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三叹蜀道之难——惨(战祸惨烈—告诫)难在危绝(剑阁险要)←难在惨绝(杀人惨景)二叹蜀道之难——险(自古可畏—劝阻)难在愁绝(景物凄清)←难在险绝(山水险恶)一叹蜀道之难——高(自古难行)难在隔绝(蜀道来历)←难在峻绝(蜀道高峻)按文章思路背诵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二、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写蜀道难、写山高峻、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一、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分析诗歌艺术特色(背诵相关语句)
三、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四、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秋兴八首
教学要求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1.结合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分析杜甫在景色描写中所包含的感情。2.以颈联为例,分析杜甫此诗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3.情景交融使秋兴八首达到很高的艺术高峰,分析这两首诗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作者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赠李白饮中八仙歌春日忆李白兵车行丽人行醉时歌月夜前出塞(其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悲陈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哀江头北征曲江(其二)石壕吏新婚别赠卫八处士蜀相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江村春夜喜雨狂夫天末怀李白客至不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赠花卿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登高旅夜书怀秋兴八首阁夜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作者作品
《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创作背景
赏诗先“读”1.人:知其生平遭际、性情风格、思想功绩推知诗文内容手法2.题:
人: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765年4月,严武死,乃决计东下回乡,次年暂寓夔州,迎来创作高峰,或追忆似水年华,或感叹世事如棋,或借古抒怀,或自伤衰老。766年作《秋兴》。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但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西唐朝与吐蕃争斗不休。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作客他乡。
765年4月,严武死,乃决计东下回乡,次年暂寓夔州,迎来创作高峰,或追忆似水年华,或感叹世事如棋,或借古抒怀,或自伤衰老。766年作《秋兴》。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但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西唐朝与吐蕃争斗不休。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作客他乡。题:秋兴,因秋感兴
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风侵袭凋谢了枫林,巫山巫峡气象萧森阴沉。
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风侵袭凋谢了枫林,巫山巫峡气象萧森阴沉。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阴气沉沉。
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风侵袭凋谢了枫林,巫山巫峡气象萧森阴沉。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阴气沉沉。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孤单的小船永远系着游子的心。
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风侵袭凋谢了枫林,巫山巫峡气象萧森阴沉。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阴气沉沉。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孤单的小船永远系着游子的心。为赶制冬衣家家正忙着剪裁缝制,暮色中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匆匆捣衣的声音。
景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萧瑟凄凉雄浑壮丽
景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萧瑟凄凉雄浑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
景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萧瑟凄凉雄浑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情
景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萧瑟凄凉雄浑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触景伤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情
景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萧瑟凄凉雄浑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触景伤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清·贺裳:以‘秋兴’命篇,乃因秋起兴,非咏秋也。其言忽而壮丽,忽而荒凉……正所谓哀伤之至语言失论情
景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萧瑟凄凉雄浑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触景伤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明·陈继儒:“云霞满空,回翔万状,天风吹海,怒涛飞涌,可喻老杜《秋兴》诸篇”情
景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萧瑟凄凉雄浑壮丽承接自如,纵情开合触景伤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清·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之绝调情
课文讲解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课文分析玉露凋伤枫树林
课文分析玉露凋伤枫树林“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在悲哀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课文分析巫山巫峡气萧森
课文分析巫山巫峡气萧森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上到长江两岸的高山;“巫峡”下到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课文分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课文分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涛连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的写实。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象喻”的联系。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课文分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课文分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回应了诗题中那个“秋”字。“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流下的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一滴的眼泪。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的打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备登上我的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的依赖和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你看,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
课文分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课文分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
课文讲解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
课文分析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课文分析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昆吾和御宿,都是地名,在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汉武帝开辟的游猎场所。“御宿”,因武帝曾宿于此而得名。昆吾,有亭;御宿有菀。逶迤,一般写为委蛇。委曲自得的样子。“紫阁峰”,在终南山寺之西。紫阁,终南山之峰也,其形上耸如楼阁,太阳初升时,山呈紫色,故谓之“紫阁”。“渼陂”,水池名,水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陂,水澄清而味美,故称“陂”,是当时的游览胜地。陂,水池。昆吾、御宿、紫阁、渼陂,都是昔日长安胜游之地。自长安游渼陂必经昆吾山、御宿川。及至,则见峰阴入陂,故曰逶迤。
课文分析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课文分析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香稻乃鹦鹉啄余之粒,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因为描写重在说“稻”之“香”、“梧”之“碧”,使人可以想见陂物产之丰、景色之美。所以用了倒装的句法。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课文分析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课文分析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佳人”,指船上的歌女。杜甫《城西陂泛舟》诗云:“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亦指歌女而言。“拾翠”,语本曹植《洛神赋》:“或探明珠,或拾翠羽。”问,问遗、馈赠。诗人那次游陂,是和岑参兄弟一道去的,开始刮大风,黄昏时水面月出,所以继续游览。“仙侣”,指同舟游人。移,行,这里指泛舟。
课文分析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
课文分析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彩笔”,比喻文才高超。相传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曾梦见晋文学家郭璞向他索还彩笔,从此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干气象”,气势磅礴之意。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课文难点讨论在这八首诗中,无论以内容言,以技巧言,都显示出来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了一种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①先就内容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情意,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现实之情意,而是一种经过艺术化了的情意。②再就技巧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成就,有两点可注意之处:其一是句法的突破传统,其二是意象的超越现实。
课文相关评论《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所作也。”陈继儒评《秋兴八首》,乃有“云霞满空,回翔万状”之言朱鹤龄说:前三章俱主夔州,后五章乃及长安。(《辑注杜工部集》)陈廷敬说: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转引自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研习与思考1.《秋兴八首》虽大量写景,但景中含情,请分析这些景色中所包含的感情。2.第八首颔联正常的次序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悟枝。”杜诗的原意是描写唐开元时长安太平富裕的景象,请问诗人变化词序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艺术作品展示明代书法家陈淳
夜杜甫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曲江二首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