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指导多音字“血、倒”的读音。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说说喜欢的神话故事。2.板书课题,指名念课题。带着问题全班齐念课题: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同桌互读互查。2.识记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血液、滋润、肌肤、混沌(1)自由读词语。(2)小老师带读,读中交流。①第一组是反义词。根据实际理解“清、浊”并给“浊”字组词。②强调读准多音字“降”“血”。①理解“混沌”,找近义词;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学习第1自然段。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本1.默读课文,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能读成课文中的哪句话?把这句话画出来。2.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请学生自由读此句并思考,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1)教师板书“创造”,并提问:“创造”的“创”
这为什么是力刀旁?(看字形并联系课文理解盘古是用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天和地)。(2)教师小结:是呀,创造,它需要工具,需要力量,神话故事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那么,盘古创造了什么?又是怎么创造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进入神话天地好好研究吧。四、指导书写,拓展阅读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2.生字书写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重视间架结构。)3.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高大、雄伟的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2.积累词句,能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读第一段。二、研读课文,感悟盘古1.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盘古的“开天辟地”。
(1)指名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和地。)教师概括:开天辟地。(2)默读第2自然段,圈出描写盘古动作的词。(抡、猛劈)(3)结合动作朗读:“他见周围……一片猛劈过去。”体会盘古的开天辟地。(4)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①自由读,指名读,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轻”与“重”、“清”与“浊”、“上升”与“下降”是反义词,这些词的运用说明了天与地的不同。“缓缓”“渐渐”“慢慢”是近义词。)②指导朗读。师生、生生合作读,重读反义词,加深印象。2.研读第3自然段,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1)朗读第3自然段,尝试用四字词语概括盘古的创造精神。(顶天立地)(2)画出课文中具体描写盘古顶天立地的句子,读这些句子。(3)交流对盘古的感受。3.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世界之美。(1)自由读第4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2)再读第4自然段,尝试用4字词语概括盘古开天地后的变化,师先示范:他有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我们可以说“日月星辰”。(风云雨露、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3)诗化朗读,感受盘古创造的世界之美。
①出示诗化课文,教师配乐朗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他的,变成了的;……②学生自由练读,感受世界之美。③指名读,进行朗读指导。④积累词语:四季的风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
(4)训练说话,感受神话魅力用书上的句式说说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①学生自由练说。②四人小组交流。③小组选一位代表全班交流。(5)小结: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变化,想象力真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变化写到书上,课文后面的省略号能擦去吗?(不能,因为省略号代表还有很多很多变化,用笔是写不完的)(6)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的积累。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盘古说什么?2.摘录课文中“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3.交流课外搜集的神话故事。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