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
二、了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当时,词人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解题《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整体感知1、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提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怎样?
雨霖铃柳永寒蝉chán/凄切,对/长亭晚。骤zhòu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ǎi/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chén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明确:感情基调哀怨缠绵
翻译: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4、概括的上下片的内容.说说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词的下片写离别后的设想。(虚写)本词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5、既然这首词写得是离别,那么哪句能表现该词的主题?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思考:本文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教材35页第二题)
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的环境(记笔记)1)首先交代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2)作用: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气氛,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过渡(过片)这两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以后情景的写法,融情于景、即景抒情。一个“念”字引出对别后情景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
提问:词的下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着怎样的特点?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下片:想象离别后的设想。(虚写)景语---杨柳岸晓风残月(冷清孤寂)情语---良辰好景虚设(郁闷)千种风情无人说 (愁思难断)
2.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3.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学生齐读,再次感悟其中的意境。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景语寒蝉、长亭晚骤雨歇烟波暮霭晓风残月勾勒环境渲染气氛别后去向别后情景离别前别后2.情语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清秋伤别良辰好景情事情态点旨别后生活离别时别后
五、总结写作特点:1、虚实相生2、情景交融
离别之前、离别时刻是实写,别后想象是虚写
名句鉴赏: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惆怅晓莺残月——韦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原为西南风长逝人君还——曹植
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