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秋兴八首》(其一)主编:韩丹审核:袁晓成时间:本单元第1节,全期总第3节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3、背诵并积累名句。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鉴赏诗歌的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第二次备课教学步骤:1、预学案:不学不讲(知识记忆与理解)文学常识1、唐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1)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中间两联须对仗。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2)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一般一、二、四句押韵。2、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知人论世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这条主线。杜诗风格,基本上是“”,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写作背景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诗文预习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万壑()渚清()千载()王嫱()青冢()朔漠()省识()环珮()暮砧()2、给诗歌划分节奏《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3、课前思考怎样把握诗歌的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导学案:不议不讲(思维探究与创新)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请具体分析。
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的?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识进行分析。首联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写了哪些意象?)分析颈联如何表明诗人感情?(4)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4、体会本文情景之间的关系。3、固学案:不练不讲(技能应用与拓展)【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秋兴( ) 凋伤( ) 玉露( ) 阴森( ) 急暮砧( ) 2.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巩县(今河南),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B.杜甫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于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C.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本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等。D.《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塞上风云接地阴 塞上:边塞上C.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他日:往日。D.白帝城高急暮砧 急:急促;砧:捣衣石。 4.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巩固提升】(一)课内检测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漂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二)课外拓展阅读杜甫的《江汉》,完成第2小题。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2、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阅读杜甫的《阁夜》,完成下列3-5题。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选自人教版《语文读本3》P4)3.下面对《阁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B.其中颔联写出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借视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听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C.全诗当用高昂的调子来读,速度要稍快一些。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D.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后写的,结尾还表达了积极的感情。 4.杜甫律诗章法严密。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阁夜》这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 5.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是就该诗选景的特点来评价的。请作具体分析。 4、思学案:不思不复(课堂小结与复习)小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乐景写哀情等手法,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1、杜甫的诗风为“沉郁顿挫”,试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杜甫诗歌创作除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还有没有其他风格?如果有,请找出来,与《秋兴八首(其一)》进行对比阅读。5、评价案:不评不结(学习评价与结论)本堂课自我评价:ABC老师评价:ABC教后记:导学案1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3(1)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借景抒情(2)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虚实结合(3)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以乐景写哀情(4)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由夔州想到故土长安,又由对故园的思念回到现实,实现了抒情上的一个回环往复。4触景伤情,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固学案【基础演练】1、答案:xìng diāo lù sēn zhēn2、答案:C3、答案:B4、答案:C 【巩固提升】1、答案: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漂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2、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结合,营造了一个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3、答案:A。
4、答案:《阁夜》: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5、答案: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道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笼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思学案1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是“沉郁”;声韵铿锵低回,(押平声韵)似水流冰下,凸显的是“顿挫”。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