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4.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5.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2.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 小组讨论后发言。 生: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生:课文《走月亮》在的描述下,我不仅能想象画面,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生:有些文章,在的描述中我似乎能“闻”美食的味道了。 二、词句段运用。 板块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欲: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3.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生:切切私语我能想到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 板块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 生: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4.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我家的小猫一会儿功夫就把一盘鱼吃完了。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四、日积月累。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3.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2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__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3 教学建议: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