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集体备课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安排定于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在四(4)班进行《蟋蟀的住宅》集体备课,现在请各位老师积极发言,就《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提出自己的设计和迷思。吕侠老师发言:《蟋蟀的住宅》是文学文本么?不少人说他是科学的说明文,也有人说不清,就说是“记叙文”,也有认为类似童话的……但是,它就是文学文本,《昆虫记》有着无法替代的文学魅力。有人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法布尔的《昆虫记》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文本定位后,“发现本心,寻求妙赏”就成了我的备课思路的定向。姚怀凤老师发言:本课如何导入?首先,让儿童倾听蟋蟀的鸣叫引入新课,随即让儿童看蟋蟀的图片,加上一段格式化枯燥的描述:蟋蟀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烧、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一个熟悉也陌生的朋友登台亮相了。胡孟启老师发言:此课教过数次,均以失败告终。课文被肢解得七零八散,儿童学习后既没有对蟋蟀的住宅产生好感,也没有对法布尔产生兴趣,只是记忆背诵了一些干燥无味的“住宅特点”,仅仅是能回答“为什么这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这类问题,而且答案还都保持高度一致。如何让这堂课上的有趣?蟋蟀是带着朋友(读者)在参观自己的家嘛。而法布尔,一定经历了这个家的选料,建造,内部装修等整个过程,也在全过程中和主人攀谈,交往,成为知己。他对蟋蟀建造洞穴是了然于胸的,因此才能让这住宅活生生地跃然纸上。你看——“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你再看——“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你不能错过——“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I
句句都是经典,连我都想亲自去看看。这哪里是在介绍一只不起眼的昆虫,介绍别人的家呢?他是带着朋友参观家呢。“妙”在法布尔就是这么做,这么写的。先总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择住宅;随后从“门”至U“平台”再到“屋内”逐一介绍。读者不禁会问:这么伟大的工程是怎么建造的呢?法布尔似乎知道大家共同的兴趣点,不等你问就自己作答。他介绍了建造所需的时间,建造的工具,建造的过程。哇,言意已尽,剩下的就只有参观者(读者)自发的赞叹了。全文之“妙”就体现在于这份自然而全情的投入上。朱晓丽老师发言:学习观察方法,学习阅读方法,学习写作技巧。“螳螂相当美丽,它有着苗条的轻盈的腰身,身着俏丽的短上衣,浑身呈现优雅的淡绿色,还有那长长的酷似纱罗的翅膀。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类似的描写很多,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这样细致的描写离不开仔细的观察。法布尔描写小昆虫时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特别是拟人化的写法让文章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小小的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粪金龟在黄昏迎来了“飞跃和欢唱的时刻”;再看“那爱拌嘴的麻雀夫妇,一边训诫不谨慎的孩子,一边鼓励胆小的孩子”。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时,觉得应该变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成是法布尔,要站到他的角度去领会观察的要义,体会写作的真谛。谢振宇老师发言:蟋蟀你见过,蟋蟀的住宅你一定见不着。为什么,深藏不露嘛。可人家法布尔就见着了,还见得真真的,写得切切的。你们说,这是咋回事?如果儿童的答案仅仅停留在“观察”上,那么就顺着引导他们关注法布尔所采用的特殊的与科学研究息息相关的持续观察和破坏性观察上(破坏洞穴才得以观察内部)如果儿童能发现观察这一行为背后对生命的热爱,那么这节课就对开启他们纯洁的性灵大为有益。但是,这不是我要强求的。教师的职责在于实施动态的课堂观察,在于瞄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予以辅助。教学即陪伴,教师陪伴儿童在语言学习和人性成长上渐入佳境。刘树敬老师发言:课后作业设计昆虫选美大赛,获取并交流昆虫的图片,然后介绍昆虫的习性和特征。学生可拿起相机走进自然,拍一些昆虫的照片;也可利用其他方法搜集图片,然后大家一起看图片,猜小虫的名字,说说小虫的习性和特征。谁说得好谁的昆虫获得“美丽天使”的称号,学生本人也可获得“小昆虫学家”的美誉。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