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教学设计平安路小学王红梅一、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2、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二、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牛)的图片:这是什么?你对牛有什么印象?(鹅)的图片:这是什么?你对牛有什么印象?2、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从这篇文章中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课题:《牛和鹅》齐读课题。老师从同学们差异的眼神中读懂了,同学们可能在想:老师为什么把“牛”字写得那么小,“鹅”字写得那么大呢?读课文,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都预习了吧?找几个同学来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跟着在心里默读,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边读边写词语:扳牛角掐住束缚师:请你来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可以用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来叙述)师:你现在知道老师问什么把“牛”字写小,“鹅”字写大了吧?生:自由回答:(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师:作者相信这与话吗?他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牛和鹅的呢?板书:欺负文中哪些词来体现我们对牛的做法?害怕文中哪些词来体现我们对鹅的做法?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啊!师:后来,对待牛和鹅的态度有变化吗?生:有。(不再害怕鹅,也不再欺负牛)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一件事,我记住了金奎叔说的话,而且直到现在还记得他的话,金奎叔的话真有魔力呀,对作者产生了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到底金奎叔说了什么?你能快速地把它找出来吗?
生说,(出示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师:那么,关键是其中的哪句话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师:“凭这点”是指鹅凭借哪一点来欺负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是啊,鹅总是凭这点来欺负人,所以我们总是(远远的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师:可是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我们最怕的事情偏偏容易碰到,你看,作者和鹅便狭路相逢了。到课文中去找相应的段落。(生读5、6自然段)你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生可能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子,体会鹅的[神气])课件出示:[孩子们大喊一声,……鹅要咬死我了](体会到鹅的霸道、神气、嚣张)师:你能试着读出鹅的神气、霸道吗?师:你还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我得狼狈不堪,)你能试着读出来吗?师:谁能完整地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即把鹅的神气、霸道,又把我的狼狈读出来,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鹅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小)师:在你的想象中,由这只神气的、霸道的、嚣张的鹅,你想到了什么?(想到那些自以为强大的人的形象)生活给了我们观察的机会,书籍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我们要学以致用)师:当这只鹅,这些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该怎样做?心甘情愿的被欺负吗?金奎叔怎么说的?(那咱们可不大英)师:好,我们来看看金奎叔面对这只鹅时是怎么不答应的?[课件出示:他飞快的走了过来,……逃命了。]师:自由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生动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师: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指名读师:从金奎叔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在强者面前不畏惧)师:是啊,正如金奎叔所说,“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确实比它强啊。]师: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同样的道理:[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确实比它弱啊。]师:从牛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师:此刻,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师总结:[再次出示金奎叔的话]
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得到了启迪,直到现在,仍记者金奎叔的话,其实他是记住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生命应该互相尊重,不论他是强者还是弱者。(修改板书:牛鹅)师:我们都应平等地对待,不存在欺负与害怕,只要我们时时换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你曾经讨厌的同学是否也变得可爱了许多?你曾经反感的父母的唠叨是否也亲切了许多?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课后反思、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片引入,抓住人们对牛和鹅的看法,“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通过前后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变化,来引出金奎叔的话,从金奎叔的话中,引申出课文相对应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通篇采用学生自主读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教师适时引导的方法来学习,由于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学生在读文、品句中享受了分析、探讨的快乐。纷纷提出了个人的不同见解,并能从文中的重点词句、前后的变化,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文中所揭示的道理,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得结果不同。”并进到学生从学文中总结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物中。但在通篇的学习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感觉老师引得太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从而可能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人也是一样,到达巅峰之后,接着就是不可避免地要走下坡路。 一生很短,不必追求太多;心房很小,不必装的太满。 “三七开”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人生三分选择,七分放下 生老病死,爱恨离别,求之不得,人生有许多事情,往往是让人无能为力的。 选择是智者对放弃的诠释,只有量力而行,善于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放下是智者面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放下,善于取舍才能事事如鱼得水。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 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一个人慌张跑过来,却在上车时被门挤掉了一只鞋。 这时火车开动了,这个人立马脱下另一只鞋,用力扔向第一只鞋子掉落的地方。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 “已经丢掉的鞋子,何必再去留念呢?还不如给捡到的人一双鞋呢。” 人生在世,不过两词:拿得起,放得下。很多人往往只做到了“拿得起”,却忽视了更重要的“放得下”.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路上不可避免要有所选择,有所放下。 当你为了做出选择而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时,请记住,好好享受自己选择的,迅速忘掉自己舍弃的。因为选择后的纠结没有任何作用.
学会选择,懂得放下,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处世三分糊涂,七分清醒 清醒做事,糊涂做人,是立身处世的救命法宝。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人在一间病房,其中有一个耳朵有些背。 一次医生在病房外谈话,说他们两个人都只有三个月时间了。 耳朵正常的病人听到后,整天忧心忡忡,最终没有活过三个月。 而耳朵背的那位病人,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很多事,不知道比知道好,不灵通比灵通好,不精明比精明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糊涂”. 很多时候,糊涂不是傻气,也不是愚昧,而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和家人糊涂,家庭合睦;和朋友糊涂,友情稳固;和同事糊涂,工作顺手。 做人做事,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这是一种胸怀。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 成败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俗话说,做人先做事,聚财先聚气。 一个人,穷不算啥,但不能丢掉为人的尊严。一个人,富不算啥,但不能失去做人的良心。 还记得2017年,我的朋友圈被董卿“下跪”的照片刷屏了。 当时《开学第一课》开播不久,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 许老先生年事已高,只能坐在轮椅上。 为了方便沟通,在3分钟的采访中,董卿跪地三次,用仰视或平视的目光专注又耐心地倾听老爷子的分享,再细细转述给现场观众。 “跪”并不是一个好看的动作,但她这一跪,跪出个人最美的姿势,跪出了作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也跪出了她做人的修养。 心理学家丹尼尔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不管何年何月,朴拙,才能赢得尊重;不管何时何地,真诚,才能打动人心。 生活三分得意,七分失意
若是论逆商,三国时期的刘备必然榜上有名。 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 他白手起家,二十多年风雨,受过多少辱,忍过多少耻,或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可是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遭遇多少失败,刘备从不气馁。 刘备的一生,便是三分得意,七分失意。 人生本就是一道未解的选择题,有得意,有失意,从不圆满,也不全是遗憾。 有苦,自我释放;有乐,欣然品尝。人生的路,悲喜都要走,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只有经历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不去强求完美,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 如此,足以。 人生三分选择,七分放下。学会选择,舍得放下,才有空间拥有更多的美好。 处世三分糊涂,七分清醒。糊涂做人,清醒做事,不为琐事烦扰,才能活得逍遥自在。 成败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要做事,先做人,你怎样做人,决定着你做事的成败 生活三分得意,七分失意。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只有经历了,才是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