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思想核心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了解背景《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露般的秋霜使两岸的枫树林衰败飘零,巫山巫峡一带气象更加萧瑟阴森。巫江的波涛好像连天一般汹涌澎湃,边塞上风云滚滚,阴沉沉地压向大地。一丛丛的菊花再次盛开,使我像往日一样又一次伤心落泪,孤独的小舟系向岸边,也系着我怀念故园的心情。寒风阵阵,催促着妇女们拿起剪刀裁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傍晚时分,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急促的捣衣砧声。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首联写了秋天什么景象?写出了蜀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条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败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现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2.颔联又表现了怎样的景致?本句层上展开,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离蜀经历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抒发了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裁衣的刀尺声、砧声,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更平添了诗人一许孤独、忧伤之感。姑苏陈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石像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比较阅读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共同点: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不同点: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小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