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效果分析1、关于今天的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教学目标的提炼与选择,把如何展开想象,仿写句子,作为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怎样才能做到最有效的突破这个教学的重难点?今天的表达主要在句式的训练,前面反复读,感受这个句子,后面想象,能够把句子写具体,写丰富,然后转成书面语言写下来,体现了递进。尽管目标只有一个,把这个当训练点,突出重点,然后扩大,反而更有效。如果多个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反而最后仿写的目标不容易实现,现在围绕一个进行,才更有效。语文教学不在于课堂老师的表演,而是看老师能否把握学生的起点与需要。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想像合理,语言表达准确,效果好。2、这节课第二点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朗读的设计比较到位。抓住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进行句群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排比句的特点,感受到排比句是三个以上的相似的句子一起使用,表达上有气势。这个过程避免了教师繁琐的讲解,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完成这个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提问可以看出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完成了教学目标。3、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轻而清的动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句话是,能不能同时用“缓缓或者慢慢”时,处理很仓租,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效果不够好。
观课记录观课老师:三年级年级语文老师。观课记录李翠芝:目标的选取比较合适,注重学生语言发展。人文目标定位比较明确,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悟过程。周金梅:语言表达的目标明确。先让学生整体感悟句子的特点,然后抓住反义词,缓缓、慢慢等细细品味。待学生了解了这类句式的基本特征后,再让学生整体对照朗读体会,最后让学生背诵。徐鸿飞:想像这一环节的指导还应该具体些,学生可能想象什么?老师预设要充分,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写句子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得,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实现想好一个句子,给学生一个示范,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原有的水平生有所提升。宫玉霞:本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句式很有特点,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引导学生泛读诵读直至背诵,这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一种语言文字的范式让学生记住,就有可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许延兰:在整个课堂上,教师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情感,并且深化了孩子的情感。袁娟:李老师站在课堂上,给人以清透、理性的印象。她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同样给人这样的印象。没有过多华丽的渲染,没有迂回盘绕的提示,她就是清清楚楚的表达,自然晓畅的教学。她的语言也没有很多的修饰,简短,有力,有情。
《盘古开天地》教后反思每上完一堂课总有让自己觉得完美的地方,也有遗憾的地方。在正式上课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一次前测,依据前测结果,我对学生的学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完成后,我们又对学生进行了后测。前后测量结果表明,这节课的词语教学扎实,朗读指导到位,仿说、仿写方面思路清晰,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像。教学过程设计有梯度,层层推进,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合理、有效,符合学生有不懂到懂再到会的学习过程,是一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的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些问题是与老师有关的,比如在课堂上处理生成与预设的问题时不够机智。比如:当我问到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变化呢?有些孩子就直接回答了“盘古的身体部位会变成什么”,而这时我下一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我怕直接跟着这个学生的思路去教,训练会不扎实,并且影响后面的写话质量,所以我还是按照开始预设的路子走。这说明我在处理课堂的生成与预设方面,还学要多思考。还有一些问题与教学设计有关。在感受对偶句时,只考虑了句式的工整,没有深挖句子的形式秘密。在训练学生时,忽视了总结环节等。课虽然结束了,但思考却刚刚开始。总之,教学过程怎么设计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