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
词牌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寓意是抒发离愁之苦。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后被柳永用为词调。这首词就是他离开汴京时写的,抒发了跟自己的红颜知己难舍难分的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整体感知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伤离别(词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二、问题探究全词围绕“伤离别”展开,那么词人是通过哪几个场面来具体描绘“离别”之事的,分别是哪些句子,各自侧重于从哪个角度来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渲染凄凉悲苦的离别气氛(所见——实写)
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返回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虚写)千里烟波浩淼绵长的特点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融情于景返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景抒情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想象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刻画心理
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刻画心理
体会诗意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因情设景刻画心理寒蝉、长亭、骤雨实写(景语)执手、泪眼、凝噎烟波、暮蔼、楚天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情语)实写虚拟(景语)虚拟(情语)杨柳、晓风、残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赏意象,品名句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句“千古俊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成为古人消忧解愁的最好办法,“酒醒”即“愁醒”,曾经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更是无以排解。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返回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结论:”柳”“留”的谐音,杨柳与别情相关。
风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乃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结论:风,渲染愁情。
结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一种已愁苦不堪,更何况是四种,真可谓是愁上加愁。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小结
总结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美丽;惟有物,才使万物丰富;惟有人,才使万物空灵;而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作者笔下的情景是有机交融的(情景交融),作者眼前之景与未知之景是相融的(虚实相生),如此这般才有了这份凄楚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