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介绍] 柳三变没想到科举再次落榜,不过,这次与上次不同,这次看不上他的不是主考管,而是皇上。 宋朝科举考试,主考官需将录取名单上交皇帝,一般情况下,这位大佬不会提出异议,因为还有殿试,到那时,你看谁不顺眼,再做决定也不迟。 当仁宗皇帝看到柳三变的名字时,脸色立即阴沉下来,露出鄙夷,“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柳三变被枪毙。 消息传出,京城哗然,柳三变上了头版头条,这个打击对作者是巨大的,这无异于判了柳三变的仁途死刑,而且是最终宣判,谁也不敢改。 国家公务员的名单上,柳三变这个ID被永久注销。 再也潇洒不起,虽然还去酒楼妓院,虽然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但内心已截然不同,看他的个人诗集,这期间没有作品。 柳三变曾经是何等的自负! 整个国家都是那一个人的天下,柳三变承受泰山压顶,无处可逃。 选择离开,再开朗的人也扛不住这种打击,辛苦准备了若干年,填词作曲只是他的爱好,梦寐以求的当然还是功名。 有一位红颜知己为他送行。 即使出走京城,外地官员也不敢任用自己,自知已无处可逃的柳三变被这份饯行异常感动,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本词简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这2个字,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作者走时是在秋天,每年放榜大概是在2、3月份,作者在京城被折磨几个月后,才决定这个痛苦的外出。 凄切:悲凉急迫。 这个季节,蝉的生命将要结束,鸣起来当然“凄切”,作者用这4个字,是实景实音描写,更主要的是写自己的心情,穷途末路,那个蝉就是自己。 长亭:古人设在路旁的亭舍,专为送别。 骤雨:突然下的阵雨。歇:停。 后2句,包含了一些意思。 作者是在晚上走的,为什么不早上走?清晨没有渡般吗?肯定不是,晚上和清晨,给人的感觉不一样,清晨旭日东升,行人会受到鼓舞,有一股朝气在胸。晚上则不同,暮气低垂,符合自己的心态。 信心全无的柳三变,不愿早晨走,也许在他看来,面对那红彤彤的朝阳自己会有一种愧疚。 “骤雨”不会晴天突至,应该有气象上的预兆,也就是说,“骤雨”来之前,人们应该知道。 “初”这个字用意很深,“骤雨”刚停,作者就急于动身,还会再下吗?是有可能的。这说明作者很急。 本来知道要下雨,还决定走,而且“骤雨”刚停就急于动身,万一再下雨怎么办?一天也不愿意在京城多留吗? 这3句,没有写她,作者面对的是“长亭”。 她没有过早出现,这种分寸处理的很到位。这首词是写2种情,个人感怀和男女之情。 “长亭”,在古诗词里,是有特定含义的,面对“长亭”,就是面对离别,离别京城,就是离别自己的仕途。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京城外。帐饮:设帐饯行。 无绪:这2个字的解释,书上都说是指没有心思。我感觉不妥,如果说没心思,后面为什么有“酒醒何处”,说明作者还是喝多了。应该解释为理不出头绪,思绪很乱,面对她,自己的仕途失意一言难尽,这样,就喝得多了,才有“酒醒何处”。 兰舟:有图案的小船。
是在哪里喝的酒?如果是2个男人,那就在长亭里,大大方方地喝,一位女子送行,还是在帐内喝雅一些。 当时作者可以说是声名狼藉,没有爷们敢出来,这位女子不是他的妻妾,是知己,最多是情人,有一份刚烈。 地位越低的人相对越真诚,交朋友就交这样的。 “兰舟”要“发”,真正的离别就在眼前。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拿。凝噎:哽咽。 真的要走了,放下洒杯,俩人执手,眼含泪水,无语。 她的话全在泪里,真正的知己,在这时刻,不需要说什么,无语是对他最好的理解。 说些婆婆妈妈的安慰话,会显得假,那也就不是知己了,也就不会来送他,那些话之前肯定说过很多次,但这时候,不需要。 只能无语,才显她的情深意重。 他能说什么?他也无话可说,自己被皇帝判死刑,无路可逃。出走也是枉然,一个大男人,混到这步田地,对一个弱女子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吗?柳三变也不是那种人。 对于她的真情和理解,他只有心领。 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是“执手”2字,这2个字最早出现在《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用于夫妻或准夫妻之间的。 一个男人在事业最低谷的时候,异性的体贴会让他终生难忘,会瞬间拉近2人的距离。 以前的她,也许只是一个情人,此时的她,在作者眼里,是自己人,感情陡然升华。 这2句是名句。但并非任意2个男女之间都可以用,感情需要到那个份儿上。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想。去去:形容很远,这2个字叠用得很有味道,有一种悲凉的音乐感。 “烟波”,作者走水路,所以用这2个字。 霭:云气。楚: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楚天:楚国在南方,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 这个“阔”字,决不是“海阔凭鱼跃”中的“阔”。作者已仕途无望,“天地虽大,无我容身之处。”有一个强烈的对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堪:能忍受。 自古离别事,总是很伤感很让人多情,这是常识,也是作者的一种概述。
具体到自己的这次离别,更是伤感更是多情,因为是在冷落萧条的秋天,这只是外写,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情冷落。 如果作者没被皇帝判死刑,而是及第后外任离京,绝对不会这么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3句,是心情冷落的续写。 何时酒醒,不重要,重要的是醒后的处境。船到对岸,迎接自己的是杨柳,是晓风,是残月,没有人情味。 秋天的晓风是冷的,残月给人的印象是不圆满的,面对成林的杨柳,自己的感觉是孤独的。 醉酒不可怕,可怕的是醒后慢慢睁开双眼时,四周无人,这种孤独特别难受。不信你就试。 这3句好得让人想哭。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经年:经过很多年,也就是多年的意思。 江南是美丽的,但这份美丽对作者自己来说,都是虚设无用,作者的江南行,不是为了欣赏美景,是一种逃避,啥时候回来?无期。 不愿可能也不敢再回首。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便:就是。 风情:有2个方面的含义,包括自己在南方漂泊时的人生感悟和男女之间的情话。 最后2句,她再次出现,使这首词显得平衡丰满。 这首词,一直贯穿着2种情,一种是自己仕途的坎坷,一种是与她的男女之情,交替铺写。 一首词同时写2种感情,难度很大,这类作品不多,可以翻一翻历代诗词,2种感情都表述到位更非易事,掌握平衡很关键。 这首词,有人以自己的事业无成读出了同情,有人以自己的情爱无果从中看到了自己。 一首好词。 解析完毕。 =================================
仁宗赵祯肯定不是一位明君,但也不是一位昏君,也就是说,是一位般般的皇帝。 在他统治时期,有2位大臣名垂千古,一位是范仲淹,一位是包拯。 他是一位性情皇帝,只要不是位高权重,性情人物是非常受欢迎的,人脉会很旺,如李白、杜牧和柳三变。 但作为一介皇帝,不能太性情,心如野马,毫无遮拦,一定会误事。 如果柳三变碰到的是李隆基,估计可能会躲过这一劫,也许还能重用,当个音协主席啥的。 在仁宗眼里,进士为官是要干正事的,你一个整天泡妞的主儿,能干什么事? 侧面看,可知当时柳三变的词曲是相当的火,成为各大酒楼的排榜金曲,连这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皇帝都如此熟悉。 这就是命,该着柳三变倒霉,词曲大流行,而皇帝不买帐。 如果他不写这些词,如果皇帝开明一些,都不会发生这事。 诗,穷而后工,词也一样,巨大打击下的柳三变,写出了诸篇令后人啧啧称羡的佳作。 ===================================== 关于《雨霖铃》: 安史之乱,玄宗李降基与杨贵妃离京逃往四川,“马鬼坡兵变”使杨贵妃成了古人,李降基一路哀伤,进入蜀道时,大雨不停,泥泞滂沱,风雨声中,车上的铃声叮叮铛铛,勾引对杨贵妃的怀念,玄宗感慨万分,灵感突现,谱写一曲,以寄哀思,这是这首《雨霖铃》。当时玄守身旁有一位黎园弟子立即用筚篥(bi4,li4一种乐器)吹奏,语调哀怨悠长,旁人无不落泪。 现在,我们只能读这首词,无缘听到《雨霖铃》曲调,想像着,这首词与曲合二为一时,一定有足够的震撼力。 据说,柳三变这首词传出后,很快成为京城10大金曲之一。 ==================================== 无处可逃的柳三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