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

ID:883807

大小:1.08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 “羞花”——杨玉环“闭月”——貂婵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怀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抓关键词来领会诗歌主旨和表达技巧。3.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王昭君的形象,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 初读:整体感知,读懂内容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题《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分别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鉴赏怀古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诗眼)怨恨 一问:昭君因何而怨?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因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表现出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对比反衬,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用典故交待了造成不幸的原因。 一怨:远嫁异域,怀念故土而永不能归。二怨:有倾国倾城之色,入宫却不得宠幸。 二品: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赴”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人物形象,为下文展现出昭君的胸襟做铺垫。 三探:为何前人评价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作者直接点明昭君“怨恨”,其实这更是作者自己漂泊异乡,与昭君有诸多相似之处,借昭君来表现自己遭遇以及家国情怀。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补充资料: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他又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747年在得知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755年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757年四月,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杜甫做过的做大官职),故世称“杜拾遗”。从“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才学出众、有远大的抱负的少年杜甫转变为一个历经沧桑、饱受挫折、心忧天下的老者形象。 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珮空归(千载之怨)诗人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深沉怨恨) 总结主旨借咏王昭君的事迹,对王昭君寄予深厚的同情,抒发了诗人自己漂泊异地,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怨恨。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业:1.背诵并默写整首诗歌。2.用散文化语言描述诗歌内容。3.按照刚刚所讲的鉴赏咏史诗歌的方法来谈谈你对《蜀相》这首诗的理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