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和《锦瑟》教学设计两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秋兴八首》和《锦瑟》教学设计两篇

ID:882386

大小:24.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秋兴八首》和《锦瑟》教学设计两篇《秋兴八首》教学设计导入: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进入正课:作者与时代背景简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鉴赏诗歌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做的介绍,鉴赏诗歌。  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活动:自读,讨论课堂活动过程: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提问2: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3:诗中出现的意象。⊙客观景物+主观情感=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境提问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提问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问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明确:1、题目意思: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2、诗句意思: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诗中的意象以及其含义: 一、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白露(whitedews)——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1.“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节,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觉。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把“伤”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来?  明确: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⒊提问:那我们说这里的枫树林会不会是杜牧《山行》里的枫树林呢?这里的“红”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红色呢? 明确: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 ⒋提问:这样的红与后面一句“巫山巫峡气萧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明确:颓废、凄清、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种气氛。㈡巫山巫峡气萧森提问:你认为诗中的“气萧森”指什么?明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小结:首联短短14个字里,那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三、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山。暗指国家)提问:也就说波浪在涌,他的心情也有涌动。那他的心情为何起伏不定?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进行想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阴暗、阴凉的气氛,不是很平静,山被云雾围绕,这里反映出作者的心情是很悲伤的,也是很沉重的。⒋提问:结合背景的话,会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明确:这首写于公元766年归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几年他都没有回到家,诗人在外流浪了好几年。 此刻,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四、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泪”的意象,这“泪”应该是“丛菊”掉的眼泪。这让我们想到了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诗“感时花溅泪”,人在很悲伤时景物带给人的感受。那实际上不是景物在流泪,而是诗人自己。提问: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而选“丛菊”呢?我觉得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你以为呢?说说看,要讲出理由的。明确: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感时花溅泪”,花得这么茂盛,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在掉眼泪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诗人一种心境。而且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五、孤舟一系故园心:“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提问: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他急切地想回家?明确:“系”。这里的“系”有双重含义,虽然这里说“系”的是舟,但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提问:那么“孤舟”是个怎么样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它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中?明确:一只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提问:这一只孤舟处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明确:凄凉,而且飘零,一条小船在波涛之间起伏,有时甚至有被波涛吞没的感觉。小结: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与脆弱?江面是如此的波涛起伏,又是如此的宽广,一条孤舟系于岸边,是不是更能给人一种脆弱、萧条、残败的感觉?大家一定要拓宽想像的思路与空间。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确:“暮”即“黄昏”,太阳落山了,虽然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天气寒冷,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做衣服,心里还是很温暖的。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更能和作者那种不能回家的悲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结:就是说,大家都在为冬天做准备,做寒衣,而作者只有一个人,而且身上穿得很单薄。这种单薄更能显示出“凄凉”的心境。提问:刚才讲到秋天,起风了,大家都在做衣服,而诗人衣着单薄,显得分外凄凉。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暮砧”啊?我们在《说木叶》中有一句“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是不是?那么,这个“寒砧”与“暮砧”都带有什么样的寓意啊?大家想想看“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个怎么样的情景:夜晚到了,敲打洗衣石的声音一声急过一声,慢慢地由慢到快,这样的场景带给人什么样的感明确:山城这样高,但作者能清楚地听到敲打洗衣石的声音,四周很安静,而一声声的捣衣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敲击在空中也敲击在诗人的心中。  小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艺术技巧:1、对偶颔联 颈联。具体:[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                          [丛菊]对[孤舟];[两开]对[一系]2、借景抒情总结: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 《锦瑟》教学设计导入:播放徐小凤《无题》歌,带学生进入李商隐的世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大家很熟悉的诗句吧?小学就学过。是哪位诗人的呢?嗯,就是李商隐。那我们今天呢,将继续走进李商隐的诗情世界,学习李商隐的《锦瑟》。 初闻诗声过渡:首先呢,请大家齐读《锦瑟》一遍。生读1我:我感觉,大家刚才不是在读诗,只是在读一串连在一起的字词而已。硬邦邦的。我们上学期说过,读诗歌要带入情感。现在,给大家十秒钟酝酿一下情感,找找锦瑟带给你的情感体验再读一遍诗歌。生读2我:好,刚才读的感觉跟第一遍不太一样了。那我想问问,这一遍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的呢?生答我:好。有了自己的感情初步感知了《锦瑟》。接着,我们再来听读一遍《锦瑟》,同时找出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划下来。  品赏诗情过渡:刚才初闻诗声,大家对锦瑟这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了一份感性上的认识——伤感、迷惘。但是,就像老师最近强调的,你有了这种感性上的认识,这份感觉作者是如何传达给你的呢?这是需要我们细品诗歌才能找得到的诗歌的魅力。下面,我们将细细来品赏诗情。首先,我们来看看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有哪些同学是喜欢这一联的呢?请你来我们说一说这一句作者在说什么呀?给我们翻译一下看看。生译:我:我们知道,瑟是一种乐器,这里用的是锦瑟。那我想问问,这个锦字反映出锦瑟有什么特点?——美丽。好,作者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但是大家再看看关于锦瑟的传说,锦瑟有五十根弦吗?——没有,只有25根。五十根的瑟所奏出来的音乐太凄惨了。但是,作者在这里还是说锦瑟有五十弦,说明这个锦瑟除了美之外,还有什么特点——音乐十分哀伤。 过渡:对于美丽的锦瑟,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能反映出来?——无端。反映出作者对锦瑟的幽怨。他为什么怨锦瑟呢?——因为锦瑟让他想起了华年。问:华年的华是什么意思? ——恩。锦瑟让他想起了年轻时候美好的年华岁月。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开头有点儿像我们最近刚学过的一篇散文啊?——《故乡的榕树》。恩。对!都是由某物引发自己的追忆。这种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说过,叫什么?——缘物生情。 过渡:缘物生情。咦?但是我有点困惑呢。锦瑟既是美丽的,又是携着哀伤的;那作者由它想到的是美好的华年。按说听着悲伤的音乐,更应让人引发的是悲伤的思绪啊。好!那我们接着往下赏析,作者写的这份美好岁月里充斥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颔联和颈联。生读——问:好,这四句呢,作者化用了很多典故。在理解上可能给大家带来难度。我们先不管它在讲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品品作者通过典故的化用,品品这其中传达出了怎样的感情?刚才有喜欢这两联的同学没有?我们请他来给咱们先赏析赏析。生赏析。——我:结合学生的回答来提示。大家看看庄生梦蝶这个故事,本来讲的是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了,不知道是自己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李商隐化用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变化?——作者用了一个迷字,庄子迷恋这个梦,说明这个梦怎样?——说明这个梦美好。但是,大家看看还有一个字,“晓”。晓是什么时候? ——快天亮的时候。快天亮了,说明梦怎样呢?——马上就要破了。嗯!说明这份迷恋蝴蝶的美梦马上就要破了,这个美好的梦十分短暂。 好,那下一句,我们再来看看“望帝化为杜鹃”这个典故。这里李商隐也有一些改动。原典故本来说的是望帝思念故国而化杜鹃。但是作者在这里却说托给杜鹃的是什么?——是“春心”。嗯。那什么是春心呢?春心有什么特点呢?——美好。恩。美好的。但是这份美好如何呢?望帝死了,带着春心死了。美好怎样啊?——美好幻灭了,只能来世托给杜鹃了。 好,我们再往下读,看看颈联。颈联颔联,这两句如果不看典故的化,很像是写景。刚才说喜欢颈联的同学。你结合这两句的意象,来给我们赏析一下,颈联的文字传达给你怎样的感受?生答。——我:好。刚才同学赏析了。沧海月明这幅景给人怎样的感受?——冷凝、明净、皎洁但是,沧海月明、美景之下,却又有鲛人泣泪的场景。泪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伤感。美好与伤感共同杂糅在月明之下。  同样的,我们来看看蓝田日暖玉生烟。大家看了典故,蓝天是我国陕西的一座山,盛产玉。蓝天山,风和日丽、阳光普照,从色调上看,带给人怎样的感受呢——温暖。这幅场景也让人觉得很美。但是,这幅美景之下,又有玉气生烟的图画夹杂其中。烟给大家怎样的感受?——飘渺。蓝天日暖的美好景致下,仍会让人觉得有飘渺之感。 大家看看这两句,一冷一暖、一沧海一蓝天、一月明一日照,都有良辰美景的美好;但是,同时却充斥着泪、飘着些许烟,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丝伤感、一丝飘渺迷惘之感。 所以,我们综述这四句。作者用了四个典故,借典传情。传出了怎样的情呢?作者所思起的美好年华,始终夹杂着一丝伤惘。所以,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联。作者以美丽而哀伤的锦瑟,追思年华,而追思的这些年华呢,有美好,也常伴这哀伤。要写年华之前,先写与之有类似特点的锦瑟。这叫什么写作方法呢?上学期在《诗经》中学过的,《氓》;还有学过的《孔雀东南飞》。——托物起兴。好,作者追忆完了年华,回到现实,有怎样的感慨呢?我们看看最后一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很多同学估计都喜欢这一句。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来赏析一下。赏析点:惘然:失意、怅惘、惆怅伤感。此情,是什么情呢?就是上文回忆的华年岁月里那种一直存在的既美好、又让人伤感的情感。——问: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作者的华年里一直存有这种感情呢?赏析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会有疑问。那我们就要由诗来读人了,李商隐到底经历了些什么,有哪些隐伤才让他写出了这样既美好又伤感的诗句呢?当然,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家说法不一。这里呢,提供几种比较常见的解说:但是,不管大家是否知道李商隐的隐伤到底是什么,都影响不了大家对这首诗的喜爱。因为这首诗传出来的这份又美好又伤感的情感感染了读者,我们都有过类似的情感。虽然是在不同的年代、是不一样的人、又不一样的经历,但是,共通的这份让然惆怅伤感的情感,是我们共有的心灵感受。而李商隐的诗之所以美,正在于他把这份情感传达了出来,所以,他的诗能够情传千载,不管读得懂的读不懂的,都对他的诗有种莫名的喜欢。至于这份朦胧的感情后面,埋葬了怎样的历史和经历,如果大家好奇,那么,时间交给大家了,你们可以自己上网查阅,找找李商隐背后的故事。结合他的经历,围绕这种情感,谈谈独属于你的理解。把你的解读写在读书笔记本上,我们交流交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