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上课说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上课说稿)

ID:880670

大小:23.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师: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总会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一张大眼睛观察自然的图片),在谈及未来的理想时,我们常常会无畏地说:“我长大要当一名科学家”(找一段视频),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让这朵理想之花逐渐枯萎凋零呢?请同学们不要羞涩,我们一起畅所欲言。生:(鼓励大家的发言)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想成为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没有了好奇心,丧失了想象力,失去了兴趣……师:同学们的发言充满了理性的思考。老师小结一下,“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一张枯萎凋零的花的动态图)——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以上这段话啊,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得出的教育规律。如此看来,让这朵理想之花不再枯萎凋零,我们真的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怎样的教育历程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希望从中得到点启示吧!(板书课文题目《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二、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掌握科普类文章的结构特点。2.挖掘文章的情感脉络,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3.归纳作者成长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因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复杂的内在结构,掌握科普类文章的结构特点。2.引导学生探知科普类文章独特的情感脉络,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3.引导归纳作者成长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因素”,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三、走近加来道雄师:关于作者加来道雄的生平,你了解多少? 生1回答,介绍加来道雄的生平,略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太让老师惊讶了,他的介绍非常完整,看来预习相当充分。四、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吧。师:这个单元学习的是科普类文章,这类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表面上结构简洁,思路清晰,呈现出议论文式的结构特色,但实际上拥有着复杂的内在层次,之中蕴含着独特的情感脉络与深刻意蕴。大家已经做过预习了,现在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要求在课本上写出来)生2回答: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所以本文就以“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了“鲤鱼世界的幻想”与“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两则故事。师:这位同学的回答比较有条理,对文章的主体内容作出了一定的概括。但是没有展示出本文严密的内在层次,他的回答有许多地方需要补充。生3补充:本文可以分为4层。第一层(1段):概述了作者在童年的两件趣事,告诉读者作者就是由这两件趣事来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的。第二层(2-11段):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判定可能存在高维数世界(或平行宇宙、多维空间),以此告诉我们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第三层(12-14段):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自发的学习研究。第四层(15-18段):详细记叙了高中阶段建造原子对撞机的经过。师:这位同学的补充就更进了一步,用具体段落划分了文章层次,进一步概括为四个层次,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文章的深刻意蕴。能看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但是仍然没有展示出文章复杂的内在结构。现在让我带领大家一探究竟。首先围绕童年的第一件趣事——“鲤鱼世界的幻想”部分(2-11段),更加详细地梳理一下本文严密的内在层次,体会一下语言文字背后,作者写作的深刻意蕴。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1段吧。生:快速浏览课文“鲤鱼世界的幻想”部分(2-11段)师进一步指导:如果我们细细的读2-11段就会发现一个细节:第3段结尾有个短语“我想”;第5段开头有个短语“我曾想”;第7段开头有个短语“我想”;第8段开头有个短语“我曾想”;第10段开头有个短语“我常想”;第11段开头有个短语“此后”。你会发现作者为“鲤鱼世界的幻想”部分设计了鲜明的分总结构,彼此之间对应严密。(PPT展示)所以想要理清这一部分复杂的结构,体会作者写作的深刻意蕴,就要翻转阅读 :先读懂第10段,理清层次,再分析第3-8段,找到彼此之间对应的内容,最后再读第11与第9段,找到彼此之间的对应。生:(按要求展开翻转阅读)生4回答:第10段的层次。生(5分钟探寻与第10段对应的内容)5-10回答:第3-8段中与之对应的内容。①我常想……池中游动的鲤鱼。——第4段鲤鱼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②我们的一生……看的见摸得着的事物。——第4段它们相信…构成。③就像鲤鱼一样……熟悉可见的东西。——第5段他们认为…看得见摸得着的。④我们自以为是……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第4段我的世界……理解力。——第5段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冷嘲热讽。⑤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各种震动。——第7段我想,鲤鱼“科学家”将会聪明地……无知。⑥一些科学家鄙视……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第8段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这真是一个奇迹。生11概括第11段与课文9段的内容,描述两段之间的对应。⑦第11段写作者对高维数世界的兴趣,使他贪婪地阅读这类故事——第9段写那条被抓的鲤鱼“科学家”待神志镇定之后开始讲述它的传奇故事。师:同学们的积极阅读与缜密的思考让我刮目相看。作者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复杂的结构层次,有什么深刻的意蕴么?请思考第一个问题: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可以引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思考后)生12回答:①“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②“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思考后)生13补充:③“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却没人想着去探究原因。④“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中的大多数鱼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师:两位同学的概括非常到位,现在请思考第二个问题: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来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思考后)生14回答: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掩盖自己的无知,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思考后)生15补充: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④他们鄙视高维数世界,视为奇迹或故事或胡说八道。师:两位同学的思考很全面,现在我们思考第三个问题个问题:在这一部分的叙述中,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绪?并谈一谈你的理由。(思考后)生16回答:是悲观的,因为文中用到了很多讽刺性的词语如“冷嘲热讽”、“聪明地”、“自鸣得意”、“自以为是”。(思考后)生17回答:是乐观的,因为这段文字是作者童年最快乐的记忆,正是这段记忆引导作者走向理论物理学家道路,暗示了孩子式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关键。师:两位同学的回答矛盾么?(思考后)生18回答:不矛盾,这正是文章结构复杂设计的用意所在,即告诉我们人类是自以为是的,他们拒接承认不理解的东西;又要告诉我们人类中总有人拥有好奇心与想象力,愿意探索未知世界,在看似矛盾中,强调孩子式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的重要性。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部分的探究有很大的收获,作者在这一部分苦心孤诣设计,就是想告诉我们,他悲观地看到,人类在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就“拒绝承认超出理解力”的自然存在;又要告诉我们人类中总有人拥有好奇心,愿意探索未知世界。所以在这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作者从童年的两件趣事讲起,就是想说的是,在通往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正是这颗好奇心与想象力,驱动着作者在8岁时对爱因斯坦的未能完成的事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可是,不同“鲤鱼世界的幻想”的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想告了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何才能滋养那颗孩童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要求快速阅读课文第12-14段,概括回答,时间5分钟)生19回答:①上学听课,激发自己的兴趣,第12段“记得我的中学老师……”;②用读书来满足好奇心,第13段作者“花了……线索”;③立志(下定决心),第13段“我决定……。”④确定研究的方向,第14段“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师:同学们的概括很完整。原来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需要上学、读书、立志、确定研究的方向,这样才能滋养那颗孩童般的好奇心。否则,“我长大要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之花就会逐渐枯萎凋零。可以小结一下,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教育历程更多的是在讲自己成为科学家的历程, 深刻揭示了一种区别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自我教育。我想引用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评价一下“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再引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唤醒与激发:自我教育从这里启航》作者司文娟。这样来看,作者加来道雄的这篇文章真是苦心孤诣,暗藏了这样一个不易为人所知的“成功要素”。最后我们再探究一下课文的第四部分,在写他高中阶段建造原子对撞机的经过,这一部分在写作手法上与前文大相径庭,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这样做有什么深刻的意蕴?(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15-18段)生20回答: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详实数字,符合科普文章的特点。重要的是想告诉我们,通往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还需要专业的知识与严谨的实验,这是由空想到理论学习再到实践的飞跃。师:我引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的话来总结一下这一段文字为何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详实数字,为什么如此详细地描写建造原子对撞机的经过,他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可见由孩童的奇思妙想到学生时代的知识学习,通往科学家的道路上,最后一步就是脚踏实地的实践。师:文章到这里可以说作者已经为我们点亮了一条通往科学家的道路,也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道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他成为科学家的“成功因素”么?生21回答:先要有好奇心有想像力,能不受约束地去大胆想象,这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之后要学习,并大量的阅读,有方向地读书,确定自己的人生志向,激活自我教育,最后要踏踏实实地去实践,不能一味地空想。师:这位同学的概括很到位,可是我发现少了点什么?请大家阅读第13段结尾的句子“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这段文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来源:Z§xx§k生22回答: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就像爱因斯坦那样。流露出一种为科学献身的悲壮之情。师补充: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这也是科学家道路共同的特点,所以在成为科学家的“成功因素”中还要加一条——得住寂寞,必须有献身的精神,这才是作者写作本文最深刻的含义了。[来这也是源:学#科#网五、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同样的一颗好奇心与想象力,为了让我们的理想之花不再枯萎凋零,请根据本文的学习,写一段文字,谈一谈自己将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