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课前播放:视频歌曲《雨霖铃》营造一种感伤的氛围)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听到的是歌曲《雨霖铃》,相信那深情的演唱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那柳永的《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今人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预热课堂,激起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这样学生就会有较多的情感投入后续课堂知识。让学生能从感情上感受诗歌的风格(婉约),从宏观上感受诗歌的内容主题(离别),并让他们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我们本节课要了解的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通过分析意象,提高理解和鉴赏诗词的能力。2、通过讨论和引导,理解本词多种写作手法相结合的艺术特色。3、通过拓展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欣赏、理解、写作能力。二、简介作者大家对柳永了解多少呢?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学生各抒己见)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字耆卿,代表作《雨霖铃》。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少年时狂放不羁,经常跟歌伎、乐工一道生活,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宋仁宗闻其名说:“何用浮名?且去填词!”遂落第。柳永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转而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作品以白描见长,通俗易懂。当时传说“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三、初读体味1、让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接下来让学生尝试表演朗诵,让其他同学给予评价。2.播放网络视频,示范朗读,师生跟读,体味情感,把握基调(缠绵悱恻的不舍之情)3.指导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读,把握朗读节奏与语调(哀婉深沉)再听配乐朗诵,找出本诗的意象,并结合这些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整体感知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鼓励学生进一步理解词人创作手法:词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句是哪一句?五、深入品读
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内容的理解,同时准确掌握作品的表现手法,领悟经典句子的魅力。(预设:学生个人有喜欢的句子,所以教师必须对每一句都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很好地点评。)艺术特色小结借景抒情,不喜欢堆砌辞藻和大量用典,而是以本色的语言抒发情感。白描手法,通过细节的刻画,写出人物不忍分离的情景,真挚感人。虚实结合,前呼后应,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六、综合领悟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示例1别佳人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示例2:长亭别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七、课堂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让我们投入地走进《雨霖铃》,用我们的深情诵读向那位伟大的词人柳永致敬吧!八、拓展延伸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学习经典古诗文,是为了让我们掌握诗词学习的技巧,进而扩展到对其他诗作的理解感悟,我们来看看本文可以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学习技巧。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驿站秋夜难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