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人物形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人物形象

ID:883936

大小:3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班级:高一三班研究小组成员:组长:阎旭君组员:朱晓刘嘉乐张嘉骏詹亚杰梁瑞泽甘文天指导老师:何明宣研究时间:2013年2月15日——2月25日17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班级:高一三班研究小组成员:组长:阎旭君组员:朱晓刘嘉乐张嘉骏詹亚杰梁瑞泽甘文天指导老师:何明宣研究时间:2013年2月15日——2月25日17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班级:高一三班研究小组成员:组长:阎旭君组员:朱晓刘嘉乐张嘉骏詹亚杰梁瑞泽甘文天指导老师:何明宣研究时间:2013年2月15日——2月25日17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班级:高一三班研究小组成员:组长:阎旭君组员:朱晓刘嘉乐张嘉骏詹亚杰梁瑞泽甘文天指导老师:何明宣研究时间:2013年2月15日——2月25日17 【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研究人物确定研究方案翻阅相关书籍,寻找相关内容统一整理资料编写结题报告【研究背景】《红楼梦》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生、命运、关爱的故事,并以一个大悲剧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就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的少女形象。曹雪芹可谓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共出现四百五十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了解《红楼梦》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所以我们小组决定研究《红楼梦》中人物的形象。【研究目的】更深层次地接近《红楼梦》,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古老历史。【关键词】多愁敏锐才学横溢叛逆自主解放【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搜集法林黛17 玉l多愁多病身,寄人篱下命黛玉年幼丧母,后又丧父,只有寄居在贾府。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十分敏感和多疑。虽然贾家富甲天下,但在众姐妹中,黛玉属于外戚(宝钗虽然也是外戚,但还有母亲和哥哥,且家道殷实,非黛玉之能及),因而,时时感到有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之感。她本身又有强烈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就象一根绷得紧紧的弦,安装在异常敏感的林黛玉身上,不管有意无意,只要稍一触动,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在黛玉的骨子里是想拥有独立人格的,可是在贾府她只不过是被接济、被怜悯的对象,这是黛玉最不想充当的角色。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造成黛玉敏感多疑的个性。黛玉是个多愁多病身。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她进贾府之时就娇袭一身之病。由于体弱多病,进入贾府后又没有人真正关心她,未进行专门的治疗,所以病根未除,长期积郁,致其心浮气躁,敏感多疑。正如给宝玉看病的王太医在顺便给她瞧病时说的那样“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l17 秀外慧中性,冰清玉洁情。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内慧外秀。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知道眼看心想,暗暗审视;言行举止,彬彬有礼,适份合度。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她对贾宝玉说:“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但凤姐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黛玉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的人生目标是理想化的。她不像理智的人,看到花草凋零,会以为是大自然的规律;也不像乐观的人会从花谢想到花还会再开;更不像悲观的人看到花落只会徒生悲伤。她葬花,是为了给花一个美好洁净的结局,也隐喻着埋葬自己的青春;给花一个洁净的归宿,也就是给自己的青春一个美好的结局。她决不屈服于现实的各种压力,永远保持那孤高傲世完美至纯的理想。向人们展露了一个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l17 虚伪亲情的敏锐,金玉良缘的威胁林黛玉生活的贾府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势力十分顽固的封建没落家族,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比如王熙凤“戏效彩斑衣”那样令人恶心的“孝心”;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等各个方面对贾母所献的殷勤和在作诗等方面对元妃的奉承以及在丫环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夫人在人前的假慈悲;“薛姨妈的爱语慰痴颦”等封建社会的遗毒等等。寄人篱下的林黛玉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陷渠沟”的人生道路,她那高洁的不肯折节媚俗、孤标傲世的真实的个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叛逆。“金玉良缘”之说使黛玉一度“情重再酌情。”她急切地想要了解宝玉是不是重视这种“邪说”,并为此深深苦恼,一有机会,她便不断地测量着爱情。她似乎是永无休止地拷问着宝玉的心。宝玉越是着急否认,她便越是怀疑他心里有“金玉”的念头,而当她把笃实的贾宝玉“逼得脸上紫涨”,她又暗自感到内疚,感到痛苦。这不祥之说,为黛玉和宝玉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使他们在大观园里共同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争吵笑闹或沉默使气之中。黛玉自视清高,不与凡尘众姐妹为伍,因此知音甚少,倾诉衷肠的对象仅宝玉一人。怎耐宝玉又是一个“情种”,四处寻花问柳、怜香惜玉,让她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只好紧锁闺房抚琴自叹,暗自神伤,以泪洗面。更有她喜欢宝玉,自己不便说,宝玉不明白,又找不到人替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主,因此,一腔心事只能暗藏在心里,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寄于诗词中,她的“桃花行”、“葬花词”等都是她身世、性格的真实写照。诗中篇篇孤独,字字寂寞,正值妙龄的女孩子是何等的身单影只呀!这大概也是黛玉对宝玉喜怒无常的原因所在吧。真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l17 才学横溢,心性甚高曹雪芹胸中笔下的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抚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易使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嵌怜咏絮才”、“冷月葬花魂”,则是将黛玉比作晋代的谢道温和明代的叶琼章的。但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不过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的诗人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远远高处于众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她可能略逊宝钗,但在才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确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的好,是因为她具有极其敏感的感受力、极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够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脉脉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又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刻心铭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词”,缠绵悱恻,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自己,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和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满纸自怜17 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诸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她的《葬花辞》,是其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追求。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的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美与崇高。《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时时刻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耐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l17 钟情诗书音乐,反思礼教异化。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中支庶不盛的“书香之族”“清贵之家”,官僚的父亲因为“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把这个独生女儿提到男子的待遇抚养,从小便教她读书识字,爱之如掌上明珠。她有着一段比较娇惯的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由于她母亲的早丧,清贵的官僚家庭,没来得及对她进行更多的阶级教育,也没有来得及让她充分感受那一社会给女人所规定的一切,而是只给她终身留一个空洞而温暖的回忆。她进入贾府后,也没有人教她怎样做人或是读书,在她的身上,竟形成了一段教育的真空,因此,她才得以保持率直、纯真的性格。黛玉博览群书,像李白、陆游、陶渊明等人的诗她都熟读成诵,这些诗人大多品行高洁、性情恬淡、与世无争,黛玉喜欢他们的诗,因此在性情上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再加之她又喜欢音乐,音乐能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所以,黛玉的内心世界始终是一方静土,由此形成她率真的性格。17 坚贞的爱情信念,自由人格的卫护。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她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使黛玉十分痛苦,一次次“还泪”。她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林黛玉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决不屈服于现实的各种压力,永远保持那孤高傲世完美至纯的理想。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林黛玉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叛逆精神。她的选择是绝对的,要么是零要么是全部,既然最终要分离还不如不相聚,既然花要谢还不如不盛开,即使理想不能完全实现,也决不委曲求全。她用这样的标准要求一切。她将自己的一切投入感情追求,同时也要宝玉和她一样专情于他们的爱。黛玉对当时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决不妥协,如果得不到完整的爱,她宁可不要一份残缺的感情,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林黛玉坚持其固有的高洁本性,坚持自由人格的卫护。爱情只是林黛玉人生理想的一部分。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自由,人格平等。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为的是我的心!”。贾宝玉l身于凡世俗尘,欲求一方“宁静”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17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17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贾宝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再有,贾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17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研究结论】贾宝玉是贯串全书始终的人物。根据考证,这一形象中,有作者的亲身体验。贾宝玉生长在贵族之家,家族对他寄予厚望,但是他不爱读书,憎恨封建传统思想,厌恶束缚他的家庭,充满叛逆精神。由于他生活在一群美丽、单纯的侍女中间,而对生活在下层的女性饱含同情。17 林黛玉这个寄居在荣国府中的弱女子,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才华横溢而又多愁善感。她与贾宝玉两小无猜,后来成为生死相恋的情人,但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封建势力所扼杀。【研究心得】阎旭君:《红楼梦》即使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中国封建社会下,女性的不平等已有千年,仅有曹雪芹看得出来,那是因为他对女性的尊重。所以他写了《红楼梦》,贾宝玉眼中的悲剧世界。我想,这也是世人喜欢《红楼梦》的原因之所在了。朱晓:贾宝玉追求婚姻自由和性格解放,这是现代青年才具有的权利,他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注重男女平等。这是在当时社会下极其罕见的,使我想到许多具有超前意识的艺术家,思想家,他们在自己所处社会中不被人们所理解,而后世却倍受人敬仰。我觉得这是尤为可赞的。他坚持自我,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参考文献:《红楼梦》《红楼梦人物解析》17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1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