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一、导入新课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2.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说明: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媒体出示:陡链 颤 攀 鲫 呵 仰 顶 峰(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2)交流巧记字形的方法。“陡”放在图画中识记,可以理解字义,并注意和“徒”的区分;“颤”用动作来理解;“爬”中“爪”的捺起笔在竖上。说明: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不多,但都有难度,笔画比较复杂。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3)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4)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三、研读课文1.我们一般说“登山”,为什么课题不是“登天都峰”而是“爬天都峰”呢?辨别“登”与“爬”的不同之处,感受到天都峰的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媒体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读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体现天都峰“险”的句子。(1)高媒体出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板书:高云彩)(2)陡媒体出示: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出来了。(板书:陡挂下来)说明: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3.面对如此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么想的?媒体出示:我爬得上去吗?指导朗读,读出望而生畏,缺乏自信,畏难退缩。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板书:望而生畏)说明: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4.齐读四、小结复习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
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2.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五、拓展练习1.抄写生字词。2.感情朗读课文。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高云彩望而生畏陡挂下来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2.分角色朗读课文。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板书),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2.齐读课文1、2小节。二、研读课文(一)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3—7小节,思考这五个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2.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谁?(一位老爷爷)3.分角色朗读课文。媒体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4.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4.指导朗读说明:“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读,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其中必定有思想起伏和斗争。(二)学习第八、九自然段1.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媒体出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2.“我”是怎么回答?媒体出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3.分角色朗读,思考: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板书: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1)“居然”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想不到。)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2)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
(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3)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4)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板书: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说明: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要穿插朗读,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4.齐读8、9两节。四、小结复习1.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汲取”的意思是吸取。)媒体出示: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五、拓展练习“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