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神话传说。课文具体而生动地记叙了人类的老祖宗——巨人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自己的身体幻化宇宙万物的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品悟语言文字为主轴,以激活学生想象力为教学策略,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品析词句,想象说话,培养学生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盘古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勇于献身的精神。二、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创造”一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难点:理解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神话故事激趣,走进神话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如果你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就请你大声说出来。
生: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师: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生:盘古。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注意“盘”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再写点。师:好,谁来读读课题?(生读)师:谁的声音能更响亮一点?(生读)师:不错,咱们一起来读课题。二、检查预习,识记生词师:孩子们,你们课文中的生词都预习了没有?康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师:谁来当小老师来领读第一排的词语?请你。生:肌肤四肢师:小老师的声音可真洪亮。师: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月字旁”的字。师:那“月字旁”的字大多都跟身体的部位有关,你能说几个带有“月字旁”的字吗?生汇报:胖腿脚肚脸胳膊脊背肠胃胸膛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平时积累的生字可真丰富呀!师:第二排的词语谁来领读?生:滋润辽阔猛劈师:老师发现,猛劈这个词你读的特别好,不仅后鼻音读的准确,还读出了猛劈的力度,你能再带着大家读读这个词吗?生领读:猛劈师:第三排的词语谁来领读?
生:逐渐缓缓师:读的字正腔圆,真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组词的意思相近,所以它们是近义词。师:最后一排词。生:一丈血液师:孩子,血液这个词你读的很准确,我们在书面语中就读xuè,跟老师读血液。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你知道一丈是多长吗?生:应该有十米了吧!师:你猜的吧!师:其实一丈大约有3.3米,咱们平时上课教师的高度基本上就是一丈,明白了吗?师:好,词语会读了,咱们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中。三、初读感知,提炼中心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找找,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并用直尺把它画下来,开始吧!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你们找的和他一样吗?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读出来了没有?生:创造师:你很会读书。师:创造一词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边写边记,“创”的左边是“仓”,注意一捺要变一点,右边是个“利刀旁”。师:“造”字是什么结构?生:半包围。师:我们先写里面的“告”,这还有一个成语呢!一口咬掉牛尾巴。再写外面的走之底。注意三笔完成,平捺要有曲折,带有刀锋才好看,会写了吗?师:那就在生字本上写一个这个词,看看谁写的又快又好。注意写字姿势:手拿笔、头摆正、肩放松、脚放平。师:你看这个孩子的写字姿势多标准呀!
四、围绕中心,自读自悟师:让我们把创造一词送入句中,再来读读这句话吧!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孩子们,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先把它写上。(板书:怎么?)生:盘古为什么要创造美丽的宇宙?师:我想那肯定要从创造前的宇宙找寻答案了,是吗?(板书:前?)生:盘古创造的宇宙都什么样?(板书:什么样?)生:盘古是用什么创造宇宙的?(板书:用什么?)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盘古。五、走进文本,对话交流(一)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决心师: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什么样呀?预习课文的孩子一定知道,有一个词能告诉我们答案。生:混沌一片。师:那你知道什么是混沌吗?生:非常乱,乱七八糟,看不清。师:其实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样来理解的?自己读一读。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应该选择哪个解释?生:第一种。师:请坐,那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种解释。师:是不是理解混沌的意思了。这个问题解决了吗?那我把它擦掉。(板书:擦去前?)师:盘古呀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来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并用直尺画下来。师:画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两人相互交流一下。师: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哪位同学先来汇报你找到的第一个语句。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孩子,你知道什么是抡起吗?生:拿起。师:孩子,跟老师一起做做拿起的动作。再读读这句话,做做抡起的动作。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抡起”比“拿起”更用劲。师:你感受到了“抡”的用劲。谁能带着这种力量读读这句话。生1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我看到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师:谁还想来读?生2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小盘古,告诉老师你在抡斧猛劈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生:我一定要把天地分开。师:多有决心呀!就带着这份力量和决心咱们一起读这句话。生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孩子们,盘古一把斧头就劈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你想到了吗?生:开天辟地。师: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来,咱们把这个词写在第二段的旁边。(板书:开天辟地)(二)体会“顶天立地”的顽强与伟大师:好,请同学们接着汇报,还有那些语句可以告诉我们盘古石怎样创造宇宙的呢?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谢谢你,和我们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这个语句。师:我们来看看,这就是盘古头顶天,脚蹬地时的情景,能说说你此刻的感受吗?生:盘古此时一定很累。
师:是呀,盘古此时能睡觉吗?能休息吗?生:不能。师: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真是一位伟大的盘古!盘古此时除了忍受疲劳还忍受着什么?生:痛苦。天上升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的身体也一定拉伸得很疼。师:你能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师:还忍受着什么?生:寒冷,饥饿。师:是呀,盘古不但要忍受这些痛苦的折磨,还要饱受着岁月的煎熬,这样一个动作不知过了多少年。师:其实盘古头顶天,脚蹬地时,不知头顶出了多少血,脚蹬出了多少泡,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如果天地再次闭合,宇宙将永远暗无天日。师:所以,十年过去了,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小盘古们,能再使点劲吗?100年过去了,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1000年过去了,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1万年过去了,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师:那盘古的这个动作,我们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括呢?生:顶天立地。师:真好,看来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你们每个人的心间,咱们也把这个词积累下来,写在第三段的旁边。(板书:顶天立地)(三)体会“身化万物、改天换地”的无私奉献师:咱们接着交流,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生:读第四段。师:其实你读的这些语句,可以用这一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你找到了吗?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这其实是第4段的中心句。师: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抓住中心句来概括自然段的内容了。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桌两人合作,一位读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位读它变成了什么?
师:读完了,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生:很神奇。师:是啊,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变化,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看看你的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师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师:眼前出现画了没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云,雪白的云。师:你看到了云的颜色。生:我看到风在刮,把云吹到空中上下飘荡。师:这真是一幅美妙的画面,谁能通过你的读,让这洁白轻盈的云呈现在我们面前。生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师:我感觉这云在随风飘荡,你们看,风一吹,这云就越飘越远了。师:看到了吗?康老师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示云越飘越远了?生:轻柔的,声音逐渐拉长了。师:你们能让眼前的云飘远吗?我们来试试,我读身体的部分,大家读变化。师:注意这不是下沉的云,而是上升的云。师:刚才我听到了女同学的声音很美,咱们来读读这句话,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能看到这飘动的云。女生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师:男孩子们把掌声送给她们好吗?师: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象,眼前要出画,而且能把你看到的景象通过你的读展现在大家面前,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读读其他的变化?待会把你看到的最美的景象读给大家听一听。(生品读)师: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画面了没有?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听到了隆隆的雷声。师:这雷声震耳欲聋,你能读出来吗?生: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师:我们来帮帮他吧,让这雷声更加响亮些吧!生齐读: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生2:我看到了火辣辣的太阳和皎洁明亮的月亮。
师:能通过你的读让这太阳和月亮呈现在我们面前吗?生读: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师:太阳热情似火,月亮温柔如水,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生3:我看到了辽阔的大地。师:那你能读出这一望无际的大地吗?生读: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生4:我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师:我们可以加上动作来理解。(动作温柔)这是什么?生:潺潺的小溪。师:那川流不息呢?生:(做快速流淌不间断的动作)师:说明水流得很快,很急。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生5:我看到了晶莹的雨露。师: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啊!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师:通过你的朗读,我想到了润物细无声。师:好了,孩子们。现在你知道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了吗?生:美丽的。(板书:擦去什么样?)师:现在你知道盘古是用什么创造宇宙的吗?生:整个身体。(板书:擦去用什么?)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变成的美丽的宇宙吧!我来读盘古身体的部分,你们来读变化。(配乐插图)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从哪里知道的?生:不是,后面有省略号。师:那就让我们也来当一回神话故事的编写者,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还有哪些是盘古的身体变化而成的呢?生:他的牙齿变成了晶莹的宝石。
师:多神奇呀!生:他的手指变成了高大的五指山。师:我们也可以想象成是孙悟空被如来佛压住的五行山!生: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师:多么有想象力呀!生:他的鼻梁变成了巍峨高耸的珠穆朗玛峰。师:你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生:他的汗毛变成了无数千奇百怪的山洞。师:连这么细小的地方你都想到了,真了不起!你可真是咱们班的小小编写家呀!师:原来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成了这美丽的宇宙,真是改天换地呀!(板书:改天换地)师:现在你知道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吗?生:是通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来创造宇宙的。师: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板书:擦去怎么?)师:课的最后,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六、作业孩子们,盘古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无私、伟大的神,其实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多看一些这样的神话故事。下节课我们可以开展一个有关神话故事的讲故事比赛。七、板书设计18、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创造顶天立地改天换地八、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我在教学时,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教学氛围。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一、神话故事激趣,走进神话我先播放孩子们熟悉的神话故事图片,让孩子们猜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这些神话人物,在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引出了课题,激发了他们对新的神话人物——盘古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二、抓住重点,创设情境,感受人物形象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在教学时,我抓住“抡起“与“拿起”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这个词语更准确地写出了盘古分开天地的艰辛与决心。并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恰到好处。我还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十年过去了,生接读……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让学生在情感朗读中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伟大、勇敢、坚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同桌读、男女生齐读、师生配乐情境合作读等,采取先扶后放的朗读指导方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谈感受,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也让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另外,在想象创编环节,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说话:盘古的()变成了()的()。这样,通过读思结合,盘古的精神也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