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春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联系生活畅想、感受美景。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轻音乐、组织学生户外观察春天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到外面观察了春天,你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变化?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话,全班交流。 2、板书课题:初春 学生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 1、初读诗歌,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①请试着读读诗歌。标出不认识的字。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小组内合作识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解决困难,随机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要认识的6个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游戏,巩固识字。 3、将生字放进课文,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互评。 4、老师读课文,学生评价。 四、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 痒 拱 抛 贴 优 蛙 晃 袖 2、认读会写字。 3、请仔细观察它们。你有什么好的写字建议吗? 4、老师示范写“抛”备课修改栏
字,注意结构。 5、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3个字,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6、同桌之间互相评一下你刚才写的字。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呢? 第二课时 1、初春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部分生字或词语。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朗读感悟诗歌,积累词语。 1、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请你轻轻地读课文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回答。 3、引导感悟。 (出示小黑板)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的意思: ①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说是浅绿,更似鹅黄…… ②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4、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儿?你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 5、把你喜欢的好词语收进词语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小组互读互听。 2、小组推荐配乐朗读(播放轻音乐)。 3、学生互评。 4、老师评价,鼓励背诵。 5、小结。 四、总结: 这节课你快乐吗?回去以后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吧! 板书设计: 1、初春 毛毛雨 蝴蝶、蜜蜂 新芽 蝌蚪、青蛙 新叶 风筝 …… …… 芳香(美好)教学后记:
2、妈妈,请别阻拦我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8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感悟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交流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最想干什么?当你们做自己最想干的事时,你希望爸爸妈妈阻拦吗? 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识字: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放课文朗读带,学生认真听。 2、出示自学提示: ①请自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③小组内交流识字情况。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游戏:比一比谁认得多。 5、分段朗读课文。互评。 三、学习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8个字。认读会写字。 2、仔细观察,交流写字建议。 3、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老师范写“邀”
字。 4、从这些中选择3个字,每字写两遍。 5、学生互评。 四、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回去后再正确流利地读读课文。 2、把田字格中其他的字写一写。 3、你有什么幻想或渴望?自己准备这方面的说话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认读下列汉字并口头组词。 阻 宙 叩 曾 掘 吻 芬 述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说一说: 你读懂了什么?哪儿不明白? 2、引导学生朗读感课文内容。 作者要去干什么不希望妈妈阻拦他?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 (老师及时板书,并启发感情。)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3、组织朗读比赛。 4、评价,小结朗读情况。 三、拓展说话: 1、你有过什么幻想吗?用“我希望”或“我渴望”说几句话吧! 2、互评。 3、鼓励: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我们对世界、对自己充满了好奇,我们渴望自强自立。 四、积累词语: 1、读我的词语库。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词语库。 五、小结。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探索宝藏 2、妈妈,请别阻拦我 亲吻鲜花,歌唱劳动 渴望风雨,遨游大海教学后记:
3、四季的雨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背诵。 3、感受四季雨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雨天吗?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雨吗?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为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识字读文。 1、听课文朗读带。 2、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①请轻声读课文,标记识记有困难的字。 ②想办法认识这些字。 3、指名认读生字卡片上的字。 4、“开火车”巩固识字,口头为生字扩词。 5、标出自然段序号。 6、分段朗读各个自然段,学生互评初读情况。 三、学习写字。 1、观察,小组内交流写字建议。 2、你们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师范写“疏”
。 3、从中选择两个字练习书写。 4、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5、老师小结鼓励。 四、总结谈话: 你今天又学到了那些新知识? 五、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中描写四季的雨不同特点的句子或者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绵绵的春雨 闪闪的电光 隆隆的雷声 呼呼的狂风 淅淅沥沥的雨声 二、学习课文,感受四季的雨各不相同。 1、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请小组合作读读课文,然后找找课文中描写四季的雨的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找到的句子。 3、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默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从山峰和草木两方面说说春雨怎样最可爱? (老师板书相关词语) 4、指名朗读,互评。 5、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自然段,体会夏、秋、冬季雨的特点。 6、师评。 三、拓展说话。 你还知道其他描写雨的词语吗?试着用他们说几句话。 四、补充“我的词语库”。 五、课堂总结: 大自然神奇而美丽,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定会发现它更多的美,对自然现象有更多地了解。 六、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背诵。 2、课余时间搜集吟诵雨景的诗句读一读。 板书设计: 3、四季的雨 春雨:绵绵、山峰妩媚、草木青翠 夏雨:倾盆直泻 秋雨:稀疏短暂 冬雨:南方阴冷的雨、北方满天飞扬的雪花教学后记:
4、古诗二首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及文中3个注音字,学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春日》和《凉州词》。 3、感悟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
朗读背诵 二、学习《凉州词》: 1、出示第二首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3个字。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 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 1、背诵《凉州词》。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诗《春日》。 板书诗题,齐读。 二、学习古诗《春日》: 1、出示全诗。指名试着读一读。 2、放录音,生认真听。 3、自学古诗中的生字。 4、小组内互读互听。 5、逐句简析诗意。 等闲—随便 注意:风和日丽时,到泗水边游赏,一望无际的风光恍然一新。随处可见春风的面目,万紫千红的花儿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想象一下美丽的春天。 7、按节奏朗读古诗,鼓励当堂背诵。 三、练习写“闲”字。 四、请同学们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作业: 1、背诵《春日》 2、完成课后习题2教学后记: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发现汉字演变过程,感悟祖国文字的趣味及文化内涵。 2、熟读词语,积累和雨有关的词句。 3、成语接龙,收集于春天有关的成语。 4、练习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5、阅读欣赏,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6、组织语文生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及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积累 教学难点: 阅读、习作。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激趣。 你知道汉字最初的样子吗?他们是怎样演变的? 2、组织学生看题。 3、指导观察:从“春”字的演变中你发现了什么? 4、简介: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5、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个汉字的形态演变? 二、词语超市: 1、提出自学要求: 自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讨论词义。 3、组织交流词义。 4、朗读巩固词语。 5、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写雨的词? 三、成语接龙: 1、出示成语及填空题,思考: 你知道几个以“春”字开头或结尾的词语。 2、交流评价,填写。 四、课堂总结,鼓励。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认读这6个字。 2、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3、描红,写字。 4、同桌互评。 二、阅读欣赏《燕子的信》: 1、出示自学提示: ①
读一读这个故事,想办法认识生字。 ②先查字典理解带点的字义,再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帮助解难。 4、朗读。 5、概括短文大意。 6、拓展说话: 假如你是一名旅客,看到燕子的信,会有什么想法? 7、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准备 布置教室 二、活动过程: 1、激趣。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今天我们来举办一个“古诗朗诵会”。 2、宣布注意事项,选出评委,讨论评分标准。 3、学生自愿上台朗诵搜集到的古诗,并适当地解说出诗的大意。 4、评委评出优胜者。 5、颁奖。 第四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活动,指导习作: 1、回顾上节课的活动过程,全班交流说话。 这次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你的心情怎么样? 2、你能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下来吗? 你也可以把上次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或人们在春天的活动,写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二、学生习作,师巡视或个别指导。 三、鼓励学生自己修改或互相修改习作。 四、总结。教学后记:
5、马齿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的小伙伴们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体会小伙伴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有关资料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识“苋”字,简介马齿苋的样子、味道。 你吃过马齿苋吗? 2、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围绕着“马齿苋”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将生字词语放入课文中,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实现进城愿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记,读一读。 2、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读给同桌听一听。 3、他们卖了“马齿苋”
以后在城里做了什么?心情又怎样?读有关段落。 4、你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事例吗?谈谈自己的事例,再体会一下小伙伴们的心情。 5、小组内比赛读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2、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认真观察并识记。 2、自己记生字,组词,说句子。 3、练习写字,注意写字的姿势。 4、学生写完后,评价学生的书写。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说说自己学完这一课后有什么感受。 2、自由组合,把文章内容表演出来。 3、推荐上台表演,下面认真观看,看后评价。 四、小结。 五、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苋菜的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2、找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5、马齿苋 土生土长,没坐过车 偷偷地 想办法(装、洗、扎、卖) 实现愿望(喜悦)吃、照相、逛 恋恋不舍(回忆)教学后记:
6、我的家在月亮上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8个汉字,会正确书写8个汉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奇特有趣,积累与月亮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奇特有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有关月亮的知识和童话故事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自由想象,如果有一天你的家搬到月亮上,你认为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发挥想象的一篇课文《我的家在月亮上》。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3、出示要求认识的8个字,找出与生字相连的词语读一读。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你认为想象最大胆最有趣?为什么? 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2、你知道“吴刚伐桂”“嫦娥奔月”这些传说吗?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交流自己的看法。 3、课文中你明白了哪些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找出相关的句子。 4、质疑问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四、品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当成作者,边读边想象。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空练习,重点指导“庭、迅、敞”这三个较难的字。 3、利用组词造句记住生字。 4、练习写字,师巡视、评价。 三、发散思维: 1、读了这篇童话,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谈一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知识?把搜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听。 四、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摘抄下来读一读。 3、你认为家在月亮上会是什么样子?写一写或画一画。 板书设计: 6、我的家在月亮上 荡秋千 和玉兔玩 我-----在月亮上 吃星星果 飞到老家 …………教学后记: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学目标: 1、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4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3、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自由谈:你想到了什么?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自主识字。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 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护理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3、结尾拓展:小狐狸一直没有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注意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些字并一一认读。 2、让学生指出哪些字难写,老师根据情况指导。 3、学生书空,自主记忆生字。 4、扩词、写句子,巩固记忆生字。 5、练习写字,评价。 三、感悟道理: 1、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你能替小狐狸说说吗? 指名回答。 2、小狐狸为什么要谢谢妈妈?它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回想起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回家以后读给妈妈听。 五、实践练习: 1、续编故事,写下来,并自己编排出来在班上进行表演。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感悟文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狐狸妈妈——爱——小狐狸 找吃的 等妈妈 摘葡萄 哭起来 喊起来 蹿出洞 没回来 妈妈,你在哪里?教学后记:
8、我战胜到了自己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6个会认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几";学会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积累。 3、明白"最困难得莫过于战胜自己"这样一个道理,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作者参加越野跑的图,问:你知道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吗?想知道这次越野跑的结果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我战胜了我自己》。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圈出文中生字,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4、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字。 5、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课文,重点抓住2、3小节"赛中"这一部分去读,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来理解、感悟。 2、议一议:"我"是怎样战胜自己的? 3、比赛结果怎样?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最大的奖励是我战胜利自己?" 引导学生理解"最困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这句话。 4、联系自己说一说:你有过这样战胜自己的经历吗?今后你如果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四、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把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摘抄下来,丰富语言积累。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班""超"这两个字,写好走字旁,走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横捺,要写稳,以托起右上半部分。 3、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4、扩词,造句练习。 三、发散思维: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联系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自信》,你又明白了什么? 指名说。 四、拓展延伸。 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特别是要谈谈自己今后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五、实践练习: 1、课外阅读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2、找一找有关自信、战胜困难方面的格言,读读抄抄,激励自己。 板书设计: 8、我战胜了自己 赛前 赛中 赛后 躲、怕 暗下决心 喘着气 央求换人 拼命向前 很累,却很高兴 全身发抖 咬紧牙关 获得缎带教学后记:
语文乐园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有趣的汉字,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汉字的丰富有趣,并积累一些成语。 2、感受成语的妙处,感受数字的趣味。 3、通过练习绕口令,培养学生的口才。 4、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完成续编童话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2、指导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词卡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习“有趣的汉字”: 1、出示带“张”字的六个成语,自由认读。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3、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4、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或多个成语编故事比赛。 二、指导学习“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里的9个成语,读一读。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你积累了哪些数字成语、俗语,说给大家听听。 4、选成语练习说话。 三、学习绕口令: 1、出示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提示读绕口令的方法: 一是把握一个“慢”字; 二是把握一个“准”字; 三是把握一个“勤”字。 4、初步认识“押韵”。 四、完成“写字板”
: 1、认读6个要写的字。 2、指名说每个字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完成阅读欣赏: 1、要求学生自由、轻声地读短文,标好自然段。 2、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皎洁、固执、不以为然 3、谈一谈读文后的感受。 4、再读短文,明白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世界,不要盲目自大。 二、虚编童话故事《猫和老鼠》: 1、自由读故事的开头。 2、明白什么是“续编故事”? 续编故事就是接着往下编。 3、同桌之间续编故事,注意将清楚老鼠和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讲清楚,结果怎样。 4、指名上台续编故事。 5、你还会怎样编故事?大胆地说出来,看谁编得生动有趣。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出示习作要求: 在续编童话故事的活动中,同学们讲得一定很有趣吧。 请把你续编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二、习作提示: 1、在续编童话故事的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大胆地想象。 2、把猫和老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写出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猫和老鼠的对话写清楚。 ⑵把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写出来。 ⑶猫和老鼠的动作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写作时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三、动笔续编故事,在写作时,用一些恰当的词语描写猫和老鼠。 四、写完后评改习作: 1、自己先把习作读两遍,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2、注意使用好标点符号,猫和老鼠的语言要打上引号。 3、把习作读给同桌听,互相修改。 4、选择一篇写得较简单的习作,指导学生修改,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 五、习作修改完后,抄到作文本上去。 六、小结。教学后记:
9、绿色的歌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4、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积累优美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蝈蝈吗?你们听过蝈蝈的歌吗?谁愿意模拟一下蝈蝈的歌?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在豆花盛开的季节,去乡间聆听蝈蝈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歌。(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1、自己小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做好标记,遇到不理解的生词用横线划下来。 2、读准字音。 A、对于书上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认识。 蝈、挂、蔫、挚、虑、秧、胳、膊、朴、素 B、没有注音的生字,通过查字典认识字音,了解字义。 盛、露、霞、秧、粉 C、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盛:shènɡ盛开 chénɡ盛饭 露:lù露珠 Lòu露馅 乐:lè快乐 yuè音乐 3、学习生词。 A、联系上下问理解。 B、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词。 圆润:饱满而润泽。 晶亮:晶莹光亮。
清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忧虑:忧愁担心。 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真挚:真诚恳切。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教师即使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4、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分层,概括段落大意。 1、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自然段:写蝈蝈在豆花盛开的季节不停地唱歌。 第2自然段:写蝈蝈的歌很好听。 第3自然段:写蝈蝈自由自在地歌唱,许多动植物都在听。 第4自然段:赞美蝈蝈的歌。 2、分层,概括大意。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蝈蝈在豆花盛开的季节不停地唱歌。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蝈蝈的歌唱。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赞美蝈蝈的歌。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领读,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 3、自由读,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练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圆润、晶亮、清凉、忧虑、朴素、真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读,思考: A、“豆花盛开的季节”是什么季节? B、“他们穿着绿褂儿,蹲在豆叶上,不停地唱着:‘咯咯咯!咯咯咯!’”这个句子怎么理解?指名说说。 (“豆花盛开的季节”是指春夏季节。这个句子是拟人句,“他们”指蝈蝈。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蝈蝈体型小,身体呈绿色,它们趴在豆叶上,不停地叫着。把蝈蝈当作人来写,使文章描写生动具体。)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蝈蝈在豆叶上唱歌的情景。 三、探究课文第二部分。 1、老师范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指导。
3、学生汇报。 这一自然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句):写蝈蝈的歌很好听。 第二层(第2——5句):具体描绘了蝈蝈的歌声。 第三层(第6句):写蝈蝈的歌声中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4、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 A、袄趁,他们的歌声像豆叶上的露珠一样,圆润晶亮。 B、那个歌声,像清凉的渠水,流到了豆棵儿旁,也流进了我的心田里。 思考交流:这两个句子都是什么句?作者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交流并汇报。 A、蝈蝈在什么地方歌唱? B、“他们好象都是在自己的小院里歌唱,在自己小院的葡萄架下歌唱“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C、“小螳螂、小蜻蜓、蜜蜂、彩蝶,都来听;草儿、花儿和豆秧们,也都在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D、“豆花庄的小歌唱家们”指的是谁?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小歌唱家们?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会、想象。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知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2、学生思考。 A、为什么说蝈蝈的歌是“一支绿色的歌”? B、为什么说蝈蝈的歌声中“好象还飘着金色的梦”? C、听了蝈蝈的歌,作者有什么感想? 3、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指导朗读,背诵。 1、创设情景,播放轻音乐。 2、指名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读。 3、齐读,赛读。 4、学生自由读,练习背诵。 5、学生代表背诵课文,学生评价。 6、配乐背诵,集体欣赏。 板书: 9、绿色的歌 圆润 晶亮 好听——————像清凉的渠水————充满快乐和希望 有声有色10、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雷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节。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11、莫高窟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会认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四、理清课文层次。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自由读课文。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最大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最大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
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板书: 11、莫高窟 件件精美 塑像:大小不一 内容丰富 世界闻名 壁画:栩栩如生 精美动人12、颐和园的廊与画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会认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4、初步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初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 有关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介绍颐和园 概况。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篇课文,描写了颐和园的廊与画,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师简介颐和园)二、初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描写顺序,划分段落。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批画边述说。教师巡视辅导。三、检查交流初读课文情况。1、检查交流生字学习情况。A、出示生字。B、指名认读。C、教师校正读音。D、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2、检查词语。3、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本课有9个自然段,文章首尾呼应,先概括讲颐和园的长廊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然后具体介绍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最后总结全文。4、检查划分段落的情况,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长廊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长廊的精美建筑。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长廊的绘画艺术。 第四部分(第9部分):总结全文。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这一部分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3、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二、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第二部分。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汇报自读情况。A、这一部分里,写了长廊的造型绝。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B、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位置绝。 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C、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结构绝。 将描写长廊结构绝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D、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
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3、小结: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从而说明了长廊的建筑艺术成就高。三、导学第三部分。1、教师提示学法:由自然段到意义段,一个一个自然段地弄清意思;找出这个意义段的中心句,明确段意;理清各自然段的关系,了解段落的叙述顺序。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批画边述说。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四、检查交流第三部分学习情况。1、第6自然段指出长廊上的画奇,长廊上的画一共有一万多幅,多得让人惊奇。2、第7自然段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3、第8自然段共两句话。第1句话写出了长廊上的画的各种类型,说明了长廊上的画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可感悟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第2句话写出了长廊的画十分精美的特点。 启发学生想象:中外游人看完长廊上的画后,会说些什么?4、小结:这一部分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的画,长廊上的画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十分精美,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五、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七、自由背诵喜欢的片段,欣赏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 八、总结全文。 板书: 12、颐和园的廊与画 造型绝 建筑精美: 位置绝 (建筑艺术成就高) 结构绝 美学典范 江南美景 绘画奇绝 花鸟山水画 (绘画艺术成就高) 人物画语文乐园三教学目标: 1、完成“语海拾贝”,积累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完成“阅读欣赏”,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完成“口语交际——习作”,介绍一处文化古迹,并把它写下来。 4、学会用毛笔写“卧钩”、“斜钩”。重点难点: 1、积累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完成“口语交际——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语海拾贝。1、学习“词语超市。A、出示词语。B、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连连读读。A、把左右两边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连接起来。B、同桌交流,组内交流。C、教师小结。3、学习“加标点”。A、教师讲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B、学生练习给句中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教师巡视,个别指导。C、组内交流。学生代表汇报,师生评议。4、学习“写字板”。A、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写字。B、组内交流、评价。C、各小组评选出优秀作品,全班战时,评选出最佳作品。二、学习“阅读欣赏”。1、教师范读。2、正音。3、理解词语,扫除障碍。4、梳理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A、这篇短文共有多少自然段?每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汇报。B、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罗马城的特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5、你觉得罗马这个城市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从课本中,或电视上知道了许多文化古迹,你的家乡也许有一些文化古迹,请把你所了解的文化古迹向同学们介绍下,好吗?二、介绍自己了解的一处文化古迹。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一处文化古迹。2、抓住最能说明这处文化古迹特点的部分进行介绍。3、自由交流。三、指导习作。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介绍的内容写下来。2、根据有关资料或图片,写清古迹的名称、地点、形成的年代和特点。3、还可以写与这一处古迹有关的故事。4、写作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5、自拟题目,练习习作。四、自由写作。五、写后交流评议、自改、互改。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学写毛笔字笔画“卧钩”和“斜钩”。1、指导看书,认识“卧钩”和“斜钩”。钩有四种,“竖钩”、“弯钩”、“卧钩”和“斜钩”。竖钩”、“弯钩”我们已经学过,今天我们来学习“卧钩”和“斜钩”的写法。 卧钩:顺锋向右下轻起,边行边按,由细到粗,一路圆转,钩部与竖弯钩同,出钩方向为左上。 斜钩:起笔如竖,行笔要轻,微弯,斜向右下。收笔处,轻按后回锋,向右上出钩。2、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书写。3、学生在课本上描红。4、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书写。5、指名学生上台写,其余同学观察、评价。6、指出姿势和运笔方法上存在的问题。7、在写字本上练习写“心”、“必”、“戈”、“成”。二、小结。展示写得好的作业。13、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精妙的诗歌——《假如我是一粒种子》。这首似乎个通过借用“一颗种子”、“一片绿叶”、“一朵小花”
,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二、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进行交流。1、自由读课文,正音。2、汇报交流。3、交流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寸——衬雷——蕾然——燃央——映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崖——涯隔——融C、指导正确书写“藏”字。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2、教师领读。3、学生练习朗读。四、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请几名同学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一小结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节诗歌的内容。第一节:借用“一颗种子”,抒发了自己要努力成长的愿望。第二节: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要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的决心。第三节:借用“一朵小花”,抒发了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理想和希望。五、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1、自由读。2、同桌对读。3、男女生对读,比赛读。4、各小组推选代表诵读,师生评议。5、评选最佳能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第一节 1、学生齐声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这样红,作者借用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3、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A、“贴”是什么意思?“亮晶晶”是什么意思? B、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亮晶晶的? C、你能用“亮晶晶”说一句话吗? 第二节 1、指名学生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中,作者借用了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是什么意思?(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光彩。) 在“杜鹃花儿像燃烧的火把”一句中,作者把“杜鹃花儿”比作了什么?(燃烧的火把。) D、学生朗读体会。 第三节 1、教师领读。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 A、在这一节中,作者借“一朵小花”抒发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情感。 B、“醉人的清香飘向天涯”意思是说使人沉醉的香味飘向很远很远。 C、“春光明媚”原指春天的风光绚丽多彩,鲜艳悦目。在本课中,指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绚丽多彩,欣欣向荣。 D、“我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意思是说作者将投入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增添光彩。三、指导朗读、背诵。1、指名有感情地在音乐声中朗读。2、齐读,赛读。3、自由读,练习背诵。4、学生代表背诵课文,师生评价。5、配乐背诵,集体欣赏。板书: 13、假如我是一粒种子 一颗种子————要生根发芽 假如我是: 一片绿叶————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 一朵小花————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 14、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弄懂“忍饥挨饿”、“倔强”、“满不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涵的感情。 3、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小红军和陈赓同志的高尚品质。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小红军倒在地上的画面。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情,引起悬念。1、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更为感人的是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有的用双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有的则牺牲在长征的途中。《马背上的小红军》就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事。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2、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倔强:性格刚烈不屈。 满不在乎:一点也不在意。 忍饥挨饿:忍受饥饿的折磨。 荒无人烟:荒凉、偏僻,没有人居住。 无可奈何:一点办法也没有。四、理清课文层次。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和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同志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和小红军一起走,小红军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小红军拒绝,陈赓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掉转马头返回来,小红军倒在地上。 第13——15自然段:等陈赓同志明白过来时,小红军停止了呼吸。2、课文写陈赓会议的这件事,从哪里开始的?3、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几部分? 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故事来历。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讲遇到小红军。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讲失去小红军。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齐读第1自然段。2、教师提示:这是故事的引言,交代了故事的来历,可单独作为一个部分。3、这个环节应该修改一下。 这一自然段中“深情”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读故事的两部分,边读边思考:每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2、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试着概括每一部分内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1、师:在茫茫的草地上,部队不知走了多少天,陈赓将军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发现前面有个小红军也掉队了。2、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陈赓同志遇到了一位什么样的小红军。3、出示插图,想象小红军的形象。4、读了这段外貌描写,你能说说小红军给你留下的印象吗?5、谈谈读了这段描写后自己的内心感受。6、当陈赓同志上前准备帮小红军时,小红军是怎样想法设法说服陈赓呢?A、找出文中陈赓与小鬼对话部分读一读。B、勾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C、组内分角色朗读,体会勾画词句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D、班内指名分角色朗读。7、指导朗读陈赓与小红军第一次对话,总结“从内容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A、初读对话,了解对话内容。B、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进行理解。 重点体会的句子: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事实上,小红军忍饥挨饿,身体是那么疲惫,怎么会满不在乎呢?这里的“摆出”一词告诉我们小红军是为了让陈赓放心,故意做给陈赓看的。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这句话要读出对老同志的关怀和体贴。C、分角色朗读对话。8、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先是初读对话了解内容,然后再读,抓住人物言行的词语进行理解,最后分角色读,从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9、运用上述学习方法,自学以下三次对话。10、组内交流学习。11、检查自学效果。A、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B、点拨:三次对话中“用命令的口吻”、“倔强地说”、“无可奈何”、
“轻轻地拍了拍”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C、指导朗读。12、引导:小红军说服陈赓的理由有几点?13、完成表格 对话陈赓小红军1上马骑一会儿体力比你强2骑一段路再说同马比赛3一块走等同伴4把它吃了比你还多14、从小红军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5、小结,指导全班齐声朗读。 第三部分。 1、质疑:陈赓为什么感到受骗了? 2、以“我明白了……”为题,让学生谈体会。 3、陈赓为什么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小红军?文中的“搂”、“打”表达了陈赓怎样的思想感情? 4、激发想象,深化情感。 文中描写小红军粮袋里装着的牛膝骨时,为什么还写上面有几个牙印?你想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三、教师小结:多么勇敢的小红军啊!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宁可牺牲自己一,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和品质!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拓展延伸。 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召开一次“长征路上的赞歌”故事会,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长征故事讲给同学听。板书: 14、马背上的小红军 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对话陈赓小红军1上马骑一会儿体力比你强2骑一段路再说同马比赛3一块走等同伴4把它吃了比你还多16、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机智勇敢。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二、引导初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法: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问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初读全文情况。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3、指导识记的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其——期扁——骗马——闯B、区别形近字:密——蜜司——同 4、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 5、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四、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重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五、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自然段:的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 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
7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语。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2、质疑: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3、指名回答。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指名朗读课文。2、概括重要内容。3、质疑:“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 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四、探究课文第三部分。1、指读思考: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2、先自学课文,弄清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怎么做 3、组内交流。4、班内汇报。5、师生合作探究。A、“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B、“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女儿为什么会“脸色苍白”?从“急忙”、“轻轻地”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C、“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你从句中体会到什么?D、“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请学生表演读,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六、教师总结全文。板书: 16、生死攸关的烛光 德国军官 伯瑙德夫人及儿女 闯进旅馆,点燃蜡烛 取出油灯点燃吹熄蜡烛 中尉重新点燃蜡烛 假借捡柴生火端走蜡烛
快步上前,夺回烛台 拿灯上楼睡觉避免劫难 17、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谈对“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解,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怎样杀出一条血路。 2、正确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教学准备: 有关录象、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红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段录象,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度——渡斤——析夹——狭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峰——逢歇——揭刚——钢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四、理清课文层次。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2、思考哪些自然段关系密切,可以合并为一部分。3、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遇到紧急情况。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刘司令和邓政委亲临指挥,布置强渡。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部队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英勇杀出一条血路。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刘邓大军胜利跃进大别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及跃进大别山决策的历史意义。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三、学生讨论、交流: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8月23日晚,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后追前堵,渡河没有船,河水有一丈多深。形势真是千钧一发、险恶万分。四、在这紧急关头,谁来了?讲了什么?读读课文。1、学生汇报有关句子。2、教师引导: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其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是: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双方都有困难,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五、读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 激战前的动员和准备。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表明战士们做好拼搏的准备。六、齐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激烈的战斗场面,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段主要讲我军杀出一条血路,为跃进大别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七、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八、总结全文。 板书: 17、千里跃进大别山 挺进 连续 到达 后追前堵 搭浮桥 如猛龙 情况紧急:没有船 战士到达:攻村庄 像洪水 河水深 打通路 像钢刀语文乐园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语海拾贝”,纠正错别字,积累词汇,练习写字。 2、完成“阅读欣赏”,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事迹,理解文章内容。 3、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
,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重点难点: 1、学习“阅读欣赏”,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事迹,理解文章内容。 2、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教学准备: 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爱国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拾贝。(一)、学习有趣的汉字。 1、学生读汉字。 2、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 3、练习正确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二)、学习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 2、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 3、找出文中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用铅笔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三)、学习“写字板”。 1、学习练习在田字格中写字。 2、组内交流、评议。二、阅读欣赏。 1、学生自由阅读。 2、教师范读正音。 3、理解重点词语,扫清障碍。 4、合作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A、从哪里可以看当时民族危机严重?(19世纪以后,中国的白银像流水一样流看到了英国殖民者的口袋里。)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出林则徐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 C、林则徐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5、讲一讲爱国英雄林则徐的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自古以来,爱国英雄的故事不胜枚举,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等等。不只是在战场上,在外交、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甚至文学上,也有杰出的爱国人物,他们都有功与国家,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学习。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爱国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三、口语交际指导。1、认真思考题意。2、确定要说的内容。3、确定要说的方式。4、组内交流。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5、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四、提出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所讲的爱国英雄的故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改一改。五、进行习作指导。1、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习作的对象。2、精心筛选,确定习作的内容。3、写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经过部分要作为重点写。特别注意的是,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4、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写毛笔字中的“竖弯”、“竖弯钩”。1、指导看课本上的笔画,进行比较。“竖弯钩”是在“竖弯”的基础上,在尾部带一钩尖。2、讲解写法,教师示范。 竖弯:起笔同竖,行笔稍微轻,中段弯处更轻,形要圆,后段成横势,收笔回锋,要圆收。 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顺势向右偏上轻按,然后回锋竖直向上出钩。3、学生在课本上描红。4、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书写。二、小结:要区别两中笔画的形及写法。17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重点难点: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插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2、记忆字形。(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2)重点分析生字。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二、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2~4自然段。(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3、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1)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 (2)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看看与图上内容是否相符。 (3)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4、激情朗读。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三、讲解地动仪。 1、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 2、上台讲解。 3、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四、延伸小结。 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17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伟大的科学家 精通天文历法 地动仪:测定地震、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18动物的“睡眠”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4、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 5、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教学准备: 图片、生子卡片、录像。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物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板书课题)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有谁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三、学习本课生字。1、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重点读音。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分析重点生字。四、学生汇报初读的感悟。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2、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 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 (2)学生汇报。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 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老师总结: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二是睡觉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 (3)观看蝙蝠冬眠录像,增强对课文理解。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 (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2)老师总结。 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观看海参夏眠录像资料,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自由朗读。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 (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 (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 (蜗牛称得上是“睡觉大王”) (3)观看蜗牛冬眠和夏眠录像,加深对课文理解。二、扩展眼神,巩固提高。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要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板书: 18动物的“睡眠” 蝙蝠 冬眠 海参 夏眠 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 冬眠 夏眠19能辨颜色的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会写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货主欺骗自己的道理。 4、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盲人的手能分辨颜色的道理。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涂成黑色)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
。人们用眼睛看清周围的事物,分辨事物的颜色、好坏,手只能帮助人们趣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如果说手也能像眼睛一样分辨物体的颜色,你们会相信吗?然而在巴格达,有一个盲人竟能用手分辨出罐子的黑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完这课,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1、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识字。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学习生字、新词。1、老师出示生子卡片,指名认读。2、范读生字正音。3、指导重点读音。4、分析记忆字形。(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2)重点分析生字。5、学习生词。招揽:招引顾客 奸诈:虚伪诡诈,不讲信义。 迷惑不解: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袒护: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的支持和保护。 伪善:冒充好人。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2、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 老师总结:大家讲得不错,盲人靠自己的手能分辨出罐子的颜色,让人们不由得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盲人的手为什么能分辨出物体的颜色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二、抓住重点细读领悟手能变颜色得道理。1、理解罐子的颜色与太阳的关系。(1)从文中找出描写罐子的颜色与太阳关系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2)、老师总结:货主有五个罐子,四个白的,一个黑的,被太阳晒着,颜色不同的罐子与太阳的光照有什么样关系。(3)、老师上台实验。点燃一只蜡烛,同时将两只玻璃杯(一只涂有黑色,一只白色)靠近蜡烛,过五分钟后请三名学生上台摸一摸玻璃杯的冷热。(4)、学生汇报上台摸玻璃杯的感觉。(5)、老师指导总结。 颜色不同的物体,吸热本领不同。颜色较深的物体吸收热量的本领强,颜色较浅的物体吸收热量的本领较弱。2、理解盲人的手能分辨罐子颜色的道理。(1)正确认识手与颜色的关系。 颜色只能靠眼睛看,手是不会看出哪是红色,哪是黄色,哪是蓝色。(2)盲人的手能分辨罐子颜色的原因。 a学生试说.
b老师小结.三、再读课文,理解人物行为。1、说一说,盲人是个怎样的人? 聪明的 盲人是一个勇敢的人 敢于坚持真理的 不畏强暴的2、说一说,货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奸诈的 货主是一个狡猾的人 欺侮弱小的 伪善的 你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通读全文,突出重点,要读出对盲人的理解、尊敬;对货主的奸狡、圆滑;读出人们的不解和醒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板书 19能辨颜色的手 盲人(聪明) 买黑罐 双方争执 盲人摸罐挑出黑罐 货主(奸诈) 给白罐 路人怀疑、试探盲人 敬佩盲人 20我不是废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与害处。 4、能抓住主要段落,体会课文的意思。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认识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与害处。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插图、人工降雨录像。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种气体,无色无味,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人们口里呼出的热气有它,汽车排放的尾气里有它,植物生长需要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二氧化碳)对,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有人说它是废气,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废气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看课文边听。2、初读课文。(1)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2)轻声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3)边读边想边画,标出自己不懂和疑惑之处。(4)把课文的顺序理一理,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其中主要写了什么。三、交流初读体会。1、读准字音。2、记忆字形。(1)借助熟字和偏旁部首学习生字。(出示生子卡片)(2)重点分析易错字。3、生词积累。 憋闷:本课指瓶子里容积小,使二氧化碳不能自由活动。 凝结:本课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体。 闯祸:因疏忽大意、行动鲁莽而引起事端或造成损失。 熄灭:停止燃烧。4、理清文章的条理。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介绍了二氧化碳的作用和害处)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自述,先介绍二氧化碳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二氧化碳的作用,最后介绍二氧化碳的害处) (课文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作用,对它的特点和害处作次要介绍)5、老师总结。 大家刚才交流了自己的初读体会,已经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又有什么害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认读字卡片认读。2、听写生字。3、指名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并作汇报。 (3)老师总结: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广泛存在,有人把它当作废弃,那么它究竟是不是废气呢?我们继续探究学习。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第2~4自然段,思考: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 (2)学生从课本上找出描写二氧化碳用途的句子读一读。 (3)学生交流二氧化碳的作用。 (树木、庄稼,蔬菜都欢迎二氧化碳) 老师相机引导:为什么树木、庄稼、蔬菜都欢迎二氧化碳?让学生把原因读一读。 学生继续汇报。 (人们把二氧化碳溶解在汽水里,当人喝了汽水后,会加快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使人解凉又解渴)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老师总结:人们用很大的压力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人们只要打开瓶盖,二氧化碳就会跑出。当人们喝汽水的时候,二氧化碳就会跑到人的胃里,加快胃分泌胃液,帮助消化,由于胃里闷热,二氧化碳又会从胃里跑出,带出人体的热量,所以人们在喝汽水后会觉得又凉快又解渴。 老师继续引导交流。 二氧化碳除了这些作用外,课本上还介绍了它的什么作用?请大家继续汇报。 (4)观察课文插图和人工降雨录像,增进对科文的理解。3、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男、女生分别读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二氧化碳有什么害处? (2)学生交流汇报。 (二氧化碳常住在菜窖里面,人走进去,会危机生命) 老师引导:人怎样才不会被菜窖里的二氧化碳所危害?读出课文中的句子。三、课外阅读,了解二氧化碳更多的知识。 老师:课文中说二氧化碳的用途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外找一找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读一读,读后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 20我不是废气 特点: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到处存在 帮助植物制造养分 二氧化碳 作用:溶进汽水,帮助人消化,解凉解渴不是废气 加工成干冰,用来人工降雨 害处:危害人类生命语文乐园五教学目标: 1、了解同音字,并能正确使用多音字。 2、积累成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能根据语句的提示填词,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4、完成“写字板”,养成正确的书写汉字习惯。 5、阅读短文《蚂蚁壮歌》,理解意思,学习运用。 6、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动物故事。重点难点: 1、完成“语海拾贝”积累词语。 2、完成“口语交际”,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完成“习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教学准备: 卡片、写字板、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乐园,相信大家在这一节课一定会有好的表现,比一比,看谁写得快,掌握牢。二、完成“语海拾贝”。 1、有趣的汉字。 (1)出示“爱(带戴)”让学生观察。 学生自由说或互教。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指导用“爱戴”造句。 (2)学生自由选字组词。 (3)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用另一个字口头组词。 2、词语超市。 (1)课件出示成语。 (2)自由读。 (3)齐读。 (4)背诵。 (5)测试。 3、读读填填。 (1)课件出示例句。 (2)学生试填。 (3)老师予以归纳指导。 苹果开白花,所以第一个应填“白色”,“草地”为绿色,所以第二个空应填“碧绿”或“绿油油”
,野花的颜色五颜六色,不能单填某一种颜色,蝴蝶有黄的、花的、黑的,成双成对飞行,小姑娘穿着的衣服一定很新,很漂亮。 (4)填后再读一读。 4、写字板. (1)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争取把每个字写端正、美观.。 (2)老师范写“愿”字。 (3)在书上描红,再试着写两遍。 (4)与范字对照着差距,再写一遍。 (5)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其余五个字。三、完成“阅读欣赏”《蚂蚁壮歌》。1、自由读短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2、再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什么。 (短文写了一群蚂蚁在火海中逃生的故事。一群蚂蚁在大伙包围的情况下,沉着、坚定而又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求得种族生存。3、老师小结。 小小的蚂蚁,在人类往往也要色变的火灾面前,竟能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以求得种族的生存,谱写了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 蚂蚁壮歌 火舌肆虐 蚂蚁被困 扭成一团 滚进河流 谱写生命壮歌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读了《蚂蚁壮歌》,你一定会被小蚂蚁特殊的生存本领深深感动。当你走进动物的世界,你一定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动物们有的有独特的习性,有的顽皮逗乐,有的还通人性,能与人友好相处。你是否愿意把你所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看谁讲的故事最有趣。最能吸引人。二、口语交际指导。1、明确交际内容。 把自己所了解和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2、明确交际要求。 (1)是讲故事、不是读故事,力求生动真切,符合动物的的习性特点。 (2)重点要把故事内容说完整,语句要通顺。 (3)要说普通话。三、导入谈话。 刚才我们都讲了自己所熟知的动物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把它写出来,贴在校园文化宣传栏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讲的动物故事。四、文题分析。 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这是一篇写动物的记叙文。写动物故事,可以写动物们独特的习性,也可以写动物与人之间的趣事,也可以写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还可以写自己怎样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等等。总之,写的内容很多,题材广泛。五、写作指导。1、确定写什么动物、什么事.2、精心组织材料,选择最能表现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与别的动物的不同之处来写。3、写之前,可根据自己讲的,同学说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增删习作的内容,调整叙述的顺序。4、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5、写完后读给别人听一听,看一看别人能不那个提出修改意见,若能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六、开始写作。七、总结。 第三课时一、指导看米字格中的“横钩”、“横折弯”。1、老师点播:毛笔字中“横钩”的写法分为三部分:起笔是横画,中间是顿笔,收笔是回、钩。“横折弯”的写法也有三部分:起笔是横画,中间是折笔,收笔是竖弯。2、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钩:先斜向下重按,再回峰转向左,最后斜向左下出钩。横部同横法,但右段可稍轻,钩部与竖钩写法相似。 横折弯:先向右下稍用力按下,然后略提笔向右运行。到写完横时再顿笔写成竖弯的笔画。二、指导在米字格中写“横钩”、“横折弯”。1、在课本上描红。2、在写字本上练习写“横钩”、“横折弯”。3、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空”、“家”、“段”、“般”。三、展示写字成果。1、评选出写的好的作业。2、把写得好的作业贴在教室的“优秀作业栏”里。21、夏天好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收获、奇花异草、较量、钢筋铁骨、虎背熊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夏天季节的美好,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夏天好的原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喜欢夏天吗?喜欢参加夏天的一些活动吗?想想看,当我们听着蝉儿鸣叫,跳入大河洗澡,在夏夜讲故事,那该是多么爽的一件事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夏天的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2、自读课文。A、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B、将句子读通、读流利,将课文读熟。C、借助工具书,弄清字音、字义。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1、指名认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2、重点指导容易读错音的字:蝉、采、量、哪、枣。3、记忆字形。A、借助熟字和偏旁记忆生字:蝉、矿、较、量、哪、蛋、漕、妹。B、分析重点生字。4、出示认读字卡,指名认读,然后集体认读。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1、快速阅读课文,标出节数。2、说说每小节各写了什么。3、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生字。二、精读课文,指导感悟。 第一节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欣赏。 课文写了夏天哪些景物?“我”在干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A、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B、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边读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C、学生自由朗读,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 D、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夏天好,白云缠在半山腰。”要重读,体现家乡景色美。 “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啊,土壤矿石……一书包。”要带着欣喜的感情读。 第二节 1、自由练读。 2、听同学朗读。 3、找好词好句反复读。
4、小组齐声表演读。 5、解说,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这一节从哪些方面写出夏天好? 学生自学第三节 1、有感情地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2、全班齐读整节诗。。 3、自学汇报。 夏夜可以坐在树上乘凉;夏夜景色美,晚风轻轻吹,星星亮闪闪……三、指导背诵。 1、学生看文听老师背诵。 2、听老师提示,练习背诵。 第一节:夏天好,白云……今天 第二节:夏天好……风吹日晒……啊,钢筋 第三节:夏天好……你讲……啊,凉风习习…… 3、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全班齐背。四、实践活动。 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夏天的景色,介绍家乡夏天景色的特点。板书: 21、夏天好 白云缠山腰 蝉儿叫 标本采集多 夏天:好洗澡 好睡觉 锻炼身体好 好 晚风吹 星星闪 故事讲得好22、小足球赛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指导观察图画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警惕”“索性”“全神贯注”等词语。能用“欣赏”与“津津有味”造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班上哪些同学爱看足球赛?哪些同学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2、指导观察顺序。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3、指导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 ①对小守门员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可从他的衣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察。) ②请同学们从衣看、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说说小守门员的样子。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态,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 ③观察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态。 4、指导观察观众。 ①在赛场一侧观看比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8人) ②先观察图上左侧五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③再观察图上右侧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什么不同。 5、指导观察背景。从图上周围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 (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6、小结。 刚才我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了图意。三、范读课文 刚才,我们同学观察并说了图意,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图画的呢?情同学看着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四、指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请同学门轻声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样子。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球赛的情形。3、指名分段朗读。
五、学习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欣”是前鼻音,注意指导“磕”和"套”的写法,区别“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六、作业 抄写词语i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二、看图,学习第一段1、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2、看图,说说为什么课文中说“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又”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喜爱踢球这项活。)3、看图思考: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和路过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样?(比赛一定紧张、激烈、精彩。)4、齐读第一段。三、看图,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2、对照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写了图中的哪两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了谁?3、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 ①这两句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态、动作两方面来写的,〕 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态,对照图,说说“警惕”‘注视”“毫不在意”是什么意思?(“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时刻注意着。“注视”就是注意地看。”毫不在意”就是丝毫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坚强的守门员,) 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姿势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守门员是一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什么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赞。) 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述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4、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 对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什么特点?(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5、齐读第二段。四、看图,学习第三段1、指名朗读三至五自然段。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分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词语。 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 “索性”如果换个词可用什么?(干脆)看图中那个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局势”在这里指什么?(措球赛情况)观察图上白狗的样子,说说“闭目养神”
是一种什么样子?(闭着眼睛,休养精神) ③从观众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比赛很激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况非常关心。)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写他们神态的同语,“不相干”是什么意思?(没关系)齐读这一自然段。4.学习第五自然段。 默读画出描写大个子叔叔神态的同语,看图说说“律津有味。的意思?(很感兴趣,看着孩子们精彩的比赛,大个予叔叔会想些什么呢?(回忆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情景,想到明天的足球运动等) 5、齐读三至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一、练习朗读课文二、学习写作方法 1、文中描写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雷同的感觉以没有雷同感? 2、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本身,哪些是写的作者的联想?这样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课文作者在对画面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顺序,抓住人物特点,同时又适当展开联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三、完成“思考·练习”3四、创设情境,进行片段练习 1、下面我们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写老师的动作、神态,要求写出特点。 2、教师表演进教室上课或讲解某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 3、讨论描述顺序。 4、分步表演并描述。 5、已将描述内容写下来。板书: 22、小足球赛 注视 小守门员:戴、分、弯、前倾 想、扑住 观众:小观众(探、盯、伸直) 大个子叔叔(面带笑容、津津有味)23、千变万化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积攒、千变万化、憨厚、照顾、训练、惭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学习石匠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 4、理解“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和“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两句话的含义。 5、引导学生抓这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学会如何做人。 2、理解“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和“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朋友“是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可是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小事,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板书课题。)二、初读感悟。 1、听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三、识字写字。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重点指导读音。 3、教师范读生字。 4、全班认读生字。 5、记忆生字。 6、重点分析的字:邻、封、替。五、再读课文分清条理。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2、学生汇报。 课文共8个自然段,讲了一对好朋友对待钱的不同态度的故事。 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赵、李两人是邻居,又是好朋友。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石匠要求商人保管自己的钱,回来后发现钱不翼而飞,而商人却说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石匠只好作罢。 第三部分(4——7自然段):商人外出,托石匠照顾孩子,石匠乘机教育商人。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石匠和商人消除隔阂,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积累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 不翼而飞:本文指东西突然不见了 憨厚:朴实厚道。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二、分段探究。 第一部分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 “他们俩是邻居,也是好朋友。”“是……也是……”表示并列关系。学生练习说句。 提问:他们是好朋友,为什么会产生隔阂呢? 引导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本部分课文。 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他们产生隔阂的原因是什么?发现银圆不翼而飞时双方的表现各是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4、指名学生汇报。 探究学习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这部分课文。 2、自己默读,看看石匠是如何感化商人的。 3、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从“商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长胖了”可以看出石匠对商人的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 4、对比阅读感悟。 A、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嘛!你出去这么久,银圆就变成了瓦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B、世界上的东西总是千变万化的。你出去这么久,你的孩子变成猴子,这有什么奇怪的。 教师总结:世界上的东西的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绝不会一种东西变成不同性质的另一种东西。也就是说,银子不会变成瓦片,孩子也不会变成猴子。石匠之所以这么说,就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商人进行感化教育。 5、自由感悟。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变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自学最后一部分。 1、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感悟。 3、指名汇报。(经过这件事后,商人和石匠消除了隔阂,成了真正的朋友。)三、回顾全文,感悟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 23、千变万化 商人保管石匠的银圆——银圆变成瓦片、石子(东西是千变万化的) 石匠照顾商人的孩子——孩子都变胖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24、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难点: 1、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明白“我”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的原因。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狮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所喜欢的小动物。 2、本文写“我”喜欢的小狮子,请你谈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3、交代任务。学习这一课,先要看看作者眼中的爱尔莎是什么样子的,再看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A、读生字,注意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B、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要查阅工具书。
C、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 D、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自学反馈。 A、读生字,说说哪些容易读错,找出来,加强练习。 B、读读生字,找找哪些字形容易写错,找出来,重点指导。 C、读读生词,有哪些词不理解,先从字典里查查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打水。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极其喜爱,舍不得离开。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样子。 和睦相处:相处在一起很友好,和气,不争闹。 兽性:野兽野蛮和残忍的本性。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内容。 4、讨论后归纳。 5、课文围绕“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写了哪几步?(抱回、照料——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6、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训练说话。 7、质疑归纳。 A、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全班提出。 B、全班质疑归纳: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我”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哪些词句体现了我们的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成长——回归大自然) 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二、按顺序学习,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生: 1、读读第1段,用横线画出写小狮子的句子,先读一读,再完成填空: 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2、用横线画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段的主要内容。 2、请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小狮子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狮子顽皮体现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这一段的学法: 读,概括主要内容 概,用精练词语概括。 说,进行说话训练。 读,有感情地朗读。 6、反馈。 第3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 第4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第5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7、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狮子已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8、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全班讨论质疑的内容——“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2、全班讨论。 3、讨论归纳。 A、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B、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4、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5、在送回小狮子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的深厚感情? 6、指导理解感悟。 A、“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B、“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D、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 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
|24、小狮子爱尔莎 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爱动物 爱自然 | 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语文乐园六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规律,学生自寻规律识字。能正确规范书写。 2、积累更多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 3、认识一些名言警句,培养学生搜集名言京剧、积累词句的兴趣和习惯。 4、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 5、读故事,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6、介绍自己最熟悉的朋友。重点难点: 1、发现汉字规律、自主识字。 2、积累含反义词的成语。 3、读名言京剧,积累词句。 4、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 5、读懂故事、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6、在介绍朋友时,把事情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语文乐园”去游玩一趟吗?要想进入“语文乐园”的大门可没那么容易哦,因为大门前布置了几道思考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它们吗?二、出现新知,自寻规律。 1、有趣的汉字:肖——消力——助元——玩古——胡 A、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一部分;左边的字加上偏旁就是右边的字;横线两边的字的读音有的相同,有的相近,有的也不同;右边的字比左边的字多了一个偏旁。) B、第一道思考题:你能遵循这样的规律说出三组这样的字吗? C、谁能帮老师总结一下,这种识字方法的名称可以叫做什么?(熟字加偏旁。)
2、词语超市。 A、学生读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成语中都含有一对反义词) B、找出每组成语中的反义词,读一读。 C、第二道思考题就是:请说出两组含反义词的成语,教师板书。 3、出示名人名言。 A、自己读课本中的名人名言,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词典。 B、这几句名人名言都阐述了做人、交友的方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C、学生自由读,大致说说意思,教师补充订正。 D、练习背诵。 E、第三道思考题就是:背出三条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 4、写字板。 A、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B、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C、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D、学生在课本上的方格中练习。 5、阅读欣赏。 A、学生自读短文。 B、学生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C、学生自由谈短文的内容。 D、教师归纳:这篇短文写了三个小朋友想在秋节的深夜实现自己想好的愿望,结果都事与愿违,在老人的教导下,三个孩子最后都经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E、共同讨论:三个小朋友有什么愿望? 在秋节来到,奇迹发生的时候,三个孩子却提出什么愿望? 三个小朋友在秋节夜晚提出的愿望都实现了吗?为什么会改变原来的愿望? 老人是如何教育这三个孩子的?齐的老人的话。 从老人说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个孩子经过老人的教导,有没有实现自己第亿美好愿望? F、齐读短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到两位好朋友,有的同学甚至有十几位或几十位朋友,你们曾一起上学,一起做功课,一起去外地游玩,一起参加劳动。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你们之间可能产生过这样回那样不同的意见,也曾闹古小矛盾,甚至相互埋怨、指责,对朋友的行为感到失望、怀疑,那么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呢?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二、读短文,引出交际话题。 1、阅读短文,弄清短文内容。 A、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突然出现一件什么事?
B、这两个朋友是怎样对付熊的? C、熊有没有对躺在地上的人说话? D、理解“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 2、揭示交际话题: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三、引导交际主题,开展讨论交流。 1、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 2、当朋友有困难时,你认为该怎样做? 3、当朋友的一方有错时,另一方该怎样做?四、激发写作欲望。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刚才大家也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相信大家一定想把自己的好朋友写出来,让同学们知道!六、分析文题:这次习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要求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可以写你们之间的一个故事,或你们的右倾,也可以写你们之间发生的矛盾、误会等。七、习作指导。 1、写人的文章必须要了解要写的人,只有这样写起来才能言之有物。 2、确定自己要写的人。 3、确定所写人物哪方面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如:朋友的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朋友的某些特长和爱好;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误会;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表现等。 4、学生自由确定所需的材料。 5、指名学生谈自己最熟悉的朋友,要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八、开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九、作业。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导看米字格中的“横折弯钩”、“横斜钩”。 1、教师讲解。 横折弯钩:横折要重写,横部上斜,折部方而外突,弯处要轻,后段加重,出钩向上。 横斜钩:起笔、中间的顿笔与“横折弯钩”一样,不同的是“横斜钩”做顿后是斜弯右下,而“横折弯钩”是圆弯转右。 2、用手指在课本上描红。二、指导学生在米字格中书写。 1、用毛笔在课本上描红。 2、在写字本上练习写。 注意写出两种“钩”的收笔,整体上看要显得有势。三、展示写字成果。 1、评选出写的好的作业。 2、把写得好的作业贴在教室墙内展示。
25、生日礼物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剪掉、瘦小、礼貌、注视、恳切、笨重、机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亨利父母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 4、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亨利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亨利父母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每当我们过生日时,总会收到许多生日礼物,这些礼物当中,有的是父母送的,有的是同学送的,还有的是亲戚朋友送的。请同学们想想,在你们生日的时候,你们的父母送过哪些生日礼物。 2、学生自由谈话、交流。 3、教师引导,导入课题:如果老师说有人过生日时爸爸妈妈却只送给他半辆自行车,你们相信吗?的确,在亨利生日的时候,他的爸爸送给他半辆自行车,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生日礼物》。(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三、再读课文,引导探究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要求会读写的生字,作上记号,重点拼读这些生字。读一至两遍课文后,同桌互相指读生字。 2、找几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课文,大家评价。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B、重点指导读音。 C、教师范读。 D、指名学生认读。 4、指导记忆生字。 学生说说采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 5、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常用词语,学生认读,巩固识字并积累语言。 6、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注视:目不转睛地看。 恳切:诚恳而殷切。
笨重:庞大沉重,不灵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课文,轻声跟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指导。 A、要读出亨利恳求的语气,声音要小些。 B、要读出“我”询问、好奇的语气来。 C、教师分别范读。 D、学生练读。三、分段感知课文内容。 第1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 A、学生自由观察图片。 B、学生想象画面包含的内容。 2、自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引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亨利懂礼貌? A、到别人家要按门铃,不能用手敲门,更不能用脚踢门。 B、询问别人要注意称呼的使用,对长辈、老人要使用“您”,对平辈或晚辈要用“你”。 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A、“我”家需不需要急着剪草坪?为什么会答应亨利的要求? B、亨利为“我”家剪草坪提出什么要求? 2、学生汇报。 “我”家并不急着需要剪草坪。看着亨利恳切的目光,“我”不忍心拒绝他。 教师随机引导:“我”不忍心拒绝亨利,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用主人家的剪刀草机就要收六块钱,如果用亨利家的就要收八块钱。 教师引导:亨利提出这种服务方法又说明了什么? 3、齐读句子,再次体会“我”的思想。 “就用你家的好了,我给你十块钱。” 质疑讨论:不付六元钱的服务费,却答应给十元钱的服务费,你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傻呢? 学习第3——5自然段1、指名分别朗读。2、重点探究亨利剪草的目的。 A、从文中找出亨利是如何剪草的句子,读一读。 B、出示“笨重——瘦小”一组词,体会剪草的艰难。 “笨重”用来形容什么?“瘦小”又形容什么?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教师引导:面对这样艰苦的工作,亨利干得怎样?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一说。(草坪剪得相当整齐。从那以后,亨利定时来我家剪草坪,慢慢地,我们附近几家的草坪都包给了他。) 教师总结:亨利从剪一次草坪,到定时为别人剪草坪,最后到承包附近几家的草坪,说明亨利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 再读第4自然段,想想亨利剪草的目的。 学生读句子:上个星期我过生日,爸爸送给我半辆自行车的钱,让我自己去挣另一半。 教师引导:亨利的父母为什么只送他半辆自行车的钱呢?这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继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合作探究学习第6自然段。 1、男生齐读。 2、质疑探究。 A、亨利的爸爸为什么送给他半辆自行车的钱? B、讨论亨利爸爸的做法。 C、出示句子:亨利很幸运,有你们这么好的父母,送给他半辆自行车而不是一辆。 a理解“幸运”的含义。 b用“幸运”造句。 C理解句子含义。(亨利的父母由于采用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使亨利能自食其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全班齐读课文。板书: =25、生日礼物 亨利的生日:父母送给半辆自行车的钱 亨利剪草坪——挣半辆自行车的钱26、罗丹的启示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准备: 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有《思想者》、《吻》、《美丽的欧米哀尔》等。他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望。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相信大家学完以后,必定会受到深刻的教育。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 A、指名拼读。 B、教师范读正音。 C、指导重点字读音。 D、去掉拼音认读。 E、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认读。 2、识记生字。 A、熟字加偏旁记忆:握、值。 B、熟字减偏旁记忆:揉。 C、熟字组合记忆:启、柔。 3、指导重点生字。 4、生字口头扩词,巩固生字。 5、出示认读字卡,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6、词语释义,积累新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将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部分,想想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和一位艺术大师的普通见面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具体写“我”在罗丹的工作室,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我”得到的启示。四、朗读课文,自由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男、女生对读。 3、各小组推荐代表诵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二、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合作探究。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艺术大师的普通会面,有何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老师相机指导。 “然而,和一位艺术大师普通的会面,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启示,成为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A、“启示”是什么意思?“转折点”是什么意思? B、什么成为“我”写作生涯的转折点? 5、引导过渡学习:这次会面对“我”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它是一次怎样的会面呢? 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引导探究罗丹如何全神贯注工作的。 A、找出文中描写罗丹工作的句子。 B、分析句子,体会含义: “仔细端详着塑像”中“端详”是什么意思? 说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能不能将“端详”换成其他的词? “但审视一会儿,他又喃喃自语道……”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他每修改一处,就后退一步,细细观察。一会儿,他又把……时而加点泥。”这一句是对罗丹工作的具体描写。 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一项工作。”这句话写了罗丹用了很长的时间进行修改,表明他对工作的全神贯注。 C、再读句子,仔细领悟、体会。 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 2、合作交流:从此以后,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有价值的话,就应该像罗丹那样去做。 A、“从此以后”指什么时候以后? B、“那样去做”指怎样去做?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再听老师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四、拓展延伸,反省教育:回顾一下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学习的,对比罗丹,找寻差距。板书: 26、罗丹的启示 侧着头仔细端详着塑像 审视之后,喃喃自语 修改塑像:细细观察,时而……时而…… 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只有这一项工作 启示: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完美,就要全神贯注地工作
27希望的种子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会写字,会认读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4、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准备: 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金盏花吗?金盏花是一种一年或两年生的植物,开乳黄色或橘红色的花。它不仅花朵美,而且也是一种中药。这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药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里栽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一位老奶奶栽种金盏花的课文。(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生字读音。 2、汇报交流。 A、借助卡片读准字音。 B、教师范读。 C、指导容易读错音的生字。 D、指名学生认读。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镇、试、撒、灿、烂。 B、熟字组合记忆的字:灿、烂。 C、形近字对比记忆:栽——裁 4、巩固生字。 5、词语释义,积累词语。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跟读。 3、男女生分读。四、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 1、学生火车接龙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课文可以归并成几大部分?每一部分各讲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 课文记述了一位老奶奶满怀希望,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契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位老奶奶种花技术特别好,人们称她为“绿手指。”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老奶奶看到报上的消息,不顾儿女的反对,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白色金盏花。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讲老奶奶把培育出的白色金盏花寄给园艺所,并表示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1、会议课文结构,自由讨论。 2、交流课文叙述顺序。三、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探究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出疑问: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 3、学生交流:共两句话。第一句写老奶奶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小镇上。第二句写人们称老奶奶为“绿手指”。 4、指导学习。 A、“因为她种花技术特别好,所以人们称她‘绿手指’。” “绿手指”为什么加上引号?(比喻用辛勤劳动美化环境的园丁。) B、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可被成为“绿手指”? C、指导练习说句:“因为……所以……” 探究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思考:老奶奶为什么想到种纯白色金盏花?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 3、指导释疑: A、老奶奶为什么想到种纯白色金盏花?(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谁能种出纯白色金盏花,就能得到园艺所的高额奖金。) B、她的想法为什么会遭到儿女的反对?(老奶奶不懂遗传学,年纪又大,而且要种白色金盏花是专家都不可能完成的事。) C、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D、鼓励学生用自己一的话说说老奶奶种花的经过。 E、老奶奶培育出白金盏花用了多长时间?齐读相关句子。
教师相机指导:20年,的确太长了!老奶奶用了20年的时间才培育出白金花的种子,你有何体会呢? 4、再读课文,感悟老奶奶的精神。 自学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 2、读后思考:20年后,老奶奶为什么把花种寄给园艺所? 3、合作讨论、交流。 4、教师指导理解:我只想问一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我也能种出来…… 老奶奶把种子寄给园艺所,是想表明自己不仅能种出纯白金盏花,还能种出黑色金盏花,并不是想要那高额奖金。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的良好品质。四、朗读比赛,加深感悟。五、课后实践:种一盆花或一种蔬菜,观察、记录它的生长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28智慧就是财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认识本课中的8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和生活中的事例,理解“智慧就是财富”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识字,利用工具书学习多音字。 2.感悟课文,理解课题。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美国自由女神像的文字或图片。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 板书课题:读题。 学习生字:智、慧二、初读识字。 1.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生字。 2.自主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分段接读课文。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识字游戏,针对难字集体想办法,读准音,记清字形。
5.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要求读准读通,读一读有这些词的句子。三、指导写字。 1.认一认,认读会写字。 2.记一记,看清字形,记住字形。 3.说一说。观察会写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写一写。练写,师巡视指导。 5.评一评。师生共同评议。四、分层作业。 1.认读会认字,口头组词。写一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构建: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引疑激趣。 读题质疑:为什么说“智慧就是财富”?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理解课文。 1.针对疑问,默读课文。说一说: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细读全文。主人公是怎样清理废料的?他这样做你有什么想法?找一找有关的语句加以说明。结合课文说说你对“智慧就是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3.朗读加深理解。指读、自读、合作读。 4.质疑解疑。联系身边的生活实例提出自己不懂或想探究的问题,一起解疑。 5.回到标题深化理解。谈一谈“智慧就是财富”的理解。四、延伸。 1.让学生结合生活举例说明“智慧就是财富”。 2.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板书设计: 28智慧就是财富 一磅铜35美分——门把手、铜鼓、钟表弹簧……3500美元 铜——小自由女神像 水泥块、木头——底座 350万美元废料 废铅废铝——广场的钥匙 灰尘——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