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高老头》里的巴黎总有一层雾弥漫着,这不是一般的自然界的雾。它由冷漠,势力,贪婪,背叛,自私等合力生成的污浊,滋生的罪恶。圣日耳曼,昂丹等贵族的雾由生活的奢华,地位的“高贵”镀上一层诱惑的色彩,而圣热纳维埃夫街区却因贫寒,身份的“低贱”添上一层死气。虽然外表大相径庭,本质都肮脏不堪。高老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迷雾里,和许多悲剧一样。虽然这部书认“高老头”为名,但第一主角却是旁观这场家庭悲剧的拉斯蒂涅克。高老头伟大无私的父爱震撼了这位外省来巴黎求学的没落贵族青年,而高老头悲惨的结局又给他上了重要的一课。高尚的爱得不到褒奖,恶才是上流社会的通行证。尽管他们都是主角,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我不忍谈他们,不管是高老头,还是拉斯蒂涅克。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高老头纵宠着他的两个女儿,甚至心甘情愿地任她们榨干他最后的生命,悲惨地在伏盖公寓死去。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法律,然而两个女儿最终先后失去了财产或自由,这是上帝的法则。我不想再谈论这个老头儿了,不忍心再谈论这个可怜的老头儿了。他的爱是那样伟大,让人不敢仰视。而对于拉斯蒂涅克,我不敢谈论他,我害怕这个原本善良的年轻人一步步走向罪恶,我不敢面对这样的现实。巴黎多浓雾,素衣化为缁。在那样的浓雾里,真诚,善良,仁爱,正义等人性善犹如得到太阳照耀的香花慢慢枯萎,而虚伪,冷漠,背叛,贪婪等人性恶却似毒草般疯长。当社会风气如淤泥般污浊,我们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吗?所以我多么想原谅这个年轻人啊!尽管他已知道那浓雾掩盖下的罪恶,但善良与野心是无法和睦相处的。他要侧身上流社会,他要成为瞩目的焦点,他还要向那个社会挑衅,不是用那冠冕堂皇的法律,而是用心计,毫不留情的打击别人。除去这二人,德·鲍塞昂夫人与伏脱冷也是该书的重要人物,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我却不知道该怎样看待他们,是喜欢,敬佩还是讨厌,憎恶。
他们都是拉斯蒂涅克的导师。德·鲍塞昂夫人用文文雅雅的话揭露社会的卑鄙,并教导他“您越有心计,您高升得就越快。您要毫不留情地打击别人,人家才会怕您。您只要把男男女女都看成是驿站的马,把他们骑得精疲力竭,每到一站您就可扔下不管,这样您就能达到欲望的高峰”。她是这样教他的也是这样做的,但“不幸”的是她真的爱上了德·阿絮达-潘名先生。当德·阿絮达-潘名先生将她抛弃,而迎娶一位有四百万陪嫁的小姐,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她不应该爱上那位先生。真爱在那儿是可笑的,虚情假意才是真理。她举办了最后一次晚会,然后选择离开。晚会上她一身素装,显得很平静,脸上既没有表现出痛苦,高傲,也没有虚假的笑容,而是冷静和沉着。我想一身素装的她一定比她穿着嵌金银丝线长裙的阿纳斯塔西,穿戴漂亮的苔尔费娜美多了。晚会结束后,她走了,离开了这浓雾弥漫的巴黎,去了诺曼底的乡下吉尔塞勒。正因为爱得挚诚,当被遗弃时,心便冷了。这就是爱冰封于心底,离开这里吧!“伟大的感情怎么能同一个卑劣、渺小、虚伪的社会沆瀣一气呢?”相对于德·鲍赛昂夫人拐弯抹角的说教,伏脱冷则直截了当地将这巴黎的黑暗告诉拉斯蒂涅克。我觉得伏脱冷就像是一个魔鬼,他好像总能把人的心看透。他说的话总能刺中那层浓雾,撕开那浓雾的外衣,那些话让人听着心惊,可又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很有道理,一针见血。他看穿了拉斯蒂涅克的野心,并企图说服他成为他的同伙。他不只教唆那还有一丝良心的青年去引诱可怜的维克多莉娜,并还找人杀死了维克多莉娜的哥哥,这样维克多莉娜便有了百万陪嫁,而他伏脱冷老爹只要求其中的二十万作为报酬。这个做法可真是邪恶,可是那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凭什么独享家财,吃喝玩乐,却令自己的亲妹妹流落在外,连生存都困难,而他又受到法律的惩罚了吗?伏脱冷用这样的手段去反抗社会,用罪恶对付罪恶,极端地向这个社会挑衅。
《高老头》中的家庭悲剧本身似乎并无多少新意。巴尔扎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将这普普通通的悲剧放置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如此一来,这种本来可以说是极平常的生活悲剧便不仅包含了深刻而又丰富的时代内容和社会意义,而且凭借着巴尔扎克那支生花的妙笔,其故事也具有了独到的艺术风采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然而一部伟大的作品不仅仅伟大在此,它不仅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缩影,它还伟大在整个人类社会及历史都或多或少的投影于其中。难道说现今就没有子女抛弃父母的惨剧吗?难道说现今就没有拜金、虚荣、冷漠的丑恶现象存在吗?只不过悲剧的程度深浅不一罢了,只不过那雾的浓淡不一罢了。可见巴尔扎克叙述的这个故事到现在还有一定的警世作用。而处于这样的雾中,年轻人应该怎样做呢?是服从?是反抗?还是斗争?拉斯蒂涅克的母亲说:“忍耐和安分守己才是应有的美德。”这不是服从,这是独善其身,如果不能改变这个社会,那就独善其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