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木船》现象”受到的启发(下)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三十五从“《小木船》现象”受到的启发(下)经历了这样的训练和思考,我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培养他们观察认识生活的意识的认识逐渐“成熟起来”。我觉得,学生仅仅学会“找相似”还完全不够,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呢?总得让学生写出一些新意来呀?学生首先要在对具体的事物观察过程中思考出新意来。我仔细分析成功学生的习作,发现,很多学生在些大家树枝的事物的时候,能够从另外的角度、综合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对“相似事物意义”的认识,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一个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经历使我很受到了一些启示。这个学生写的是一次“捕鸟”,大意是:冬天,回到了老家。她和表哥都读六年级,都学过《少年闰土》,表哥在雪地里捕鸟。开始,她觉得表哥很聪明,学了就能用。但是,后来,他想起了当时《思品》课中“为麻雀平反”的故事,想到了麻雀是益鸟,应该保护。因此,她在表哥即将把鸟捕到的时候,大叫一声,把鸟雀给惊飞了。当时,她的立意是“保护益鸟”。第2页共2页
读了这篇作文,我找到她,说:保护益鸟这个主题也不新鲜呢?那怎么办?她疑惑地望着我。我认真地读者她的习作,讨论起来。讨论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人都是“学了就用”,表哥是“学捕鸟”,“我”是“学护鸟”,到底应该学什么?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还是应该“学护鸟”。对了,那么,表哥也学了“为麻雀平反”的故事,他为什么学捕鸟呢?我们又开始讨论学生“学了就用”的其他现象,觉得,同学中,经常有一些不该学的东西,但同学们看了就学,比如,看了《少林寺》电影,就在校园内拿小树当靶子练拳脚等。这都是因为学了以后,不加以分辨好坏,只见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造成的,有些人,还犯了错误或者出了危险。于是,这名学生的作文做了修改:把重点落在了“该学什么”,这对当时的学生生活,很有一定的意义。后来,这篇习作发表了。从这次经历中,我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规律:那就是可以“从熟悉中来寻找陌生”——发现大家都没发现的问题。具体策略就是“环位思考、多角度思考、联系起来思考”等。后来,我开始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过,到底是小学生,“深刻”的问题,要求高了一点。除了部分学生,大多学生还很难做得比较自如。就这样,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体会越来越深,我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一篇文章——可以说,是第一篇有一定理论含量论文《谈谈“发现”的训练》在当时的《河北教研》上公开发表了。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