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
柳永(约980~约1053),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满腹才华,但仕途坎坷,终身潦倒失意,因此流连坊曲写下了大量受普通市民喜欢的词作。他的词流传很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其中以写羁旅行役、离情别绪最为出色,感情纯真、大胆,善于运用铺叙的手法、通俗的语言,情景交融,音律谐婉。著有《乐章集》。《雨霖铃》背景:当时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到楚地。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别前不胜凄凉———意象: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长亭———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愁煞人”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增强了下文书写情事的感染性,并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
2.别时伤感茫然———烟波——千里浩淼绵长愁思绵长暮霭——沉沉浓重压抑愁思浓重楚天——阔空阔辽远愁思无际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泼墨山水,一片苍茫
虚实结合诗歌中,“实”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的实象、实景、实境,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景、虚境,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明确:两处虚景与前面的实景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强化了离人凄切的情怀,传达出一种淡远的神韵,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3、别后愁情满肠———杨柳——依依惜别(相思与惆怅)之情。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残月不团圆,暗合孤寂冷落之感。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该句无一个字写情,而又无一个字不在写情。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中。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镜头既是细节描写,也是白描直述,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暗示。一边是“留恋处”,一边是“兰舟催发”,矛盾中表现出难舍难分之情。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小结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作者与恋人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融情于景,虚实相济,字字紧扣离情愁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