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献研读文献观点梳理启发带着文本素读产生的若干困惑,我开始阅读文献。大约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太阳系的地球上。而这时地球上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人类的祖先盘古便在浑圆体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盘古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一片黑暗,他什么都看不见。急切间,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浑圆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盘古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 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盘古就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于是他微笑着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液体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人类开始繁衍。 神话怎么教?“教材是个例子”,无论何种体裁的文本,在回答“怎么教”问题上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努力通过教材文本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学会阅读和写作这一类文本的方法,并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基于这一目标,神话故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步骤进行:1.细读,把握结构,品味语言。文本细读是各类文体文本教学共同的策略,也是必要的方法途径,但每一类文体细读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神话文本应该细读什么呢?把目光投向了文本第七自然段,即“化生万物”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咀嚼品味、朗读体验、熟读成诵、拓展想象等方式,感受盘古化生万物的神奇,感悟独特的句式,并通过仿写训练积累语言。笔者认为,结构相似的句式是这一部分的突出特点,迁移训练、积累语言是必要的。但这种句式特点只是“当下”“这一个”
盘古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世界的圣祖,在南海为他修建了盘古氏之墓,方圆三百余里。传说墓中仙居着盘古氏之魂,如今广西桂林还存有盘古祠,每年都有许多人到庙里去祝祀。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显然是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他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谁创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他们用群体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来许多美好的传说。神话有什么特点?神话应该教什么?神话怎么教?为此,我上网学习了好多资料,但是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的周信东的《我的“类文本”教学研究——神话故事类》给我很大启发。鲁迅先生也曾给神话下定义:“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所能以上,则自然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基于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归纳出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先民通过神话故事表达“对永恒的美、真理的追求,建立和传递关于美和永恒的真理的价值观”[③]。一方面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先民认为这些情感也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也是具有意志、情感的;另一方面原始先民感知自然时,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这种具体形象的思维,使神话故事在表达真善美的主题时也具有了具体形象的特点。2.“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④]神话都有离奇的情节,大胆的夸张以及丰富的想象,对天地的形成、人类的产生、日月星辰的存在以及山川地形、自然天体等作出解释。3.“神话多以口头形式存在,经过长期的发酵、增补和交互影响而形成。”[⑤]神话是口耳相传的,在流传过程中会产生变异,具有变异性,所以同一个神话会出现多个不同的版本。又因为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的差异,同一个母题,不同民族会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所以神话又具有地域性。文本的个体特征。文本细读,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当下”文本的“例子”,学会“神话”“这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式。神话“这一类”文本要细读的首先是叙事结构,就这篇课文来说,主要体现为按事情发展顺序,条理清晰地叙事,它的叙事结构可用以下鱼骨图表示:另外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神话特有的开头形式,后面各部分开头“一天”“天和地分开后”“几千万年过去了”“临死的时候”,以时间结构为序,一目了然,也是需要细读的重要结构方式。其次神话还可以细读语言形式,就神话的口语性特征来说,要细读的并非那些描写优美的句段,而是具有神话特点的词句,比如文章中的“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几千万年过去了”等,这些虚化夸张的语言,和神话神奇的夸张与想象的特点相吻合,是最值得细读的。2.讲述,进入情境,还原故事。
二、神话教什么?神话教学要体现“有效”,明确神话“教什么”是关键。这就如牵牛必须用绳子牵起牛鼻子,才可以带着它,让它向着期望的方向走,完成期望的目标。语文教学“牵住牛鼻的绳子”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这一类”文体的文体特征。就神话来说,它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文体特征主要包括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表达方式等。1.离奇的故事情节。亚里士多德指出“神话”即“情节、叙事性结构”,是以故事打动人的。我国的神话,如创世纪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⑥]等等,每一种类型的叙事结构大体相似,如果把中国古代神话看作一个整体,它们多数是一种重复叙事的结构方式。有了这样的认识,作为“例子”的教材中的神话文本,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有了根据,即把握故事情节、掌握叙事结构。2.生动的人物形象。神话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因此准确解读神话人物形象是又一重要教学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体悟人类永恒的重大话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奇特大胆的夸张和想象。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时期,是初民依赖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虚构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顺应了童心,在儿童心目中神话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因此儿童喜爱神话。“守候童年,留住神话”[⑦],实际上就是要留住童年期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这是神话教学的又一重点。参考了几篇教学设计,给了我不少启发。采撷这些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亮点,恰当地为我所用,不失为一种好策略。因为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二元的,非善即恶,十分鲜明,学生自主阅读便会带来自身的“觉醒”。教学时,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故事,可以再现创世神话一路走来的朴实与神奇。在讲述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不断追问,逐渐在头脑中形成盘古的形象、神话的形象。具体指导学生讲述,可以分两步走,初次讲述可基于故事本身,抓住“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四个连环的画面,走进故事,感知它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训练难度,进行角色扮演的创造性讲述:让学生回到人类原初,扮演“先民”的角色,不断追问和假想——“世界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重新编创故事。比如“化生万物”部分,可以围绕“世界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追问:日月星辰从哪里来?风雨雷电从哪里来?山川河流从哪里来?这样既反复品味了文本,又仿佛是学生自己创造了文本,进而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用“盘古的()变成了()”的句式,结合徐整《五运历年纪》中“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
《等句子,进行拓展创造。这样的教学,教师带领着学生穿越神话创造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获取神奇的神话体验,同时进行儿童的哲学启蒙。像这样通过反复讲述,师生共同穿越神话的创造过程,还原了故事原初,神话便有可能被唤醒,在学生的生命中复活,神话人物形象就会更加清晰。对于盘古大神的形象,许多老师定位在“无私奉献”这一点上,教学用书上也这么说。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是形而上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奉献”是“恭敬地交付、献出”的意思。“交付”当然应该有交付的对象,但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宇宙混沌一片,他将自己“交付”给谁呢?“开天辟地”是一个创世神话,从“创世”这一特点阐发开去,这个故事所要表现的是盘古大神开拓创造的形象,颂扬的是他的创造精神。如果我们紧扣“神奇”采用讲述故事的方式组织教学,在还原创作原初、唤醒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对创造精神的体验就会很强烈;而如果我们习惯性地在课堂结束阶段以“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形式发问,学生就可能依据盘古化生万物自己却“死了”(严格地讲并非死了)这一点,贴标签式地回答“奉献”
。因此,采用讲述的方式,不仅符合神话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3.拓展,设计母题,构建课程。教材只是个“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因此,学完《盘古开天地》以后,可以悬疑——“各个民族的神话都是一样的吗”,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阅读母题,比如创世母题、始祖母题、洪水母题、战争母题等等,构建一个个小型语文课程,进行阅读比较,给儿童铺设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4.创作,编写神话,点亮童年。
神话是儿童的,儿童是神话的。儿童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的,梦想给了儿童诗意,也给了他们自由,儿童会以神话为主体材料进入他们自由的想象王国。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神话感兴趣、在阅读中走在前列的学生,还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通过追问,运用想象,自主创编新的神话故事,点亮他们童年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