,“由于”管到哪里?是只管到x个分句“……具有特色”,还是管到x个分句“广为流布”,还是管到x个分句“经久不衰”?从前后上下文看,应该只管到x个分句。宜在“自问世以来……”之前加连词“所以”或“因此”。  在汉语里,特别是在口语是,复句常常不用关联词语,单凭分句本身的内容就可以把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如果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来个“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反倒会显得啰嗦。例如:  (3)因为昨天下大雪,所以班车不能按时到,因此厂里许多人都迟到了。  (4)虽然大半个学期过去了,但是食堂吃饭拥挤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此学生意见很大,于是校长责令学校后勤部门召开专门会议,为的是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两个例句里的关联词语最好都删去;删去后,句子反倒干净利落。x,要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什么样的逻辑联系由什么样的关联词语来表示,一般都是确定的,不能乱用。下面是错用的例子:  (5)薇敏下岗后筹集了一些资金,卖起水产海鲜来了。她是个有志气的女人,心想,如果当了个个体户,就要干出个样子来。  (6)1946年发大水,我家的住房和几亩地都被淹了,为了无法维持生活,我们一家只好离开家乡,来到x附近。  例(5)x分句的“如果”应改为“既然”,因为两个分句之间不是假设关系,而是推论关系,即以既成事实为原因推出结论。例(6)“无法维持生活”,和后面分句的关系不是目的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应该将“为了”改为“因为”;如果要保留“为了”,得将“无法”删去。全句改为:  (7)1946年发大水,我家的住房和几亩地都被淹了,为了维持生活,我们一家只好离开家乡,来到x附近。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往往是搭配起来使用的,什么词语跟什么词语配合也比较固定,例如“不但……而且……”“只有……才……”“只要……就……”等。下面的句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8)这篇文章无论在突出主题方面,而且在运用和选择材料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   (9)只要刻苦钻研,狠下功夫,才能掌握好这种复杂的技术。  例(8)“而且”不能和“无论”搭配,要么把“无论”改成“不仅”,要么把“而且”改成“还是”。例(9)“只要”和“才”不能搭配,或者把“只要”改为“只有”,或者把“才”改为“就”。  x、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  所谓关联词语的位置问题,是指复句中关联词语同主语的先后次序问题,也就是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还是主语后的问题。有的关联词语在前在后比较自由,对整个句子的意思影响不大。例如:  (1)你只要能坚持学习,一定能学会的。[前后分句主语相同]  (2)只要你能坚持学习,一定能学会的。[前后分句主语相同]  (3)他只要肯学习,我一定好好教他。[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4)只要他肯学习,我一定好好教他。[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例(1)、(2)意思一样,例(3)、(4)意思一样。可是,有些表示联合关系的关联词语,在前在后要受到整个句子意思的制约。例如:  (5)你与其去挤公共汽车,不如我去挤公共汽车。  例(5)按前一个分句连词“与其”放在主语“你”的后面,下一个分句该说“你”怎么样(例如:“你与其去挤公共汽车,不如走着去。”);而现在前后两个分句显然配合不上。宜将前一分句的“与其”放到主语“你”的头上。下面复句关联词语都放错了位置:  (6)今年纺织业全面扭亏为盈,一车间不但完成了全年的棉布生产任务,而且二车间也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纺纱生产任务。  (7)*这样的课堂练习,既使学生能全面复习已学的内容,也能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感到满意。  例(6)“不但”一定要放到“一车间”的前头。例(7)由于“既”放错了位置,句子意思根本就说不通了。“既”应放在“使学生”之后。x部分:知识整理与梳理复句名称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举    例 并列复句 各分句平等地排列在一起,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也 又 既……又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等。内容多的数万字,少的只有几百字。我们写对联不是装文雅,而是学知识对后进学生,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帮助。承接复句 各分句间按时间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件。又 便 于是等。穿过一个干涸的砂石河,又爬上一面土坡,就看见了那个村子。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要在这几件事情中选择一件。或者……或者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宁可……也(决)不 与其……不如等。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有做丝?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递进复句 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不但(不仅、不光)……而且(还、并),或只在后一分句用“而且”、“并且”、“更”等,有时还用“不但”……“反而”表示。含有反诘语气的递进关系,还常用“尚且……何况”来表示。我们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要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本书我看过,而且看了不止一遍。你们连新战士的枪法尚且那么准,何况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呢?转折复 在语义上,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虽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文章虽短,内容却很丰富。 句,或只在后一分句用“但”、“然而”、“只是”、“不过”、“却”等。这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假设,后一分句推论结果。如果(假如、要是)……那么(就) 即使(即便、纵然、就算、就是、哪怕)……也等。如果不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会主义的错误。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条件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推论结果。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不管、不论、任凭)……也(都、还)等。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因果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可见)等。由于革命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可战胜的。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目的复句 一个分句叙述事实或措施,另一分句说明目的。为了 为……起见 以 以便 用以 以免 免得等。为了写好对联,必须认真学好对联格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有关知识学好,以便有一个好的基础。x部分习题设计一、基础巩固性练习1、将下列复句按要求填入下表(用序号):(1)不是我们不让你去,而是天气不好不能去。 (2)老李刚一出门,孩子就追了过来。(3)太阳出来了,雨也停了,外面的空气也格外清新。(4)忙碌了好几天也没有收获,于是老张真的有些灰心了。(5)连死都不怕,还畏惧坐牢吗!(6)你是留x工作呢,还是回在x工作呢?(7)这项工作不仅学生要参与,而且所有教师也要积极参与。(8)一到星期六,他不是泡在歌厅里,就是同几个朋友聊天。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2、将下列复句按要求填入下表(用序号):(1)既然我们已经来了,就安心好好干吧。(2)要是你不能来,我们就请老王来做这项工作。(3)尽管天色一晚,但商店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常。(4)因为人多,二十亩稻子一会儿就收割完了。(5)为了帮助黄昆松重返社会,曾家成积极活动四出奔走。(6)谁不努力,谁就会落后。(7)小王来了,可是一天里他什么事也没做。(8)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有关知识学好,以便有一个好的基础。 因果复句假设条件复句转折复句目的复句二、能力提升练习指出复句的类型:(1)家乡的水是甜的,家乡的山是美的,家乡的人更是善良的。(2)他打起背包,挤上小火车,只身来到了大都市。(3)他不但能吟诗、作画,而且还能唱京剧,甚至橱艺据说也很高。(4)他不在车间,就在办公室,要不就在门市部里。(5)天气暖和起来了,孩子们又出来做游戏了。(6)老人们都玩得很开心,更不必说孩子们了。(7)或者你到上海,或者他到x,或者你们都回来。(8)他是忘了不来,还是故意不来?(9)你这样做太慢了,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10)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x)不管谁来,他都按制度办事。(x)假如你认为有用的话,我立即去办。(13)因为他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所以他的课上得精彩。 (15)纵然你不能亲自来,总应该给我们打个电话吧。(16)就算我不是什么栋梁之材,可也是x大学的毕业生呀。学习心得: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较复杂的句子,这种句子叫复句。复句内部的各个单句叫分句。例如:  (1)她病了,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上面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复句,它包含两个分句,这两个分句是按照因果关系组合在一起的。注意:两个单句要是在意思上没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就不能组成复句。例如:  (2)*他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她今天没有来上课。   例(2)“他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她今天没有来上课”,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它们不能组合成一个复句。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定有较小的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一般用句号(。)表示。例如:  (3)如果你想去,我就陪你去。  (4)他们的房子,都是用木头造的;他们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  (5)如果你浪费时间,时间就荒废你的青春;如果你重视时间,时间就珍惜你的生   命。  例(3)这个复句,只有一个层次,分句之间用逗号。例(4)这个复句,也只有一个层次,但是因为各分句内部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已经用了逗号,所以分句之间用了分号。例(5)包含四个分句,不止一个层次,在x个层次的分句间用了逗号,所以在x个层次的分句间用了分号。例(5)可具体分析如下:  (5)①如果你浪费时间,②时间就……;③如果你重视时间,④时间就……。  一、复句概说1.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蓝蓝的天空,巍巍的群山,火红的战旗。             2.复句的特点       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句末有较大的语音停顿。             3.关联词语的运用       复句之间有关联词语的叫关联法,不用关联词语表达分句间结构关系的叫意合法。 (一)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表示并列关系。有的并列复句,各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情况。例如:  (1)你讲你的,我们讲我们的。  (2)我每时每刻在找她,她日日夜夜在寻我。   (3)紫的是葡萄酒,红的是樱桃酒,黄的是柠檬酒。  有的并列复句,各分句说明或描写同一事物或同一事件的几个方面。例如:  (4)生活里的惊涛骇浪击不碎它,砍不断它。  (5)这个女人太阴险,太毒辣了!  (6)她的个子娇小玲珑,皮肤白晰,声音甜甜的,嘴角常蕴着笑意。  (7)这是个可爱的小岛,这是个幸福的小岛。  上面所举的并列复句,都没有用关联词语。并列复句中也经常用关联词语,有的只在后一个分句里用,有的前后分句都用。例如(关联词语用黑体字标示,下同):  (8)我们自己要生活得快乐,也要让别人生活得快乐。  (9)她既要服侍公婆,也要服侍丈夫。  (10)小黑狗又是蹦,又是跳,又是在主人的脸上乱舔。  (x)她既有风韵,又有头脑。  (x)爷爷一面吃,一面看报纸。  (13)大家一边喝着新沏的茶,一边吃着松脆的花生,一边天南地北地聊。  (14)我和孩子们边赏月,边吃月饼。  (15)她时而蜕变成柔媚万状的小青蛇,时而蜕变成灵活敏捷的孙悟空,时而蜕变  成冰天雪地的独行侠。  (16)他一会儿敲冰块,一会儿捧咖啡,一会儿又与刚坐下的顾客寒暄。  (17)走这条铁路线一来可以省钱,二来可以省时间。  并列复句各分句之间的停顿,在书面上通常用逗号表示。但如果分句内部又有小的停顿,已用了逗号,那么分句间的停顿就用分号表示。例如:  (18)风,在城市上空盘旋;树,脱帽为它送行;街,成了叶的舞台。  例(18)这个并列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各个分句都是主谓句,而主语和谓语之间都用了逗号,所以在各分句之间便都用了分号。  (二)连贯复句  连贯复句表示事件或行为动作的先后连贯关系,所以这种复句总是按时间顺序叙述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或接连进行的几个行为动作。例如:  (1)小红笑着把盒饭推给洪经理,顺手递过一双筷子。  (2)林美枝她突然冲过马路,截住一辆“的士”,钻入车厢里。  (3)他上了活动中心,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翻开夹着书签的那页,开始  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有时,后一个分句开头用“然后”来显示这种连贯关系。例如:  (4)她将客厅的落地玻璃窗门轻轻推上,然后回到卧室休息。  (5)张天佑在快餐店买了个汉堡包,然后骑上车去公司了。   有时也用其它关联词语来表示连贯关系。例如:  (6)论文一通过,就马上赶回去和她结婚。  (7)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感觉。  (8)他一倒下去,便呼呼入睡了。  “一……就/便……”用来强调前后的两件事或两个行为动作是紧接着发生的。  连贯复句内各分句间的停顿都用逗号表示。(四)选择复句  选择复句表示选择关系,各个分句分别说出不同的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其中,有的表示“或此或彼”的意思。常用的关联词语是“或”、“或者”、“或是”、“要么……,要么……”以及“还是”等。例如:  (1)看来他们彼此互不认识,或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2)这个时期,他或者到同学家里玩乐,或者跟同学三五成群地去逛街。  (3)她下班后常常到公园去坐坐,或是拉着朋友去看一场电影,或是去逛百货商场。  (4)要么就快快乐乐地相聚,要么就爽爽快快地分离。  (5)你准备报考文科,还是报考理工科?  有的则表示“非此即彼”的意思。前后所用的关联词语常常是“不是……,就是……”或“不是……,便是……”。例如:  (6)他不是静静听老师讲课,就是自己默默地自修。  (7)她每看到我时,不是叫我用功念书,便是说要送我到外地去读书。  还有的表示“衡量得失而后选择其一”的意思。这类选择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与其……,不如……”、“与其……,勿宁……”等。例如:  (8)与其让别人道听途说胡乱报道,不如由你根据事实写一篇比较有意义的报导。  (14)与其将来后悔,倒不如现在慎重地考虑。  (16)与其说我依然钟爱巴金的《家》,勿宁说我仍怀念着最初看白话小说的那一段  日子。  有时也用“宁可”或“宁愿”等连词,后面常有“决不”、“也不”与之呼应。例如:  (17)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18)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宁愿住自己的老平房,也不愿意搬进高楼大厦去住。  选择复句的各分句之间的停顿也都用逗号表示。  (五)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表示递进关系,即表示后一个分句比前一个分句在意思上进一层。根据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又可分为两小类:  x类是前一分句不用关联词语,只在后一个分句里用“而且”、“更”、“尤其”、“甚至” 或“何况”、“进而”等关联词语,以显示递进关系。例如:  (1)我不认识他,而且我父亲也不认识他。  (2)他不懂得爱惜自己,更不懂得照顾别人。  (3)他完全秉承了他父亲的性格,尤其是那一股倔强劲儿。  (4)我看不起他,甚至恨他。  (5)他觉得一个星期打两三小时的工不算多,何况所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儿。  (6)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总是先观察到事物的种种表面现象,进而认识事物的内  部规律和本质。  x类是前一分句用“不但”、“不仅”、“不只”等关联词语,后一个分句用“而且”、“同时”、“还”、“更”、“也”等关联词语。例如:  (7)现在的手表不但款式繁多,而且设计也十分精巧。  (8)这山是座矿山,我们不仅能从它那儿开采出优质的铁矿石来,同时能在它上面  种果树,种庄稼。  (9)研究工作不但需要人才,还需要资金。  (10)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  (x)我们不只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实践。  有时,递进复句也用“尚且……,何况……”来连接两个分句,这种递进复句含有逼进一层的意思,后一分句通常是一个反问句式。例如:  (x)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  递进复句的各分句间的停顿一般也都用逗号表示。  (一)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都表示转折关系,即主句不是顺着从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口气一转,说出与从句相矛盾甚至相对立的意思来。例如:  (1)他薪水比人家低,工作却做得比人家多。  例(1)就是转折复句。按说薪水比人家低,工作应该比人家做得少,而例(1)说的情况不是这样。所以从意思上看,它后一分句显然不是顺着前一分句说下来的,而是与前一分句的意思相矛盾的。  转折复句中,有的从句不用关联词语,主句也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2)叫他在家好好休息,他偏不听。  但更常见的是主句里用“但(是)”、“可(是)”、“只是”、“就是”、“却”、“然而”、“不过”等关联词语来显示转折意思。例如:  (3)我并不反对处罚孩子,但不主张打孩子。  (4)任务很重,但是我相信他们能按时完成。   (5)在飞机上,我的头疼得像针扎似的,可我不敢告诉我的同伴。  (6)她人很瘦小,可是手劲相当有力。   (7)他看上去还挺精神,只是步子有点蹒跚了。  (8)我什么都肯学,就是不知道学得成学不成。  (9)关于媚媚他谈得很多很多,却忘了告诉我她长得如何。  (10)我的思路就是这样随着飘飞的黄叶飞驰着,然而她的话一直牢牢记在我的脑  海里。  (x)人生常有不如意事,不过只要肯拼搏就一定会赢。  以上这种转折复句,转折的意味相对说来略为轻些,所以一般把这一小类转折复句称为“表示轻转的转折复句”。  有的转折复句,从句里先用“虽(然)”、“尽管”、“固然”等关联词语来表示让步的意思,主句里再用“却”、“但(是)”、“可(是)”、“就是”等关联词语表示转折,这一种转折复句一般称为“让步转折复句”,也叫作“表示重转的转折复句”,因为这种转折复句的转折意味比较重。例如:  (x)花园中野草虽经常请人拔除,可是过不了几天就又长得老高老高了。  (13)他们对人性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都相信教育能使人向上向善。  (14)方法虽然不同,目标和理想却是一致的。  (15)虽然有些字儿看不太懂,图片倒是很清楚的。  (16)尽管有人喜爱淑女的弄姿、绅士的作状,我却更喜爱毫无掩饰的胸怀。  (17)勤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先要立志。  (18)腊肠狗好玩是好玩,却也给妈妈制造了许多的麻烦。  (19)这学生好是好,就是太内向了。  还有的转折复句,从句里用“即使”或“就是”、“哪怕”、“就算”、“再”等关联词语,表示假设让步;主句里用“也”表示转折,有时也用“还是”。这种转折复句一般就称为“假设让步转折复句”。例如:  (20)即使吃午饭、晚饭,也常被他们的芝麻小事所干扰。  (21)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我还是要把这个电视剧拍下去。  (22)哪怕你做牛做马为他服务一辈子,他也未必会感激你。  (23)外国再好,也不如家里好。    (二)假设复句  假设复句表示假设与结论的关系,从句提出一种假设,主句说出根据前面的假设所推出的结论。假设复句,也可以在从句和主句中都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1)你有本事,你去报考好了。  (2)酒喝多了,会伤身体。  也可以只在主句中用“就”、“便”等来表示这种假设与结论的关系。例如:   (3)他能找到工作,我就定心了。  (4)搬到新居,便不能种那么多仙人掌了。  但常见的是,从句里用关联词语“如果”、“要是”、“假使”、“假如”、“倘若”等,主句里用“就”“便”、“那”、“那么”与之呼应,来表示假设与结论的关系。例如:  (5)如果想尽快学好汉语,就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6)要是你早一天来,便能见到他了。  (7)假使你哥哥能帮助我们,那就好了。  (8)假如你愿意,就跟我们一起走。  (9)倘若他不同意,那么我们只好另想办法了。    (三)条件复句  条件复句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从句在前,提出条件,主句在后,说明结果。具体说,条件复句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三小类:  1.表示要讲条件的条件复句。从句里主要用“只要”、“只有”等关联词语,主句中分别用“就”、“才”与之呼应。例如:  (1)只要你坚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就一定能学好汉语。  (2)只有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经济才能搞活。  这两个例子虽然都讲要有条件,但一句用“只要”,一句用“只有”,二者有区别。从意义上看,用“只要”表示条件宽,有句中所说的条件就行;用“只有”表示条件严,非得具备句中所说的条件不可。从用法上看,用“只要”,后面只能用“就”或“便”与之呼应;用“只有”,后面只能用“才”与之呼应。下面的实例很说明上述意思上的差别:  (3)只要考70分,你就能被录用。  (4)只有考70分,你才能被录用。  例(3)用“只要”,表示在说话人心目中,考70分这个条件不算高;例(4)用“只有”,表示在说话人心目中,考70分这个条件是比较高的。  2.强调“无条件可讲”的条件复句,简称“无条件条件复句”。从句里主要用“无论”、“不论”、“不管”等关联词语,主句常常用“都”、“也”、“还是”、“仍然”等关联词语。例如:  (5)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谦虚谨慎。  (6)不论是干部或是普通老百姓,都要遵纪守法。  (7)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所谓“无条件”,实际是说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一般说,书面语上,“无论”、“不论”用得多;口语里,“不管”用得多。  3.表示排除条件的条件复句。从句里用连词“除非”,有时不用;主句里用连词“否则”或“才”。例如:  (8)除非你亲自去请,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9)除非你亲自去请,他才会来。  (10)你得亲自去请,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例(8)、(9)里的“除非”如改用“只有”,句子意思基本一样,请看:  (10)只有你亲自去请,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x)只有你亲自去请,他才会来。  但角度不同:例(8)、(9)是从排除条件的角度说的,而例(10)、(x)则是从强调唯一条件的角度说的。    (四)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顾名思义,是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从句在前,说原因;主句在后,说结果。在口语中,因果复句里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1)她孩子病了,一早就抱着孩子去医院了。  (2)我今天酒喝多了,脑袋有点儿疼。  但是在书面语里,因果复句的从句中常常用“因”、“因为”、“由于”等连词,主句中常用“所以”、“因此”、“因而”等连词。例如:  (3)因为他肯下功夫学,所以他的汉语成绩一直很好。  (4)由于他烟酒过度,因此患了严重的心脏病。  (5)由于他平时不努力,因而考试成绩很差。  (6)由于傍晚下了场雨,所以今天晚上凉快多了。  (7)因为人多,二十亩稻子一会儿就收割完了。  (8)由于他敢于开口用汉语跟中国人说话,汉语水平提高得非常快。  (9)今年雨水比较多,所以今年夏天不是很热。  注意,“因为”只能跟“所以”搭配,不能跟“因此”、“因而”搭配。例(3)不能说成:  (10)*因为他肯下功夫学,因此他的汉语成绩很好。  (x)*因为他肯下功夫学,因而他的汉语成绩很好。  “由于”既可以跟“所以”搭配(如例(6)),也可以跟“因此”、“因而”搭配(如例(4)、(5))。  一般,表示原因的从句在前,表示结果的主句在后。除非是为了突出主句的意思,才把从句放在主句后,让它处于补充说明的地位。例如:  (x)原文没有读到,因为这本杂志不公开发售。  现代汉语中也已形成一些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凝固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例如:  (13)这儿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完全是因为这里的出土文物声名显赫。  有时也可以主句里不用“之所以”,只在从句里用“是因为”,这种从句也一定得放在主句后。例如:  (14)你们读书没有长进,是因为不会动脑子思考问题。    (五)推论复句   推论复句表示推论关系,从句说出某个既成的事实,主句说出说话人根据那既成的事实所推出的结论。推论复句,从句用“既然”、“既”这样的连词,主句常用“那么”、“那”、“就”与之呼应。例如:  (1)他既然已经承认了错误,那么别处罚他了。  (2)既然你不想去跳舞,那么我们去看电影吧。  (3)她既然说考上了,我们也只好信了。  (4)你既不爱她,就不应该再跟她约会。  (5)我们既已得到了,就应该感到满足。  (6)既然你根本就不喜欢跳舞,又何苦去学呢?  有的推论复句,从句里不用关联词语,只在主句里用连词“可见”。这种复句的推论意味更强。例如:  (7)在印度,老鼠的数目比人口还多;在香港,老鼠连人都咬;可见这种动物狂傲  到了人们不能忍受的程度了。  (8)虽有见利忘义之辈,但不计名利者更多,可见金钱并非万能。  有时主句用关联词语“由此可见”,例如:  (9)在政治官员的眼里,南洋大学的精神是华族文化的代号;由此可见,政府所说  的南大精神,更多的是指华文课程与活动如何在教育系统中发挥文化作用。    (六)目的复句  从句说明目的,主句指出为要达到那目的所采取的行动。目的复句也可以从句在前,主句在后,其格式是“为了……,……”。例如:  (1)为了帮助黄昆松重返社会,曾家成积极活动四出奔走。  (2)为了找回自己,我最近细心地读着这一本本在八十年代推出的诗集。  (3)为了教育下一代,我们曾请了三位还健在的老红军战士,来给孩子们作报告。  可是,更多的是主句在前,从句在后。分句中可以不用任何关联词语,例如:  (4)工会应监督顾主,使他们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5)我必须在清晨六点钟前起身,帮忙父亲准备早餐。  但也经常在从句里使用“是为了”、“为的是”、“目的是”、“以”、“以便”、“以免”、“免得”等关联词语。例如:  (6)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是为了要听林肯的演说。  (7)他们长年累月地工作,省吃俭用,为的是维持x的父母和亲人的生活。  (8)艺术家燃烧了自己的生命,为的就是要把美丽、真理和幸福带给人们。  (9)他想再学日语,目的是能查阅有关人工智能的日文资料。  (10)新一代的歌星应学习乐理、乐器并接受声乐训练,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  (x)春节前夕,家庭主妇们都要把家里大扫除一番,以便除旧迎新。   (x)现在许多年轻夫妇不愿意太早生儿育女,以免个人的自由受到束缚。  (13)没有事就不要老把电视机开开关关的,免得弄坏了。  六、复句组织中要注意的问题  写文章,常常使用复句这种形式。组织好复句,这是写好一篇文章最起码的一个条件。怎么组织好复句呢?下面谈三个问题。  (一)分句之间要有逻辑联系,脉络要清楚  复句是各个分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所以分句之间一定要有逻辑联系。否则,便不能组成复句,即使硬凑在一起,也是病句。例如:  (1)*他壮得简直像头牛,所以常常是事事抢在别人前头。  (2)*陈美玲在人们心目中完全是一个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但她怀着一颗赤热  的中国心。  例(1)“他壮得简直像头牛”和“他常常是事事抢在别人前头”这二者之间毫无因果联系,根本就不能组合在一起。例(2)“一个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难道不该或不可能“怀着一颗赤热的中国心”吗?这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要删去。组织复句时如不注意分句的逻辑联系,不注意句子的脉络,会严重影响意思的表达。请再看一例:  (3)*曹风歧身为副经理,经常在总经理面前说经理搞行贿,是为了能向上爬,这  完全是一派胡言。  这个复句只包含四个分句,但分句之间的关系弄得很不清楚。x,“是为了能向上爬”这一分句,是“曹风歧”对“经理”的诬陷之词呢,还是作者用以指出“曹风歧”“说经理搞行贿”的目的呢?这不清楚。x,“这完全是一派胡言”里的“这”是复指什么?作者的用意是想用来复指“说经理搞行贿”,可是按现在的句子组织,“这”应复指前面两个分句的内容,这样句子意思整个儿拧了。这个复句应重新组织,可改为:  (4)曹风皮身为副经理,经常在总经理面前说经理搞行贿,这完全是一派胡言,其  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向上爬。  一个复句脉络是否清楚,分句之间是否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这跟说话人自己对所要谈的问题、所要说的意思是否想得很清楚有关。因此,自觉地注意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使复句脉络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促使自己把问题想得清楚些、透彻些。  (二)防止偷换主语  在复句中,如果几个分句主语相同,主语可以只在一个分句中出现,这是正常的现象。例如:  (1)他诊过脉,在脸上端详一回,又翻开衣服看了胸部,便从从容容地告辞。(鲁  迅《兄弟》)。   (2)见了它们(指小燕子――引者注),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  两缕的乡愁吗?(郑振铎《海燕》)  例(1)包含四个分句,主语“他”只在前一个分句出现,后面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这叫“承前省略”。第(2)主语“游子们”在后一个分句中出现,前一个分句省略了。这叫“蒙后省略”。  如果几个分句主语不同,一般说,不宜随便省略,否则,会犯偷换主语的错误。例如:  (3)*刘凤英干活速度快质量好,集装箱凡经她焊接的,从未出过废品,一再被评  为先进生产者。(报)  (4)*为了打通婆婆的思想,秀英和婆婆讲了许多计划生育的好处,还讲了一个由  于孩子多而影响工作影响家庭经济生活的具体事例,最后终于想通了,x天  就去做了绝育手术。  例(3)x个分句的主语是“刘凤英”,x个分句的主语则是“集装箱”,x个分句的主语省略了,而所省略的主语并不跟x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却跟x个分句的主语“刘凤英”相同,这样隔句省略就会在表达上造成混乱。这种毛病就是偷换主语。x个分句宜改为“所以她一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例(4)由于滥省主语,句子又组织得不好,叫人搞不清作者的意思。按现在这样的句子,似乎是婆婆去做了绝育手术,这当然不是作者的原意。最后两个分句宜改为“最后,终于把婆婆的思想打通了,x天秀英就去做了绝育手术”;也可以改为“最后婆婆的思想终于打通了,秀英x天就去做了绝育手术”。  (三)要正确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在组织复句时一定要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关联词语运用得正确恰当,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本章x节的x小节“为什么要学点儿语法”中我们所举的鲁迅先生《祝福》里的那一段话,关联词语就运用得绝妙、传神。下面比较两个复句:  (1)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  呢?(毛泽东《愚公移山》)  (2)眼看火车就要撞上战马和钢炮了,欧阳海叔叔马上跑过去,用全身力气使劲  推开战马。车上的人们得救了,国家财产保住了,可是,欧阳海叔叔英勇地牺  牲了。(x市小学语语文课本x册《欧阳海》)  例(1)和例(2)的最后那个复句都是表示转折的复句,可是,例(1)里用了“虽然”,例(2)里却不用,而且也决不能用“虽然”。这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连词“虽然”(包括“尽管”),表示让步,它对所在的从句意思起冲淡、减弱的作用。例(1)用“虽然”正是表示了愚公对高山的蔑视和移山的信心,因此,例(1)里的“虽然” 不能去掉。例(2)则不同,作者急切需要告诉读者的是“车上的人们得救了,国家财产保住了”,同时,以崇敬沉痛的心情告诉读者,我们的英雄欧阳海正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财产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用了“虽然”,这将冲淡从句的意思,削弱使车上的人们得救、使国家财产免受损失的意义,这样一来,将反会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所以,例(2)决不能用“虽然”。  在运用关联词语时,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x,该用关联词语时,一定要用;没有必要用时不要用。  该用时如果不用,就会使复句的脉络不清楚。例如:  (1)*作者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刻画了“小天鹅”朱梅丽的可爱形象:她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貌,有着崇高的心灵,对爱情坚贞不移。(书)  (2)*由于选本(指《古文观止》——引者注)具有特色,自问世以来三百年中,  广为流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参考价值的书。(刊)  例(1)“不仅”管到哪里?是只管到x个分句“有着美丽的外貌”,还是一直管到x个分句“有着崇高的心灵”?不容易一下子让人看清楚。从小说的前后上下文看,应该管到x个分句,宜在“对爱情……”这一分句头上加连词“而且”。例(2)也是,“由于”管到哪里?是只管到x个分句“……具有特色”,还是管到x个分句“广为流布”,还是管到x个分句“经久不衰”?从前后上下文看,应该只管到x个分句。宜在“自问世以来……”之前加连词“所以”或“因此”。  在汉语里,特别是在口语是,复句常常不用关联词语,单凭分句本身的内容就可以把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如果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来个“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反倒会显得啰嗦。例如:  (3)*因为昨天下大雪,所以班车不能按时到,因此厂里许多人都迟到了。(刊)  (4)*虽然大半个学期过去了,但是食堂吃饭拥挤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此学生  意见很大,于是校长责令学校后勤部门召开专门会议,为的是讨论解决这个问  题。(作文)  上面两个例句里的关联词语最好都删去;删去后,句子反倒干净利落。  x,要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什么样的逻辑联系由什么样的关联词语来表示,一般都是确定的,不能乱用。下面是错用的例子:  (5)*薇敏下岗后筹集了一些资金,卖起水产海鲜来了。她是个有志气的女人,心  想,如果当了个个体户,就要干出个样子来。(报)  (6)*1946年发大水,我家的住房和几亩地都被淹了,为了无法维持生活,我们  一家只好离开家乡,来到x附近。(刊)  例(5)x分句的“如果”应改为“既然”,因为两个分句之间不是假设关系,而是推论关系,即以既成事实为原因推出结论。例(6)“无法维持生活” ,和后面分句的关系不是目的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应该将“为了”改为“因为”;如果要保留“为了”,得将“无法”删去。全句改为:  (7)1946年发大水,我家的住房和几亩地都被淹了,为了维持生活,我们一家  只好离开家乡,来到x附近。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往往是搭配起来使用的,什么词语跟什么词语配合也比较固定,例如“不但……而且……”“只有……才……”“只要……就……”等。下面的句子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8)*这篇文章无论在突出主题方面,而且在运用和选择材料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  (刊)  (9)*只要刻苦钻研,狠下功夫,才能掌握好这种复杂的技术。  例(8)“而且”不能和“无论”搭配,要么把“无论”改成“不仅”,要么把“而且”改成“还是”。例(9)“只要”和“才”不能搭配,或者把“只要”改为“只有”,或者把“才”改为“就”。  x,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  所谓关联词语的位置问题,是指复句中关联词语同主语的先后次序问题,也就是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还是主语后的问题。有的关联词语在前在后比较自由,对整个句子的意思影响不大。例如:  (1)你只要能坚持学习,一定能学会的。[前后分句主语相同]  (2)只要你能坚持学习,一定能学会的。[前后分句主语相同]  (3)他只要肯学习,我一定好好教他。[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4)只要他肯学习,我一定好好教他。[前后分句主语不同]  例(1)、(2)意思一样,例(3)、(4)意思一样。可是,有些表示联合关系的关联词语,在前在后要受到整个句子意思的制约。例如:  (5)*你与其去挤公共汽车,不如我去挤公共汽车。  例(5)按前一个分句连词“与其”放在主语“你”的后面,下一个分句该说“你”怎么样(例如:“你与其去挤公共汽车,不如走着去。”);而现在前后两个分句显然配合不上。宜将前一分句的“与其”放到主语“你”的头上。下面复句关联词语都放错了位置:  (6)*今年纺织业全面扭亏为盈,一车间不但完成了全年的棉布生产任务,而且二  车间也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纺纱生产任务。(报)  (7)*这样的课堂练习,既使学生能全面复习已学的内容,也能训练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感到满意。(校刊)  例(6)“不但”一定要放到“一车间”的前头。例(7)由于“既”放错了位置,句子意思根本就说不通了。“既”应放在“使学生”之后。   (一)联合复句        1.并列关系:既…也(又)有时…有时一边…一边                               是…不是  不是…而是        2.顺承关系:首先…然后  刚…,就        3.解说关系:        4.选择关系:或者…或者  是…还是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5.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不但…反而  尚且…何况      (二)偏正复句        1.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2.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3.假设关系:如果…就  即使…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既然…就(那么)        5.目的关系:以便   为的是   以免   免得   省得              容易混淆的一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      不是……而是     下列句子属于单句还是属于复句?        由于这项工作,他们受到了奖励。        由于完成了这项工作,他们受到了奖励。        只有抓紧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        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        无论是谁,都要遵守纪律。        无论你是谁,都要遵守纪律。        即使在软席包房里,他还在不断地看资料。         即使有了汽油灯,还只能照见小小一块地方。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我们要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 填空题: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为依据。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两大类。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1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是。x.“今天春节”是关系的短语。13.“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23.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24.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 25.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等是短语。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28.“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中“是”是词,“他是老想着大伙儿”中的“是”是词。分析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属的词类。(1)这件事已经讨论过了。(2)天渐渐冷起来了。(3)他正在教室里看书。(4)自行车他骑出去了。(5)我拿着—本书。(6)你吃了饭再走。(7)他是外国人吗?(8)你应该努力学外语。(9)他刚才来过。(10)最好听的是这首歌。(x)房子上面铺着瓦。(x)这是一本袖珍词典。(13)老张请我吃饭。(14)幸亏他来。(15)我忽然想起来了。(16)这件事很突然。(17)无论谁都说好。(18)他连忙说不行。(19)问题要彻底解决。(20)我们应该科学地分析。(21)我们又继续战斗了。(22)屋里有一扇门。(23)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24)所有人都不得离开。(25)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26)我们要不断改进服务态度。(27)共产党员要加强自我修养。 (28)他作了一个报告。(29)我们要赶快行动。(30)工程刚刚开始。2、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⑴坐在床上()⑵来了三位()⑵敢想敢说()⑷领导带头()⑸放学之前()⑹派他完成()⑺卖菜的()⑻拍着手笑()⑼我们三个人()⑽对这些人()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及句式。(1)宋师傅病了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2)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3)他想再跟杨辉详详细细地谈一谈。(4)抗日战争爆发后,革命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5)自从早晨散会以后,菊英就在后院奶奶家里等侯通知。(6)我毫不犹豫地和她一起走了出去。(7)结结巴巴地,他把昨天的事说了一遍。(8)在市中心大医院的急诊室里,到处挤满了人。(9)他们昨天在教室里就考试问题热烈地讨论起来了。(10)曾将军吃完饭就带了少数战土袭击敌人去了。(x)他得在坡里砍几根棍子回去修补一下。(x)小风紧紧靠在一棵树上站着。(13)我师完全有力量担负解放峰山岛的任务。(14)我求他给我讲解。(15)姚长度的行事越发叫姚大婶不放心。(16)所有这些都使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与日俱增。 (17)赵立明特别介绍袁延发和党委书记相见。(18)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19)震海随手把头上的大草帽摘下递给了媳妇。(20)他鼓励我写。(21)五月的一天,小梅到区上发动做军鞋。答案二、填空题1、语法功能2、句法3、词和词的组合能力4、虚词5、“的、了、吗、呢、吧、啊”6、状语7、疑问代词8、比况助词9、结构关系10、中心语x、主谓短语x、主谓13偏正关系短语14、语调15、当事主语16、非主谓句17、主谓谓语句18、连谓句19、分句20、关联词语21、疑问22、选择问23、形容词副词24、副词名词25、同位短语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27、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时间处所补语28、动词副词29、施事或单用“被”30、条件五、分析题:1、(1)动态助词(2)副词(3)副词(4)趋向动词(5)动态助词(6)动态助词(7)语气词(8)形容词(9)时间名词(10)程度副词(x)方位词(x)区别词(13)动词(14)副词(15)副词(16)形容词(17)连词(18)副词(19)形容词(20)名词(21)动词(22)量词(23)形容词(24)形容词 (25)形容词(26)副词(27)动词(28)名词(29)动词(30)副词2、坐在床上(中补短语)来了三位(动宾短语)敢想敢说(联合短语)领导带头(主谓短语)放学之前(方位短语)派他完成(兼语短语)卖菜的(“的”字短语)拍着手笑(连谓短语)我们三个人(同位短语)对这些人(介词短语)6、(1)主谓句,动词谓语句。(2)主谓句,动词谓语句。(3)主谓句,动词谓语句。(4)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5)主谓句,动词谓语句。(6)主谓句,动词谓语句。(7)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8)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在句。(9)主谓句,动词谓语句。(10)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动句。(x)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动句。(x)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动句。(13)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动句。(14)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15)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16)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17)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18)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省略句。(19)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20)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1、把下列词语按所属词类的不同填入下表: 条、亩、桌子、漂亮、私营、四、我们、些、辆、其他、这、去、欧式、十、笔直、特等、那样、哪儿、何尝、回想、中级、通红、银、大型、正在、一致、一概、女、担心、遇到、精装、喷香、非常、经常、什么、大陆性、几、思想、那、远距离、个、次、是、时期、下来、那会儿、丈、经验、姓、遍、突然、忽然、条件、自己、态度、一百、现在、二、从前、x、刚刚、偶然、偶尔、平时、初六、笔、红彤彤。实词1.名词:8.代词2.数词:3.量词:谓词4.动词:5.形容词:加词6.区别词:7.副词:2、把下列词语按所属词类的不同填入下表:但是、并且、即使、吗、被、及、呢、啊、打从、或、所、得、吧、或者、地、对于、把、了、尽管、对、用、而、关于、着、而且、朝、过、似的、比。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3、将下列短语按结构关系类填入下表:大家一同去、支持或者反对、叫小张来、著名语法学家吕叔湘、老王心肠很好、美丽的草原、害怕老张、明天六一儿童节、金梭和银梭、十分困难、讲清楚、同意我们去x、死了一个犯人、东岳泰山、去拜访老同学、让他走、累得一身汗、指派老李参加、微笑着演讲、他自己、上街吃晚饭。主谓短语述宾短语 述补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4、将下列短语按功能类填入下表:不久的将来、对于文学思潮、高兴地说、十分愉快、关于住房问题、大规模、边唱边跳、清理操场的、便携式电脑、首都x、喜欢孩子、孩子们的快乐、超大型、去买东西看望老人、老狼的凶狠、高速度。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加词性短语5、将下列述补短语按补语的类型填入下表:交代清楚、干不了、高兴得不得了、踹了一脚、钻进去、摔得很重、快活死了、吃不得、搞懂、好看极了、爬上、吃得、讲不明白、累得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跳下去、去一趟、跑快、赶上、处得来、做得不太好、住了三年。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划分句子成分答案1、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2、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3、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4、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5、[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6、峰峦(主)刚刚(状)从黑夜中(状)显露出(谓)一片(定)灰蒙蒙的(定)轮廓(宾)。7、淡淡的(定)朝阳(主)刚(状)把树梢(状)照亮(谓)。8、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状)从脸上直往下(状)落(谓)。9、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10、我们村里的(定)农民(主)往冻土上(状)铺了(谓)一层(定)麦秸(宾)。x、已经上了岸的(定)勇士(主)乘机(状)俯身(状)冲了上去(谓)。x、小学校(主)显得(谓)那样(状)幽静而又神秘(宾)。13、心里(主)突然(状)感到(谓)万分(定)沉重(宾)。14、他(主)推开门走进去(状)站在(谓)桌子前(宾)。15、连长(主)命令(谓)我们(宾)马上休息(宾补)。16、祥林嫂(主)叫(谓)阿毛(宾)坐在门槛上剥豆(宾补)。赞同6、将下列句子按句型的不同填入下表:什么东西?冬天。跑!慢!多好看的姑娘呀!老王离开了上海。禁止吸烟!哎呀!刮大风了。明天星期四。前台坐着主席团。外面很冷很冷。那个小男孩已经四岁了。周庄风景优美。孩子们又停了下来。他的身体比我好多了。这本书我没看过。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名词句:动词句:形容词句:叹词句:7、将下列特殊句式按要求填入下表:坏人被我们打跑了。这孩子没把作业做完。领导派我担任这项工作。公路上飞速行驶着一辆小汽车。他有能力担任这个职务。他是上级派去的。战士们赠给希望小学一批图书。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是字句双宾语句8、将下列复句按要求填入下表(用序号):(1)不是我们不让你去,而是天气不好不能去。(2)老李刚一出门,孩子就追了过来。(3)太阳出来了,雨也停了,外面的空气也格外清新。(4)忙碌了好几天也没有收获,于是老张真的有些灰心了。(5)连死都不怕,还畏惧坐牢吗!(6)你是留x工作呢,还是回在x工作呢?(7)这项工作不仅学生要参与,而且所有教师也要积极参与。(8)一到星期六,他不是泡在歌厅里,就是同几个朋友聊天。 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9、将下列复句按要求填入下表(用序号):(1)既然我们已经来了,就安心好好干吧。(2)要是你不能来,我们就请老王来做这项工作。(3)尽管天色一晚,但商店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常。(4)为了工程的早日竣工,许多工人放弃了节日休息。(5)纵然累死,我们也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6)谁不努力,谁就会落后。(7)小王来了,可是一天里他什么事也没做。(8)即使我们变得贫穷了,我们也不能丧失骨气。因果复句假设条件复句转折复句让步复句10、把下列疑问句按要求填入下表(用序号):(1)同学们来了吗?(2)我的钢笔呢?(3)老王到底还来不来?(4)今天不出车了?(5)明天放假还是后天放假?(6)这些事你知道不?(7)是你的正确还是他的正确?(8)小王什么时候去的美国?是非问特指问 选择问正反问答案:1、实词1.名词:桌子、思想、时期、经验、条件、态度、现在、从前、平时、笔8.代词:我们、其他、这、那样、哪儿、什么、几、那、那会儿、自己2.数词:四、十、一百、二、x、初六3.量词:条、亩、些、辆、个、次、丈、遍谓词4.动词:去、回想、担心、遇到、是、下来、姓5.形容词:漂亮、笔直、通红、一致、喷香、经常、突然、偶然、红彤彤加词6.区别词:私营、欧式、特等、中级、银、大型、女、精装、大陆性、远距离7.副词:何尝、正在、一概、非常、忽然、刚刚、偶尔2、连词但是、并且、即使、及、或、或者、尽管、而、而且介词把、被、打从、对于、对、用、关于、朝、比助词所、得、地、了、在、着、过、似的语气词吗、呢、啊、吧、了3、主谓短语大家一同去、老王心肠很好、明天六一儿童节述宾短语害怕老张、同意我们去x、死了一个犯人述补短语讲清楚、累得一身汗 偏正短语美丽的草原、十分困难联合短语支持或者反对、金梭和银梭连动短语去拜访老同学、微笑着演讲、上街吃晚饭兼语短语叫小张来、让他走、指派老李参加同位短语著名语法学家吕叔湘、东岳泰山、他自己4、体词性短语不久的将来、清理操场的、便携式电脑、首都x、孩子们的快乐、老狼的凶狠谓词性短语高兴地说、十分愉快、边唱边跳、喜欢孩子、去买东西看望老人加词性短语对于文学思潮、关于住房问题、大规模、超大型、高速度5、结果补语交代清楚、搞懂、讲不明白、跑快趋向补语钻进去、爬上、跳下去、赶上可能补语干不了、吃不得、吃得、处得来情态补语高兴得不得了、摔得很重、累得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做得不太好程度补语快活死了、好看极了数量补语踹了一脚、去一趟、住了三年6、主谓句名词谓语句:明天星期四。那个小男孩已经四岁了。 动词谓语句:前台坐着主席团。孩子们又停了下来。老王离开了上海。形容词谓语句:他的身体比我好多了。外面很冷很冷。主谓谓语句:周庄风景优美。这本书我没看过。非主谓句名词句:什么东西?冬天。多好看的姑娘呀!动词句:跑!禁止吸烟!刮大风了。形容词句:慢!真漂亮啊!叹词句:哎呀!7、把字句这孩子没把作业做完。被字句坏人被我们打跑了。连动句他有能力担任这个职务。兼语句领导派我担任这项工作。存现句公路上飞速行驶着一辆小汽车。是字句他是上级派去的。双宾语句战士们赠给希望小学一批图书。8、并列复句(1)、(3)连贯复句(2)、(4)递进复句(5)、(7)选择复句(6)、(8)9、因果复句(1)、(4)(2)、(6) 假设条件复句转折复句(3)、(7)让步复句(5)、(8)10、是非问(1)、(4)特指问(2)、(8)选择问(5)、(7)正反问(3)、(6)八、操作分析题7、在括号里填适当的量词:两()桌子、一()鞭炮、一()新闻、三()小时、一()队伍、五()黄牛、三()草坪、一()新月、一()风景、一()交易、一()斜阳、一()善意、一()云彩、一()心事、一()邪气、一()胡子、一()大楼、一()台灯、一()炊烟、一()情思、一()清水。16、指出下列各词的词性:使用、实用、食用、适用、试用、施用、作用、效用、用功、用途、服务、服装、服用、服帖、衣服、服饰、希望、欲望、盼望、期望、果断、水果、果品、断定、判断、果敢、敢于、饱满、充满、充分、满足、充沛、充足、饱和、疾苦、痛苦、苦恼、疾病、痛恨、仇恨、疼痛、勇敢、勇气、气概、气愤、气氛、英勇、英雄、英烈、限度、限制、限于、有限、热爱、可爱、爱护、疼爱、溺爱、恋爱、爱情、热心、智慧、智力、聪慧、聪明、慧眼、开发、开通、开明、开挖、发展、发挥、通力、腐烂、腐朽、腐败、败坏、腐蚀、毁坏、兴奋、奋斗、兴趣、趣味、斗争、高兴、坚决、坚定、决心、决定、坚固、容易、再三、干脆、仍然、彻底、终于、最近、向来、即将、平时、平素、目前、过火、过失、失去、火气、难过、丧失、答案、作案、案件、答应、回答、搭理、战争、战斗、作战、战役、战士、战场、青年、年轻、年青、年少、少年、学习、学问、学者、大学、学历、学、着想、设想、思想、继续、持续、相继、继承、陆续。32、指出句子所属的句式: (1)昨天来了几位客人。(2)在上个月这里逃走了两个嫌疑犯。(3)公园里栽着几棵大香樟树。(4)电影院里挤满了观众。(5)现在班上又来了两个新生。(6)草坪上撑开了几把五颜六色的伞。(7)这道题你们不应该忘记。(8)校长笑着和我们握手。(9)小王抱怨妻子走得太慢了。(10)她不相信万里长城就能压着她丈夫的身体。(x)现在你有时间学习。(x)他买票请张顺看电影。(13)部长同志经常深入铁路现场办公。(14)他离开美国赴英国留学。(15)我昨天赊了他两斤盐。(16)县长告诉了我们那个消息。(17)我已经通知小王开会。(18)大家都骂他骂屁精。(19)老师叫我一首唱歌。(20)老师教我们一首新歌。(21)骄傲很容易使人失败。(22)一种必胜的信心促使他战胜的难以克服的困难。(23)小张流着眼泪对我诉说衷肠。(24)他的欺诈行为终于被警察发现了。(25)他的意见被接受了。(26)旧社会不把人当人。(27)小张脾气很好。(28)今天的课你来上。(29)走的时候他一句话也没说。50、确定下列句子的句型(1)在学校西南角一片树林里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菌类植物。(2)我总觉得他这么处理是有问题的。(3)文科大楼学校五年前盖的。(4)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5)看起来这部汽车终于发动起来了。(6)雨后的空气格外新鲜。(7)在去草原途中喝的都是湖中的水。(8)老王劝他赶快骑车去请医生。(9)他的话意味深长。(10)孩子娇生惯养不好(x)雨后的天空一片云彩。(x)在大会上发言的人一个接着一个。(13)每一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成为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14)他按照实际情况把事情的经过又说了一遍。 (15)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42、指出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1)老师在这堂课上,主要讲了语言的起源。(2)不管谁都不能不遵守规章制度。(3)只要不下大雨,我就去接你。(4)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5)路两边,你瞧,都是近来栽种的小白杨树。(6)老王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国内工作,另一个在美国读书。(7)一切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行动准则。(8)早晨,他背起书包,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学去了。(9)行李太多,得向脚夫交些小费才过得去。(10)李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很艰难地向山顶爬去。(x)这件事,照西方的观点看,是有点不可理解。(x)未来是美好的,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良好愿望。(13)离别的歌声,是回忆的歌声,祝福的歌声,极为热烈的互相勉励的歌声。(14)职位无论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15)只有言之无物的文章,才会没有读者。(16)这孩子喜欢自学,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喜欢问各种离奇的话。(17)这种发明,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是难得一见的。(18)即使有了钱,也不能随便花。(19)升学考试是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20)那是个晴朗的上午,没有一丝云。43、指出复句的类型:(1)家乡的水是甜的,家乡的山是美的,家乡的人更是善良的。 (2)他打起背包,挤上小火车,只身来到了大都市。(3)他不但能吟诗、作画,而且还能唱京剧,甚至橱艺据说也很高。(4)他不在车间,就在办公室,要不就在门市部里。(5)天气暖和起来了,孩子们又出来做游戏了。(6)老人们都玩得很开心,更不必说孩子们了。(7)或者你到上海,或者他到x,或者你们都回来。(8)他是忘了不来,还是故意不来?(9)你这样做太慢了,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10)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x)不管谁来,他都按制度办事。(x)假如你认为有用的话,我立即去办。(13)因为他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所以他的课上得精彩。(15)纵然你不能亲自来,总应该给我们打个电话吧。(16)就算我不是什么栋梁之材,可也是x大学的毕业生呀。答案7、两(张)桌子、一(串)鞭炮、一(则/条)新闻、三(个)小时、一(支)队伍、五(头)黄牛、三(块)草坪、一(弯)新月、一(道)风景、一(桩)交易、一(抹)斜阳、一(丝)善意、一(片/抹)云彩、一(桩)心事、一(股)邪气、一(撮)胡子、一(幢)大楼、一(盏)台灯、一(缕)炊烟、一(缕)情思、一(汪)清水。16、名词:作用、效用、用途、服装、衣服、服饰、欲望、水果、果品、疾苦、疾病、勇气、气概、气氛、英烈、限度、爱情、智慧、智力、慧眼、兴趣、趣味、决心、最近、平时、目前、过失、火气、答案、案件、战争、战役、战士、战场、青年、少年、学问、学者、大学、学历、思想 动词:使用、适用、试用、施用、服务、服用、盼望、断定、敢于、充满、饱和、痛恨、限制、限于、热爱、爱护、疼爱、溺爱、开发、开挖、发展、发挥、腐烂、败坏、腐蚀、毁坏、奋斗、斗争、失去、丧失、作案、答应、回答、搭理、作战、学习、学、着想、继续、持续、继承形容词:实用、服帖、果断、果敢、饱满、充分、充沛、充足、痛苦、苦恼、勇敢、气愤、英勇、有限、可爱、聪慧、聪明、开明、腐朽、腐败、兴奋、坚决、坚定、坚固、容易、干脆、彻底、过火、难过、年轻、年青、年少副词:通力、再三、仍然、终于、向来、即将、平素、相继、陆续区别词兼动词:食用形容词兼动词动词:用功、满足、热心、开通、高兴动词兼名词:希望、判断、仇恨、恋爱、决定、战斗、设想形容词兼名词:疼痛、英雄。32、(1)昨天来了几位客人。(2)在上个月这里逃走了两个嫌疑犯。(3)公园里栽着几棵大香樟树。(4)电影院里挤满了观众。(5)现在班上又来了两个新生。(6)草坪上撑开了几把五颜六色的伞。——以上是存现句(7)这道题你们不应该忘记。(27)小张脾气很好。(28)今天的课你来上。(29)走的时候他一句话也没说。——以上是主谓谓语句(8)校长笑着和我们握手。(x)现在你有时间学习。(x)他买票请张顺看电影。(13)部长同志经常深入铁路现场办公。(14)他离开美国赴英国留学。——以上是连动句(9)小王抱怨妻子走得太慢了。(17)我已经通知小王开会。(19)老师叫我一首唱歌。(21)骄傲很容易使人失败。(22)一种必胜的信心促使他战胜的难以克服的困难。(23)小张流着眼泪对我诉说衷肠。——以上是兼语句(15)我昨天赊了他两斤盐。(18)大家都骂他骂屁精。(16)县长告诉了我们那个消息。(20)老师教我们一首新歌。——以上是双宾语句(24)他的欺诈行为终于被警察发现了。(25)他的意见被接受了。——以上是“被”字句(10)她不相信万里长城就能压着她丈夫的身体。——主谓短语做宾语句(26)旧社会不把人当人。——“把”字句 50、(1)非主谓句/动词句(2)动词谓语句(3)名词谓语句(4)非主谓句/名词句(5)动词谓语句(述宾)(6)形容词谓语句(7)动词谓语句(8)动词谓语句(兼语)(9)主谓谓语句(10)形容词谓语句(x)名词谓语句(x)主谓谓语句(13)动词谓语句(14)动词谓语句(述补)(15)非主谓句/名词句(16)动词谓语句(兼语)42、(1)老师在这堂课上,主要讲了语言的起源。——单句(2)不管谁都不能不遵守规章制度。——单句(3)只要不下大雨,我就去接你。——复句(4)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复句(5)路两边,你瞧,都是近来栽种的小白杨树。——单句(6)老王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国内工作,另一个在美国读书。——复句(7)一切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行动准则。——单句(8)早晨,他背起书包,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学去了。——复句(9)行李太多,得向脚夫交些小费才过得去。——复句(10)李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很艰难地向山顶爬去。——复句(x)这件事,照西方的观点看,是有点不可理解。——单句(x)未来是美好的,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良好愿望。——复句(13)离别的歌声,是回忆的歌声,祝福的歌声,极为热烈的互相勉励的歌声。——单句(14)职位无论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单句(15)只有言之无物的文章,才会没有读者。——单句(16)这孩子喜欢自学,喜欢一个人思考问题,喜欢问各种离奇的话。——复句(17)这种发明,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是难得一见的。——单句(18)即使有了钱,也不能随便花。——复句 (19)升学考试使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单句(20)那是个晴朗的上午,没有一丝云。——复句43、(1)家乡的水是甜的,家乡的山是美的,家乡的人更是善良的。——并列复句(2)他打起背包,挤上小火车,只身来到了大都市。——连贯复句(3)他不但能吟诗、作画,而且还能唱京剧,甚至橱艺据说也很高。——递进复句(4)他不在车间,就在办公室,要不就在门市部里。——选择复句(5)天气暖和起来了,孩子们又出来做游戏了。——连贯复句(6)老人们都玩得很开心,更不必说孩子们了。——递进复句(7)或者你到上海,或者他到x,或者你们都回来。——选择复句(8)他是忘了不来,还是故意不来?——选择复句(9)你这样做太慢了,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选择复句(10)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递进复句(x)不管谁来,他都按制度办事。——假设条件复句(x)假如你认为有用的话,我立即去办。——假设条件复句(13)因为他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所以他的课上得精彩。——因果复句(14)纵然你不能亲自来,总应该给我们打个电话吧。——让步复句(15)就算我不是什么栋梁之材,可也是x大学的毕业生呀。——让步复句现代汉语语法简表现代汉语语法简表1.语法系统   所谓“系统”,简单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成整体的要素,二是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系统”应该理解为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统一体。语法的构成也是如此。一方面,语法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语法单位,如语素、词、短语、句子。另一方面,这些单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       这是汉语四级语法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的示意图表,从中可以观察到汉语语法系统的构成特点:语素到词、词到短语两个过程是构成关系,而短语到句子、词到句子之间则是实现关系——在多数情况之下,汉语的一个实词或短语可以通过添加句调的方式实现为一个句子。由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下边的认识:  (1)语素:是词语的构成要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又叫词组、结构,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语法单位。  (4)句子:是具有特定句调的、可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一、词类名称定 义语法特点类  别举  例(一)名词(附)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 方位词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 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代词 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边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多少(三)动词(附一)能愿动词(助动词)(附二)趋向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他动词)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①不能重迭。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①不能重迭。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①前面可以加副词( (四)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很好、不坏)。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五)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①基 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 数x、x、x③分 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 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 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六)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②单音节量词能重迭,重迭之后含有“每”的意思(个个、条条是每个、每条的意思)①名量词(物量词)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②动量词去一次、说一遍、看一眼(七)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 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语。一般不能和名短语合。①表示程度的很、太、最、十分、非常②表示范围的都、全、只、统统、仅仅③表示时间的正、刚、又、曾经、终于不、未、没有 ④表示否定的(看见)⑤表示语气的偏偏、也许、简直、难道(八)介词 起转介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①介词后边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②不能重迭。③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边组成介词结构。④介词结构也不能单说,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在句中主要是作状语,有少数也能作补语或定语。①表示对象、关系的把、被、对、对于、关于、连、周②表示处所、方向的在、向、从、往、朝③表示时间的从、自从、当④表示状态方式的用、以、按照⑤表示原因的由于、因、因为⑥表示目的的为、为了、为着⑦表示比较的比、跟、同⑧表示排除的除了(九)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词。 只能起连接作用,不能起修饰和补充作用。①表示联合关系的和、跟、与、同、及、而、或、或者②表示偏正关系的如果、只要、因为、虽然、即使、不但的、地、得 (十)助词 附着在词、短语、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①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②每个词的个性很强。①结构助词②时态助词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吗、呢、吧(十一)叹词 表示感慨、应答的词。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同其他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当一般的句子成分,它能独立成句。①表示喜悦的哈哈②表示悲痛的唉、哎哟③表示愤怒的哼、呸④表示惊讶的唉呀、咦⑤表示呼唤的喂⑥表示答应的嗯、唉(x)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①经常充任修饰语。②能单说。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嘟嘟!摩托车开来了。二、短语名称定    义举     例并列短语个人和集体 赞成或反对 讨论并且通过了 多快好省 伟大、光荣、正确的  由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有的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不用。偏 正短语 由中心词(正)和对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词(偏)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偏”在前,“正”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的”、“地”连接,有的不用。精妙的对联 好孩子 不断地提高 认真学习述宾短语 由动词(述)和被动词支配的词(宾)两部分组成的短语。“述”在前,“宾”在后。又称动宾短语。看书 洗衣服 联系实际 建设中国述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述)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短语。“述”在前,“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有的不用。写得简明扼要 好得很 看完 看不完 交代清楚主 谓短语 由被陈述的词(主)和陈述的词(谓)两部分组成的短语。“主”在前,“谓”在后。(他写)的对联 (意义深远)的大会 (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的短语。“介”在前,“宾”在后。他(在教室里)看书我(从去年)就开始练习书法了下边的图表反映了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句子  句子和词、短语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句子是有句调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成品。是话语的基本单位。  (1)句子的含义  句子,是具有特定语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调,实际上是一种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的现象。句调在语言中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在口语中,句调通过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来实现。如:    ①他来了。(平调/缓降调)   ②他来了?(缓升调)   ③他来了!(急升调)   ④你来!(急升调)    你去吧。(缓降调)  在书面语中,句调通常由语气词来帮助实现,如“吗、吧、啦、嘛、啊、呀”等等。还可以使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如“。”表陈述调,“?”表疑问调,“!”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标示感叹调和祈使调。  “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说的是每个句子都可以表达一定语义信息。还是上边的几个例子:   ①他来了。(告诉对方一件事)   ②他来了?(提出一个疑问)   ③他来了!(表达某种情绪)   ④你来!(发出某种劝诱)  不过,句子语义信息也仅仅止于此。比如,“他来了。”“他”是谁?“他”从哪里来?是怎么来的?干什么?等等,都不是一个句子所能够一次性明确的。这正是句子表义含量的局限性,也是大段话语、篇章制作的必要性。 (2)句子的分类  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a.内部结构b.整体功能。a.内部结构类型──句型:  句型是根据句子内部结构模式划分而来的类别。句子的结构类型通常可以表示为如下的系统:       b.整体功能类型——句类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类型划分而来的有关句子整体功能、用途的类别。通常有四类。    ①小王过来了。——陈述句    ②小王过来了?——疑问句    ③小王过来了!——感叹句    ④小王,过来!——祈使句  (3)句式  除了上述两种类别之外,句子还可以根据一些结构形式上的特征分别为各种不同的格式。这种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独特之处的句子格式,叫做“句式”。汉语的句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a.“把”字句。如:   ①我把书丢了。   ②小王把自行车摔坏了。  b.“被”字句。如:   ①他被同伴打了一顿。   ②他被打了一顿。  c.“是”字句。如:   ①我是昨天来的。  ②他是没听见。  d.“有”字句。如:   ①桌子上有三本书。   ②床上有一堆衣服。  e.“连”字句。如:    ①这首歌连我都会。   ②这事,连小孩也会做。  汉语句式是汉语语法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难点。三、句子成分(一)句子成分的含义汉语的句子,除了独词句之外,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词在句子的构成中所充当的角色、发挥的职能并不一致,分析句子,对句子内部各词语的句法职能进行观察和研究,就会找到一个个具有不同语法职能的句子构成成分,这就是句子的成分。所以,  所谓“句子成分”,说的是根据句子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不同的组合关系,以及各自语法职能划分而来的句子的结构成分。如主语、谓语等等。三、句子成分成分名称定    义经常用的词或短语举    例(一)主语 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名 词社会主义好代 词他天天锻炼身体短语群众的智慧无穷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学习语法很有必要想明白是说话前必须注意的事情干部深入基层很有必要(二)谓语 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动 词他走了敌人全被消灭了形容词身体健康叶子红了短语 他又说又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三)宾语 动词后边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等,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名 词我写字,你读书代 词大家喜欢他短语我们要学习对联格律和有关知识我看见他来了(四)补语 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序动 词你继续说下去形容词这本书写得好数量词文章看了几遍了代 词你学得怎么样了介词结构鲁迅生于1881年短语他做的又快又好小李说得大家都笑了(五)定语 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形容词红花 红的花数量词三个人 两本书名词、代词祖国的儿女 他的书短语又高又大的建筑你来的时候(六)状语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副 词刚来 很好形容词快走 慢慢地说代 词多么高 这么说介词结构从x来 为人民服务短语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很高兴地说(七)中国*** 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者短语指同一样事物并作同一个句子成分的一种成份。称代式复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或者短语放在句首,句中和它相应的是一个代词,称代句首的词或者短语,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这是多么伟大的名字啊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这才是我们应有的风格重迭式复指:两个词或者短语紧紧相连,从不同的角度表示同一事物,并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她的女儿郑萍,是个优秀的小学教师中国的首都x是一个美丽、清洁x市(八)独立成分 不作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也不同它们发生结构关系的一种成分,位置较灵活,往往能够自由移动。呼语:词、短语同志们,加油干哪!应答语:词好,编写方案就这么定了感叹语:叹词啊,祖国——母亲插说:词、短语那满山的枫树,你看,叶子全红了昨天的书展,少说也有几万人参加四、单句名称定    义举    例结主谓句 具备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练好基本功。 构分类这本书很好。省略句 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省略了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省略了的部分,如果需要,可以确定地补出来。船在哪儿?~在镇西北角。谁去?我~。你买了几本书?~五本~。无主句 只有谓语部分,没有主语部分的句子(主语部分并非省略不说,而是说不去或者不需要说出,一般不能补出来)。下雪了。禁止吸烟。散会了。独语句 在一定条件下,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短语形成的句子。火!多聪明的孩子!清晨。铁路附近的一所小学。用途分类陈述句叙述一件事情,或作出一个判断,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改革开入二十年来,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今天是国庆节。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疑问句提出疑问的句子,句末用问号。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难道不是最可受的人吗?祈使句表示禁止、命令、请求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语气强烈时,也可用感叹号。你要注意身体。你要勤奋刻苦。出发!禁止吸烟。不准讲话!感叹句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多么平静的原野!五、复句 名称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举    例并列复句 各分句平等地排列在一起,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也 又 既……又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等。内容多的数万字,少的只有几百字。我们写对联不是装文雅,而是学知识对后进学生,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帮助。承接复句 各分句间按时间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件。又 便 于是等。穿过一个干涸的砂石河,又爬上一面土坡,就看见了那个村子。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要在这几件事情中选择一件。或者……或者 是……还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宁可……也(决)不 与其……不如等。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有做丝?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递进复句 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不但(不仅、不光)……而且(还、并),或只在后一分句用“而且”、“并且”、“更”等,有时还用“不但”……“反而”表示。含有反诘语气的递进关系,还常用“尚且……何况”来表示。我们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要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本书我看过,而且看了不止一遍。你们连新战士的枪法尚且那么准,何况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呢?转虽 虽然(尽管) 折复句 在语义上,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但是(可是、却),或只在后一分句用“但”、“然而”、“只是”、“不过”、“却”等。文章虽短,内容却很丰富。这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假设,后一分句推论结果。如果(假如、要是)……那么(就) 即使(即便、纵然、就算、就是、哪怕)……也等。如果不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会主义的错误。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条件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推论结果。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不管、不论、任凭)……也(都、还)等。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因果复句 前一分句提出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就(可见)等。由于革命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可战胜的。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目的复句 一个分句叙述事实或措施,另一分句说明目的。为了 为……起见 以 以便 用以 以免 免得等。为了写好对联,必须认真学好对联格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有关知识学好,以便有一个好的基础。 x部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2、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3、烛之武形象分析。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x课时x部分:自主性学习1、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x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x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迭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2.简介本文背景材料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晋国为什幺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x 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3、预习(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并结合注释翻译全文(2)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4)小组讨论翻译,理清结构4、自主性学习效果检查(1)注音汜()南  佚()之狐 夜缒()而出 共()其乏困  阙()秦 秦伯说() 逢()孙 (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夫晋,何厌之有D、秦伯说,与郑人盟E、失其所与,不知3、古今异义①东道主古义:今义: ②行李古义:今义: ③乏困古义:今义:④夫人古义:今义:x部分:x难点知识解析x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讨论各段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二、研读1、x节(1)思考: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2)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字的用法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x节(1)思考: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2)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字的用法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x节(1)思考: 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理清层次 (2)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字的用法 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x课时 一、研读末段1、翻译句子并注意加点字的用法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2、思考:由此段可见出晋文公怎样的性格特征二、 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和性格特征    三、归纳知识点1、词类活用:①烛之武退秦师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③越国以鄙远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既东封郑⑥若不阙秦⑦阙秦以利晋 三、指明下列句式特点1、是寡人之过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晋军()函陵,秦军()汜南4、()辞曰:“臣之壮也……”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6、夫晋,何厌之有?7、以其无礼于晋四、自测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两个B、晋军函陵军:驻军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D、郑既知亡矣4、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x课时1、注音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ī)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阙(jué)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2、(1)已,通“矣”,了。(2)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3)厌,通“餍”,满足。(4)说,通“悦”,高兴。读yuè。(5)知,通“智”,明智,聪明。读zhì3、①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②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③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④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x课时一、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讨论各段大意开端:秦晋围郑发展:临危受命高潮:智退秦师结局:晋师撤离二、研读1、x节(1)思考: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2、x节思考:(1)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3、x节思考: 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理清层次 可分四层: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x课时 一、研读末段思考:由此段可见出晋文公怎样的性格特征x段:迫晋退兵 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二、 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和性格特征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  这段说辞,只有x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物形象塑造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写。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三、词类活用:①退,使动用法,使……撤兵。②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③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④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⑤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⑥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⑦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自测题1、A2、D3、D4、B 一、复习回顾:翻译句子指明句式特点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夫晋,何厌之有?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如果郑国灭亡而能对您有利,那就请您灭亡它吧。2、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3、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4、“之”的用法(1)公从之(2)是寡人之过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4)夫晋,何厌之有?(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公从之代词,他(2)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晋,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到二、“其”的用法归类1、以其无礼于晋2、失其所与,不知3、吾其还也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6、其皆出于此乎?7、其可怪也欤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它,指郑国2、失其所与,不知代词,指自己3、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指自己6、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7、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语气三、晋文公的性格 仁义智慧勇武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能屈能伸、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不战而屈人之兵1、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德行》。)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胡国的人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快要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会做的事吗?”胡国的侵略军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命来代替朋友的生命。”胡贼互相讨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一个讲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整个城都得到了保全。 2、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 四、 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和性格特征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  这段说辞,只有x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物形象塑造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写。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烘托了这个人物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日期:x年08月x部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2、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和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技巧。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积极向上的理想。2、培养学生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即自然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x课时教学设想: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深情,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一、新课导入1、导入 我们对荷花不陌生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月光下的荷塘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朱自清,走进他的《荷塘月色》。2、设疑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本文的情感基调?二、自学释疑互助学习1、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字,号。祖籍x绍兴,1898年生于x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x,所以自称“我是x人”。1916年考入x大学预科班,次年,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x、x等地的中学任教。 1948年8月病逝于x。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x的英雄气概”。2、请阅读背景资料,分析作者的心态,结合写作背景略谈自读感受。本文写于1927年7月的x清x ,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此时的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我们来了解这时期作者的思想,看看他的自我表白:“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走》)“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再者,作者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本文的抒情风格。三、初读课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蓊蓊郁郁()袅娜()踱步()霎时()弥望()斑驳)渺茫()点缀()2、找出表示作者夜游荷塘行踪的词语。3、本课的文眼是什么?。 4、找出文中作者情感的语句有哪些?5、朗读全文,说说全文的感情脉络。四、讨论释疑(四人一组,交流答案,相互分享成果,用红色笔勾画出不理解的问题,跨组交流。小组长总结不理解的问题)探究①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探②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五、拓展练习:写出两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x课时教学设想:再读课文,赏析文章x语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背默x、五、六段。一研读文本1、赏析x段:教师范读第4节,引导学生思考: ①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如画的美景,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②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③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结合具体句子谈。2、赏析x段:学生朗读第5节,思考:①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写作角度?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驱遣想象,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不在文字概念上做游戏(叶圣陶语)”,细细咀嚼,把好滋味辨出来。然后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作出分析、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以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读第6段,①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景色,其着笔点是什么?着眼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前面的画面比,这幅画的色彩是暗一点还是明一点?可以从那些词语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解疑学生齐读第7—10段,学生思考:1、作者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6段结尾“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8段又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里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训练操作反馈矫正(1)鉴赏动词: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几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3、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4、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2)鉴赏修辞:运用修辞手段摹形传神,淋漓入微,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体会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的妙处。1、比喻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2.拟人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3、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所谓通感,即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亦即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因此,通感又被人们称为“移觉”。这种修辞在高中课文中多有运用。(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鉴赏叠词:找出文中的叠词,试品析一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鉴赏动词:找出文中富有特色动词,找出两例,分析其表达效果。四、拓展练习见《伴你学》 2.曲曲折折的荷塘边,在荷塘上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田田”的叶子。这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田田:叶子非常稠密。平铺开来,密密匝匝。(《采莲曲》可作参考)亭亭:姿态优美。层层:高低有序,错综相间。以“田田”状荷叶的稠密,因为稠密,我们便可想象流水应该是看不见了。除此以外,荷叶还是有层次的,高低不同,错综相间。因为荷叶的稠密和错综相间,所以首先引起注意的是荷叶,而荷叶看过了,在层层的叶子中间,才见到了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小结:以上写了荷叶出水很高,亭亭玉立的优美姿态。用到了哪些修饰词?点缀:与稠密层层的荷叶相比,花就是点缀其间,映衬在荷叶绿色的背景上。“零星”和“点缀”可见花的数量之少,而且与荷叶的绿色形成色彩鲜明的对照。袅娜:年轻女子体态轻盈柔美。羞涩:年轻女子的神情。这里用来摹写花的形态,把花比作了人,它们有人一样的柔美和风姿婉约,有人一般的神情,含羞脉脉不肯绽放。以上写了荷花在月色下的光辉。到这里,荷叶,荷花都是静态的,荷塘难道是这样一直平静的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阵微风,送来了缕缕清香。且看作者怎样写这清香吧。缕缕:细微,时断时续。缕缕不绝。渺茫:远,不真切,依稀可辨。以上写了荷香。微风送来了清香,也使得叶子与花有了一丝颤动。“也”,与上面的微风相呼应。叶与花的颤动形成了一道波痕。一丝:幅度小。时间短。(不是一阵,不是一股,与微风相呼应)颤动:幅度小,频率快。(不是震动,也不是抖动)闪电:快。微风送来了荷香,微风还使叶子与花颤动(不是震动,也不是抖动)起来,但也是轻微的,只那么一丝,可见动的幅度不大,像闪电般快,见出这道波痕的不易察觉。密密:与上文田田,层层相呼应。凝碧:从田田,层层,肩并肩,密密而来。“凝碧”的波痕,何谓凝?依我想来,应该是叶子非常紧密,一动起来,重叠的部分颜色加深,好像荷叶的绿凝聚到了一处,而这点凝聚的绿很快传到了荷塘对面,所以就形成了凝碧的波痕。 荷波:闪电(快)凝碧(颜色深)脉脉:无声,深情。在作者想象中,如此美丽的荷花生在水中,而人们只见荷叶映衬下的荷花,不见流水,若非流水的深情养育,哪里会有这丰姿绰约的荷花呢?3.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4.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