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作者杜甫讲者郝丽红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三)
《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画工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帝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1、首句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奔赴荆门山,多么雄奇壮丽的图景。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引出歌咏对象昭君,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3、你认为首联中哪一个字最有表现力?“赴”本是普通字眼,但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群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如同接到指令的将士,整齐步伐奔赴荆门,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1、这两句分别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上句写她生离汉宫---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葬异域---孤寂与冷落,只用了14个字,简短而雄浑有力,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对比反衬
“连”、“向”及“黄昏”的妙处“黄昏”又可以做空间解释:“黄”——漫漫黄沙;“昏”——一旦黄沙扬起,大漠昏暗在昏天暗地中,“独留”的“青冢”更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写出塞之景写思汉之心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颈联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手法。“生”与“死”的对比。生前可以识却没有被识,死后不能归却魂魄归来。这两句里哪个字写的妙?空:将诗人的同情之意,悲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找出点明主旨的一个词。“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比较昭君与诗人的相似点: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马。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怨恨)(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