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3)
加入VIP免费下载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3)

ID:885062

大小:3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文题目在“天都峰”前冠于一个“爬”的动词,就有了两个表达内容,一是“天都峰”形态内容,二是谁,怎样“爬”内容。教学时要根据这个明显特点,抓住两大板块,因势利导,分层推进。丰富对天都峰“险”的感性认识;角色体验,来自对方的鼓励;设身感受,攀爬的艰难和奋力。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内化语言,同时放飞想象,发散思维,陶冶情操。[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个生字;会写“辫、似”等11个生字。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整体感知有所体会。3、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语言,迁移内化。4、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天都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交流热身(一)课件出示:天都峰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断。(二)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三)教师相机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爬天都峰》(相机板书课题)二、读题质疑(一)学生读课题。(二)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展开探究。 1、谁?怎样爬天都峰?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梳理疑问。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板书: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三、循疑读书。(一)示范朗读课文。(二)师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要点:爬天都峰人物,课文里的天都峰是怎样的。(要点:我和爸爸,老爷爷;高、险)(四)再读课文。1、学生画出生字词,对照工具书,拼一拼,读一读。(1)指导读准“颤、攀、鲫”三个生字。(多媒体)(2)考察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观察“辫、似”两个生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多媒体)2、整体感知。(1)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课文内容。提示: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2)怎样爬天都峰?提示:一会儿攀[pān]着铁链[liàn]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3)以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提示: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四、小结启思。这节课我们通过“谁”“做什么”的句式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如何爬天都峰,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了课文叙述顺序,收获不小。五、练习1、给“爬、峰、辫、顶、仰、似”找一个以上的形近字,然后组一个以上的词,抄写1到3遍。六、作业每个生字写5变,组两个词。 第二课时一、温故引新。(一)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1、读句子想画面,修改完善“天都峰”画作。2、背诵展示。[设计意图]“温故引新”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第二课时的导入采用“温故引新”的方法尤其恰当。在巩固了上节课重要内容的同时,为进入新的学习内容做好心理准备。(二)品句子,丰富语感。1、抓住“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等句子品味天都峰的高,和“我”怀疑能否爬得上去的心情。2、抓住“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句子品味天都峰的陡和“我”信心不足的心情。3、概括段意。(1)思维导航:这个自然段,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都峰的高和陡,二是“我”缺少信心的心情。(2)引导概括:天都峰又高又陡,我信心不足。4、积累内化。(1)思维导航:先写看到的实在景物,然后写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象,把实在景物和感受想象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天都峰的险。(2)用“似乎”说说你看到天都峰后的感受。[设计意图]从感悟的层面上说,抓住重点句,透过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着的意思,尝试着把簿书读厚,渗透从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着意思的认知方法,从训练的层面上说,一是在思维引导下,让学生对文本把实在景物加上感受和联想的表达方法有所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用“似乎”进行想象和语言训练,使想象和语言训练相得益彰。二是扎实进行段的训练。 二、由新深入(一)小结过渡通过研读第二自然段,我们从字里行间似乎也看到了天都峰又高又徒,似乎走进了作者由于畏难而信心不足的内心世界。接下来的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3至7自然段。(二)深入研读1、学生自由朗读3至7自然段。2、汇报感受3、根据汇报,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扮演人物展开对话,感受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世界。4、思维导航(1)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尚且敢爬天都峰,“我”怎么不敢?(2)“对,咱们一起爬吧!”老爷爷的话深深地鼓励了“我”。5、品读想象(1)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我”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我奋力向山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揣摩“我”攀爬的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句式说说“我”或老爷爷攀爬的样子。抓住“像小猴子一样……”展开想象,“我”还可能像什么?(2)课件出示:“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抓住“终于”一词,再现攀爬情境,体会攀爬时的艰辛和奋力。(三)小结过渡“我”在老爷爷的鼓励下,经过奋力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按说课文到此就该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要用2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呢?[设计意图]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品味人物攀爬的动作行为中,体会攀爬的艰难和奋力。同时放飞想象,再现“我”和老爷爷攀爬时的各种动作形态,并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加于表述,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内化语言,丰满人物形象。(四)探究升华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至10自然段。2、学生汇报。(这个问题,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用两个预设分散难点)3、预设1:课件出示下列对话:老爷爷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我”回答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4、让学生扮演角色多次对话。一边对话,一边体会。5、汇报读对话体会。6、预设2:思维导航(1)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天都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点:a自身的努力。b都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2)他们都说要谢谢对方,那到底该谁谢谁?要点:要感谢自身的努力,也要感谢来自对方的鼓励。[设计意图]继续在角色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情感,继续学习从语言表面意思中体会其含着的意思,提升感悟理解能力。对“作者为什么还要用2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之问题,若遇到解读困难,可用两个预设加于引导,化解难题。(五)升华拓展1、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2、思维导航(1)“我”老爷爷真有意思,体现在那些地方?(2)回顾第二自然段有关“我”缺少信心的句子。(3)回顾“我”在老爷爷鼓励下奋力攀爬的句子。(4)想象老爷爷奋力攀爬的样子。要点:努力奋斗,向他人学习,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例说从别人身上受到鼓励的故事。4、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获得语感,通过思维导航,化解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难度,提升理解质量,通过例说,提高理解的广度,升华文本主题,使学生受到人文熏陶。三、教师相机小结,布置练习。(一)、小结:小朋友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二)练习。1、根据课文中“我奋力向山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的描写,展开想象,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写“我”或老爷爷攀爬时的样子。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习课文后的体会。[设计意图]把阅读和放飞想象,发展思维,习得语言,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落实语文教学该当之任。[特别建议]《爬天都峰》是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里的第3篇课文,此时的学生还有着二年级孩子的明显特点。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法学法时要注意学段之间的衔接。如识写生字的教学,既要顾全到二年级孩子识字的习惯和能力,又要适当提高自我识字写字组词的要求。就阅读理解重点而言,要从理解句子,学习句子,提升到理解自然段,在实践中建构自然段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习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能力。 像《爬天都峰》这类写景叙事的课文,最少要在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有比较明确的感知认知。一是景物特征,二是绘景叙事时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事件的生发、过程结果,四是事件中人物活动方式及情感品性,五是景与事的联系。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无非是要通过例子让学生积累些语文材料,获取些语文养份,习得些语言表达形式,学到些语文学习运用方法,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陶冶爱国情感,同时兴趣得于浓厚,想象得于放飞,思维得于发展,学习例子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教学《爬天都峰》这类课文,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依凭其内容和形式,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得意,在实践中得文。在得意得文中放飞想象,发展思维。通过想象和思维促进得意得文的深入。这就要处理好感悟与训练的关系,发挥感悟与训练各自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训练,在训练中感悟,让感悟和训练相得益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