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案教师刘小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词。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本词写作背景,能够做到“知人论世”。【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在合作中探究、在自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苏轼面对困境豁达、乐观的精神。学习作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抒发人生哲理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词的语言鉴赏,所抒发的感情以及艺术手法。 2、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方法:阅读欣赏、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5
一、导入新课:苏轼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二、朗读教学: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感情同行xíng吟啸yínxiào芒鞋máng料峭qiào萧瑟sè一蓑烟雨suō三、鉴赏词作点拨方法:1、知人论世;2、抓住词眼或主旨句;3、善于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要暗示或启迪的东西;4、分析表达技巧。四、解读小序,了解背景: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天气、人物、小序的写作目的知人论世: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5
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五、欣赏词的上片:合作探究、重点鉴赏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3、古诗词中常有一些关键性的警句,是画龙点睛之笔,从词的上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简要分析。(答案略)六、欣赏词的下片:合作探究、重点鉴赏1、词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加以分析。2、你最欣赏下片中的那一句话?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5
(答案略)七、总结全词:上片: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表现手法:⑴以小见大⑵一语双关⑶虚实结合八、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写一篇课后随笔《东坡先生,我对你说…》要求:课后查找苏轼资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字数300字左右,多多益善。附:板书设计:小序交代的信息:时间、地点、天气、人物、写作目的上片:风雨中,踏雨吟啸,怡然自乐。下片: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表现手法:⑴以小见大⑵一语双关5
⑶虚实结合5