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位王员外,特别喜欢牡丹花,庭内庭外都种满了牡丹。王员外采了几朵牡丹花,送给一老翁,老翁很开心地插在了花瓶里。隔天,邻居激动地对老翁说:“你的牡丹花,每朵都缺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不全吗?”老翁觉得不妥,就把牡丹花全部还给了王员外,并如实告诉王员外关于富贵不全的事情。王员外忍不住笑道:“牡丹花缺了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无边吗?”老翁听了颇有同感,又选了更多的牡丹花,开心的走了。
为什么对同一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
立论角度立论角度就是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性。所谓多角度立论,也就是能够区别相同材料所蕴涵的不同要旨和细微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运用相同材料多角度立论,发散思维是关键。
变换角度,多向思维阅读寓言《滥竽充数》,看看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可以从哪些角度立论?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谁看得出来!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为什么呢?”那人解释道:“鞋是供人穿用的,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人做帽子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你能从几个角度立论?凡事应先做调查研究,不大无准备之仗,才能成功;(正面)正因为那里人不穿鞋不戴帽,所以可开拓市场,可以有大作为;(反面)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侧面)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全面)
根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情况总结一下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0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同的角度人类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结果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好心不知办坏事按科学规律办事好心未必办好事经验主义要不得不负责任有辱使命实现理想的道路曲折艰难锲而不舍,等待时机
比较分析材料一:曹操在征讨张绣的途中,为避免扰民,严明军纪,特别命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结果曹操自己的马受惊窜入田地,践坏了一大片麦田,一一件小事由于曹操自己的军令变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如果不罚,何以服众?”说完就要自刎。幸亏郭嘉引用《春秋》之义,以法不加于尊,给曹操找了台阶。但曹操还是用剑割自己的头发掷于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割发代首。
材料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请分别从曹操和薛谭的角度立论。曹操言出必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岂能“割发代首”?学不可以已,薛谭应继续虚心向秦青学习唱歌。“归”而改行,薛谭要敢于言归。试分析哪一种立论更好。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一种就是对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请将以下熟语翻出新意眼见为实、损人利己、这山望着那山高、愚公移山、枪打出头鸟、嘴上没毛,做事不牢。眼见未必为实、损人不利己、这山就要望着那山高、移山不如搬家、高飞吧,出头鸟、嘴上没毛,办事也牢。
总结一、多角度分析思考1、一个事物或材料,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去审视;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二、选取最佳角度1、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2、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评价与反思作文在内容项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靠“立意”体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意高旨远”,即使是日常生活小事也应写出新意,写出深刻的道理来。立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多,主题散”、“主题大而空”、“跑题”。因此在讲究“新、深”同时,别忘了立意的“沉稳”即观点正确,论证无懈可击,不可一味地标新立异。
话题:手有五指
定角度下列角度哪些是切题的?哪些是不切题的?A\整只手()B\手背与手掌()C\手指间()D\手掌与手腕()E\一双手()F\手指与手掌()G\各个指头()
[角度一]整只手[构思]“劳动创造世界,双手扭转乾坤”。这只手怎样才会变得有力量?五指分开是分力,五指并拢成合力;五个手指屈曲向掌心,又聚成了一种强大的向心力。[立意]五指并拢握拳,团结起来力量大。
[角度二]五指间[构思]“独木不成桥”,“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手怎样才能变得灵巧、能干、会做?这就在于五个手指互相配合,亲密合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友谊、团结、协作的精神。[立意]事情要做好,五指配合少不了。
[角度三]大拇指[构思]大拇指是五个手指中最粗、最短的,比不上其他手指纤细好看。但许多操重的工作多要劳烦它,其他手指的活动也靠他带头和管理。大拇指就像一个长相丑陋的人,虽然其貌不扬,但他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内涵,有自己的重要作用。[立意]拇指形丑作用大,谈“美与丑”
阅读下面的材料,谈感想,作评论:电视剧《明天正是早晨》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母亲,在小儿子屡犯错误的情况下,精神恍惚,凝视双手,凄然叹息:“十个指头啊,你为什么不一般齐呢!”气愤之余,病情发作,竟用剪刀把五个手指剪平了,还说:“这下可好了,五个指头一般齐了。”
[角度四]说小指[构思]小指很小、很细、很笨,甚至沾满了污泥,但它总还是我们手上的一个指头,和我们筋骨连在一起,所以,不要嫌弃它,而要爱护它;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小指虽小,但缺少了它,我们会有一只完美的手吗?小指虽小,但有很多细小的活儿却怎么也离不开它呢!所以,小指应自尊,自信、自强。[立意]小指莫自卑或要爱护和帮助弱者。
[角度五]手指的“做”和“让”[构思]五个手指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但它们不可能事事都一起动作。当某些手指工作时,其它手指就自觉地避让一旁。这种精神和风格不是值得赞扬的吗?[立意]“避让”风格赞。
《从“班门弄斧”谈起》的相关立论: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在行家面前敢亮自己的才学,精神可嘉。学术权威受到欺辱,可悲可叹。请大家说说哪个立论偏离了题意。
方法点拨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符合实际立论要新颖别致:a.角度新;b.思想新;c.境界新
迁移延伸选择最佳角度立意训练: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原因在于:1、我们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对内容都是熟悉的。2、有些角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云,平平淡淡。另外,有些材料本身就有鲜明的情感价值趋向,并不能多角度地多向立意。那么,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选择最佳立论角度材料:据报载,神农架林区野猪曾一度为患,有人想出在电线杆上装高音喇叭、播放狮叫虎吼的声音吓唬野猪的办法。开始倒很有效,后来,野猪非但不怕,反而拱倒了电线杆。
可以参考的立论适者生存不能姑息迁就骗,终非长久之计动动真格如何要顺应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