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的英译策略——以柳无忌、葛瑞汉、宇文所安译本为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秋兴八首》的英译策略——以柳无忌、葛瑞汉、宇文所安译本为例

ID:883459

大小: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IIII《秋兴八首》的英译策略一一以柳无忌、葛瑞汉、宇文所安译本为例陆颖瑶复旦大学中文系摘要:作为唐代诗歌的一座高峰,杜甫诗在各种英译唐诗选本屮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英译杜诗选本也不断推出。但代表杜诗最高成就之一的《秋兴八首》,因其句法结构复杂多变、情感意蕴深沉凝练,对翻译者造成了很大挑战。柳无忌、葛瑞汉、宇文所安都翻译过《秋兴八首》,通过对照阅读他们的译文,可以见出三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并体会到他们各自翻译的得失。关键词:《秋兴八首》;英译;翻译策略;作者简介:陆颖瑶,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33。杜甫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写作的《秋兴八首》,对杜诗、乃至唐代诗坛而言,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黄生谓“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提示了《秋兴八首》包含的高度个人化的情感因素;叶嘉莹先生也将《秋兴八首》的成就归纳为“句法的突破传统与意象的超越现实”两个主要方面。高友工、梅祖麟对于《秋兴八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珠玉在前,但在各种海外英译中国古典文学选集中,《秋兴八首》被翻译的情况远远不及杜甫的新题乐府和绝句诗作,无疑显示岀杜甫的律诗、特别是《秋兴八首》这组艺术手法非常发达而个人感情又十分强烈的律诗在翻译、传播屮受到的困难与挑战。笔者拟以柳无忌、葛瑞汉、宇文所安的三种《秋兴八首》译文为例,分析三位文化背景各异的学者各自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个中得失。一、三位译者的生平与文化背景柳无忌(Wu-chiLiu,1907-2002)为近代著名诗人柳亚子Z子。他深受乃父熏陶,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且少年时代就加入柳亚子主持的南社,展开了积极的旧体诗创作活动。柳无忌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27年获得庚款公费资格前往美国留学,1931年获得耶鲁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冋国后,柳无忌历任南开大学、西南联大、国立中央大学教授,主讲英国文学与文学批评课程。1946年,柳无忌应邀赴美讲学,担任劳伦斯大学客座教授,后来先后在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任职,在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和哲学,于1963 年创办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并出任首任系主任。柳无忌在学生吋代专研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则主要来自家庭教育和个人爱好。他有力地推动了屮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英译汉诗也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葛瑞汉(A.C.Graham,1919-1991)曾在牛津大学圣体学院攻读神学,后来又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中文,并以对宋代理学家二程兄弟的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葛瑞汉留校担任讲师,此后三十余年一直任教于亚非学院,直至1984年退休。他研究屮国哲学,对墨家和道家都有专著论述,代表作有《论道者:中国占代哲学论辩》(张海晏译,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2003年)等,其翻译、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取向也以《列子》《庄子》等先秦诸子文学为主。葛瑞汉学术牛涯中唯一的一册英译唐诗选《晚唐诗》(PoemsoftheLateTang,Baltimore,PenguinBooks,1965),虽非其当行本色,却也获得了学界的较高评价,《印第安纳中国古典文学指南》(TheIndianeiCompciniontoTraditionalChineseLiterature,1986)"杜甫”词条后列出的三种有代表性的杜诗英译本,其中之一便是这册《晚唐诗》。1991年葛瑞汉逝世后,《泰晤士报》发表文章,盛赞他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哲学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权威,中国哲学与诗词的天才翻译家,把中国古代的生活理念介绍给西方的杰岀阐释者”。宇文所安(StcphcnOwen,1946-)是当代最富盛誉的北美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唐诗、比较诗学与中国文论,著有《初唐诗》《盛唐诗》《晚唐》等多种专著及《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等研究随笔集,大部分作品己被译成中文,其独特而富于想象力的研究思路和诗学理论也令中国学界颇受启发。《杜诗全集》(ThePoetryofDuFu)是他历吋多年、新近完成的杜诗英文全译本,与国内出版的《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杜甫集校注》(谢思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相呼应,构成了近年全球范围内编注、研究杜诗全集的高潮。上述三位欧美汉学界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所译《秋兴八首》中,柳无忌选译三首(其一、其四、其七),载柳无忌、罗郁正合编之《葵晔集》(SunflowerSplendor),葛瑞汉全译八首,载口芝(CyrilBirch)所编Z《屮国文学选集》(AnthologyofChineseLiterature),两部书都是英文世界中颇具影响力的汉诗译本;宇文所安全译八首,见于其新岀版的《杜诗全集》。柳无忌的家学渊源与旧体诗词创作经验,使他对《秋兴八首》有着深入而细致的体会,翻译也显示岀独具匠心的一面;葛瑞汉和宇文所安是欧美汉学界独立培养的学者,作为英语母语者,能熟练地使用英文语汇和修辞,结合长期的汉语学习经验,译作同样显示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妙之处。二、《秋兴八首》的三种英译本对比首先,就“秋兴”二字诗题而言,柳无忌译作“AutumnThoughts",葛瑞汉译作AutumnMediation”(英译诗题后加拼咅"Chiuhsing”),宇文所安译作"StirredbyAutumn”。相比于"想法”(thoughts)或是"冥想”(mediation),宇文所安使用的“stir”一词似乎更符合“兴”作为修辞手法的原始含义: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 意者,皆兴辞也。(《毛诗注疏》卷一)不过,“秋兴”二字,可以作“秋之兴”“因秋而兴”“兴于秋”等多种解释,二字之间并无明确而固定的语法关系,英译者则不得不选取一种解释、将诗题通过译文表达为单一而明确的含意。宇文所安也承认,“英语迫使我们选择,以限制和排除在中文文本中开放的可能性……原文慷慨地容许了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即使在最含糊的翻译屮都会丢失”。诗题只是翻译这组七律的第一步,译者之间已经出现了较大差异,而在翻译下面列举的几组对句时,译者们采取的各种翻译策略进一步表现出来。(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柳)Theseclusteredchrysanthemums,twiceblooming,evokethetearsofyesteryear;Alonelyboat,asever,ismooredtotheheartthatyearnsforhome.(葛)Clusteredchrysanthemumshaveopenedtwice,intearsofotherdays;Theforlornboat,onceandforall,tethersmyhomewardthoughts.(宇文)Chrysanthemumclumpstwicehavebloomedforthteeirsofemotherday,alonelyboattieduponceandforallaheartsetonitshomeland.高友工、梅祖麟认为这一联是“歧义对句”的典型案例,所谓“歧义对句”,指的是“对句中毎行有两种不同语法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两两相对”。在两行诗各自前四字与后三字形成的两种不同语法结构之间,作为动词的“开”和“系”具有连接两种结构的重要作用。拥有深厚【口体诗教养的柳无忌按照2-2-3音步结构造成的语意间隔翻译了岀句:Theseclusteredchrysanthemums,twiceblooming,evokethetearsofyesteryear.这种译法几乎保留了原句所有的含义动词“开”有如一个精巧的连环,既上承繁茂丛生的菊花的两次“开放”,又下启年迈诗人的泪水的“引发”。由于难以找到一个兼顾双重语意的英文单词,柳无忌还是用了bloom(开放)与evoke(引发)两个动词,而且在翻译对句时放弃了这一策略。两位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则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所使用的只是单纯表示花朵开放的动词(open/bloom)。“他日”一词不仅指传统杜诗笺注家提示的杜甫客居云安、夔州的经历,还包含着指向未来的另一重方向性,类似的用法如黄巢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与“他日”结构相同的“他年”,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期许。思乡忧国之泪,不仅仅是为过去的遭际而流,而且战事一口不平,泪水就将无穷无尽地流淌下去。柳无忌将“他日”译为"yesteryear"(去年),无疑削减了“他日”指向未来的含义,而葛瑞汉、宇文所安则将“他日”解作“不同于今日的另一些时候”(otherdays/anotherday),反而保留了这个词在时间方向上的双重指向。(2)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葛)Itistruethattearsstartwhenweheardthegibboncrythrice;Uselessmymissionadriftontheraftwhichcamebytheeighthmonth.(宇文)ListeningtogibbonsIreallyshedtearsattheirthirdcry,acceptingmymissionIpointlesslyfollowtheeighth-monthraft.此联出句化用《水经注》所引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是“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装。诸家注云“昔闻其语,而今则实下泪矣”(邵注)、“'猿鸣三声泪沾裳',古语也,今则实矣”(杜臆),“实”字意为“确实”,是诗人经过三峡时的亲身体验对古代典籍记载的验证。葛瑞汉以“itistruethat…”句式译此句,对诗意的认识基本到位,而宇文所安以"really"译“实”,未免稍显生硬。不过,并非表示频度或程度的副词"really"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这一少见的语法安排,显示出宇文所安将英文与诗句原文的语序相对应的意图:Listeningtogibbons听猿Ireallyshed实下tcarsattheirthirdcry,三声泪acceptingmymission奉使Ipointlesslyfollow虚随theeighth-monthraft八月槎对句用《博物志》中有人乘浮槎渡海见织妇、归国后入蜀访严君平方知己身入天河见织女Z事,仇注云“八月槎,用严君平在蜀事”,实则杜甫以乘槎渡海Z人自喻,严君平暗喻其在成都的保护人严武。“虚随”之意,在于一入蜀中而再无由返回故国,既上承“每依北斗望京华”,而乘槎海客遇见织女之事又与后篇的“织女机丝虚夜月”呼应。“虚”并非徒劳无用(useless)之意或漫无目的(pointlessly),解作“迷途不返”(stray)则稍或近之。(3)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葛)KuangHengwritingstatepapers,whichearnedmenocredit,LiuHsiangeditingclassics,myhopeelsewhere(宇文)KuangHengadvisingonpolicy一deedsandfamebothslight・LiuXiangpassingonClassics一heartsgoalgoneawry.此联用典,匡衡为汉元帝时人、刘向为汉成帝时人,两人都是汉代有名望的经学 家、政治家,而西汉的成、元之世与杜甫身处的肃、代二宗时局相仿,都是繁华已极的王朝走向衰败颓废的吋代。汉代的人事典故之于唐代的杜甫,正由于相似的历史场景而造成的“异代同调”的心灵共鸣,“用已有的内容來充实新的期望,从往事中寻找根据,拿前人的行为和作品来印证今日的复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特征。葛瑞汉认识到杜甫以匡衡、刘向自比的态度,并通过译文巧妙地传达了出来:K'uangHeng•••whichearnedmenocredit,LiuHsiang•••myhopeelsewhere•••匡衡与刘向的行动,所招致的后果只影响了自身的命运,本不可能同诗人杜甫发生直接的关联,但汉代的故事与诗人的心事相重合,借由反复的第一人称代词(me/my)绍合在一起,看似单纯用典、不涉及现实世界的两行诗,其真实用意反而通过英译被揭露无隐。当然,仅仅译出这联诗的字面含义还无法令外国读者深入理解,因此两位译者都借助脚注指出杜甫将自己与汉代先贤对比的用意。对照原文采取直译方式的宇文所安侧重说明匡衡、刘向的事迹,而根据诗意“再创作”式地调整了译文的葛瑞汉则侧重说明杜甫曾任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户参军的遭遇,借以凸显他自比汉代人物背后的现实因素。(4)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葛)Grainsfromthefragrantrice~stalks,peckedanddroppedbytheparrots:Onlhegreenwu~tungtreebrancheswhichtheperchingphoenixaged.(宇文)Sweet-smellingrice,peckedthelast,forparrots,thegrains;sapphiretungtrees,perchofold,thephocnixsbranehes在处理这联最以句法错综而闻名的诗句时,宇文所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直译”才能,可以看到,他的译文确实与原诗文字按照2-2-2-1的划分形成完全对应。叶维廉在《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中指岀:“中国古典诗里,利用未定位、未定关系、或关系模棱的词法语法,使读者获致一种自由观、感、解读的空间,在物象与物象之间作若即若离的指义活动”,而一旦经过翻译,使原本模棱两可的词句的内涵及其吋空得到固定,“便破坏了近似置身其间的可能”。宇文所安的努力,正在于尽可能减少翻译造成的诗意的“损耗”,保留意象之间的“未定位关系”和模糊的语法给读者带来的自由想象空间,但与此同时,译文也难免显得支离破碎,这或许是因为译文每行诗句中都使用了两个及以上的逗号,故而造成了语意断续的视觉效果。葛瑞汉则调整了语序使译文显得相对通顺流畅,他的译文语序大致是“香稻粒一鹦鹉啄余,碧梧枝一凤凰栖o三.英译策略的得失由上节对于《秋兴八首》中四联诗句英译文本的分析中可以见出,三位译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确实令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柳无忌考虑到近体律诗对仗工整的最大特点,希望最大限度地将这种特点保留在英文译诗屮,其译作特点主要表现为上下两句相应位置上的英文单词词性相同或相近,从而取得近似对仗的效果。如前引柳译“丛菊两开他H泪”一联,以及“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一联:Straightnorth,onthemountainpasses,gongsanddrumsshaketheearth;Tohorseseindchariotsinthewestwardexpedition,wardispatchedrace.“从菊两开”一联屮,原诗的2-2-3音步节奏在译文屮表现为单词数相近的分句,而“征四车马”一联中,译者根据个人理解作出语序调整,依然尝试以英文词性、语法的“对仗”表现汉文诗歌的韵致。不过由于欧美自由体诗歌中并没有类似文学传统,这种“对仗”能否在西方读者心中引起同样的共鸣,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相比之下,非汉语母语者葛瑞汉和宇文所安就没有显示出对于“对仗”的特殊偏好。葛瑞汉倾向于在翻译的同时揭示自己所理解的作者用意。也许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理性思辨所致,他似乎更乐于赋予诗歌以比较确定的情感内涵,而不是仅仅译出诗中含有的各种意象,如前引“匡衡抗疏”一联的译文即是如此。此外,葛瑞汉还常常调整译文的语序、使之符合英文文法和语言习惯,这一点同近乎固执地遵循原作语序的宇文所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宇文所安早年在《盛唐诗》(TheGreatAgeofChinesePoetry:theHighTang,1981)中引用并翻译过《秋兴八首》(其八),那时他关注七言诗的4-3句中停顿,译文也有意将原诗的句意按4-3停顿分行,营造出一种简洁的、借助英语音节的间隔制造汉诗韵律的效果:ThewaterofKun-mingPool,昆明池水deedofthedaysofHan,汉时功ThebannersandpennonsofEmperorWu武帝旌旗herebeforemyeyes.在眼中SilkoftheloomoftheWeavingGirl织女机丝emptyinmoonofnight,虚夜月 Scalesandfinsofthewhaleofstone石鲸鳞甲stirinautumnwind.动秋风Thewavestossakumiseed,波漂菰米blackinsinkingcloud,沉云黑Anddewchillsthelotuspod,露冷莲房redoffallingpowder.坠粉红Barrierpassesstretchtotheheavens,关塞极天aroadforonlythebirds;唯鸟道Lakesandriversfillthecarth,江湖满地oneagingfisherman.一渔翁这种尝试不仅出现在汉诗英译中,也为程抱一的法译唐诗所实践。有论者即指出:程抱-翻译的《春望》、《前出塞》等五言诗和《早发白帝城》等七言诗,都按2-3或4-3的咅步节奏分成两行译出。这种翻译实践倾向在《杜诗全集》屮仍有所保留,只是不再以换行为标志、而代之以逗号分隔;不仅如此,除去原句主谓语颠倒的情况(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一联)不得不作调整外,宇文所安诗中将为对诗歌原文语序的忠实视为最重要的原则。英译古典诗歌的困境长久存在,因为在中国古典语境中,所有的后岀诗作都不可避免地指向先前的作品,它们或者摹仿前人作品或者有所创新,“我们读的不是一首诗,而是许多诗或声音的合奏与交响,中国书中的'笺注'所提供的 正是笺注者所听到的许多声音的交响,是他认为诗人在创作该诗时整个心灵空间里曾经进进出出的声音、意象和诗式”。通过英译呈现的古典诗歌,却只能是残缺了背后漫长文学传统支撑的单薄文本。比如“玉露凋伤枫树林”一句,柳无忌和葛瑞汉译"凋伤”为"wiltandwoundn,宇文所安译为uwitherandharm",都只是将这个词分解为“凋”和“伤”进行翻译。但前有沈约的“暮节易凋伤”之句,“凋伤”一语的文化背景由此浮现出来对于心折六朝诗文、声称“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其五)的杜甫而言,“凋伤”虽不是有意的用典,但也可以视为面向沈约诗的无意识的应和与回响。“凋伤”不仅是寒露Z于萧瑟枫林的作用,还有寒露、枫林Z于诗人心理的作用,他从中感受到深秋的凄凉,“伤”不止于枫林而绵延到人心。这些诗语背后的深刻情感意蕴,都是英译杜诗所难以传达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摇落深知宋玉悲”(《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的“摇落”一词,语本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屡屡称引此句,又有“草木变衰行剑外”(《恨别》)Z语,所写都不仅是秋季的草衰叶落Z景,更有秋景引发的对自身遭际的感怀、对自己与宋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相似命运的慨叹。检点宇文所安译文,他译“摇落”为“inthefallingleaves”(在纷纷落叶中),固然继承了原文的字面含义,但傅汉思(Frankel,HansH.)将“摇落”译为“decayanddecline”(衰败颓废),传达了诗歌中无可挽冋的寂寥情绪,在体现诗歌情感意蕴方而显然更胜一筹。在上述三种《秋兴八首》英译作品之外,美国诗人大卫•辛顿(DavidHinton)也曾翻译过《秋兴八首》,题为“ReflectionsinAutumnv。辛顿身处北美汉学界之外,他的译文也并不追求宇文所安式“直译”的学术特色,而是很大程度上以其同为诗人的“诗心”进行意译。辛顿译文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以“一联”而非“一行”为单位进行翻译,常常有意通过将一行诗译文的最后几个词写入下一行或下一节的做法,极力增强每联两行诗之间的语意联系,而不以表示句意停顿的逗号为换行标志。如其译“王侯第宅皆新主”一联:Unconquered.Freshlordsmoveintothepalaces,newScholarsandsoldiersincapsandrobesreplaceold.译“西望瑶池降王母”至“Fl绕龙鳞识圣颜”四句如下:HisWangMudescendsoverJasperLakeinthewest,purpleMistfromtheeastfillingHan-kuPass.PalacescreensOpen,pheasant-tailplumageclearingcloudsawayfromSun-wreatheddragonscale:HisMajestyappearsand…这种做法或许符合英语读者的习惯,但对于近体诗、特别是重视对仗的七律诗体而言却未必合适,因为“近体诗的每行都构成一个独立的单位,当两行组成一联时,独立性就更强;对句的形式总是阻碍诗中内在的前趋运动并引起两句中对应词之间的相互吸引”,即每一行诗都成为独立的单位,彼此联系并不密切,特别是一联之中的两个对句之间缺少推进诗歌表意的动力,倒不如说是围绕诗 人抒情的屮心來回运动。就这一点而言,辛顿的译文无疑削弱了七律的文体特性。结语《秋兴八首》是杜诗的最高成就之一,其句法结构复杂多变、情感意蕴深沉凝练,长久受到历代笺注家的反复解析,其屮的意象、典故和情怀,也是英语翻译几乎无法完全传达的。但几位译者前后相继、不懈努力,借助不同的翻译策略,为《秋兴八首》增添了新的形式和诗意内涵,也为杜诗在英文世界的传播和接受做出了贡献。注释(1)(1)(12)(18)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85页,第1487页,第1848页。(2)(2)仃1)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7-48页,第167-168页。(3)(3)(10)TsuTinMeiandYu-kungKao,TuFusuAutumnMeditations”:AnExerciseinLinguisticCriticism.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28(1968).pp44-80.(中译)[美]高友工、梅祖麟:《杜甫的〈秋兴〉:语言学批评的尝试》,见高友工、梅祖麟著,李世跃译:《唐诗三论》,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38页。(4)(4)(5)李特夫:《20世纪英语世界主要汉诗选译本中的杜甫诗歌》,《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第4期,第79-86页。(6)(6)Co-editedbyWu-chiLiuandIrvingYuchengLo,SunflowerSplendor,NewYork:AnchorPress,1975,p.141-142.(7)(7)EditedbyCyrilBirch,AnthologyofChineseLiterature,NewYork:GrovePress,1965,p.235-238.(8)(8)StephenOwen,ThePoetryofDuFu,NewYork:Degruytcr,2015,p.352-360.(9)(9)[美]宇文所安著,陈小亮译:《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13)(13)[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页。(14)(14)(15)[美]叶维廉:《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中国诗学(增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第19页。(16)(16)蒋向艳:《程抱一的唐诗翻译和唐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128-131页。(16)(17)[美]叶维廉:《秘响旁通:文意的派生与交相引发》,《屮国诗学(增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17)(18)[美]傅汉思著、王禧译:《梅花与宫闱佳丽:中国诗选译随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224页。(18)(19)DavidHinton.TheSeiectedPoemsofTuFu.NewYork:NewDirectionsPublishingCorporation,1989,p.81-84.(19)(20)[美]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句法、用字与意彖》,《唐诗三论》,第55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