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哪些与麻雀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呢?
鸦雀无声门可罗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关于狗的成语或俗语大家又知道哪些?
鸡飞狗跳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画虎不成反类犬
对比麻雀与狗,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麻雀小而弱,猎狗大而强。
嗅奈拯嘶哑庞zhěnɡsī注意“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我会认
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我会写
躯驱“躯”与身体相关,所以是身字旁。搏博“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区分形近字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________的路上,亲眼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面前奋不顾身地___________的故事。打猎回来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保护小麻雀自由读课文,根据课件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分析课文
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第4、5自然段描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
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4—5自然段):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第三部分(6—7自然段):小麻雀得救了,“我”带走了猎狗。
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思考:“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
“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文中找出来。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
从猎狗的动作中,你觉得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敌人?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动作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凶狠、比自己强大百倍的敌人。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老麻雀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来得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石头
为什么说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地?因为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孩子,所以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绝望”是什么意思?“绝望”的意思是没有希望,老麻雀觉得没有什么胜算可以救小麻雀。
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说明了什么?“挓挲”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临战时的紧张状态,“绝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虽然惊恐、害怕,但仍然用于面对强敌的形象。说明了老麻雀拼尽全力,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救小麻雀。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老麻雀为什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捍卫自身和幼鸟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地愤怒,表示出绝不畏缩的态度,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伟大无私的母爱
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行为所震动。
“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总结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
《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因为爱,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那种浓浓的爱而健康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谁来说说你的爱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2.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作业
谢谢观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